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瑞栋

作品数:17 被引量:40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内障
  • 4篇白内障
  • 3篇视网膜
  • 3篇手术
  • 3篇网膜
  • 3篇超声
  • 3篇超声乳化
  • 2篇血管
  • 2篇眼科
  • 2篇色素上皮
  • 2篇上皮
  • 2篇视网膜色素
  • 2篇视网膜色素上...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青光
  • 2篇青光眼
  • 2篇综合征
  • 2篇网膜色素上皮
  • 2篇角膜

机构

  • 16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眼科医...

作者

  • 16篇王瑞栋
  • 4篇王春芳
  • 3篇成霄黎
  • 1篇李春晖
  • 1篇杨璐
  • 1篇彭清
  • 1篇韩蓉晖
  • 1篇苏强
  • 1篇董超
  • 1篇麻文萍
  • 1篇任佩贤
  • 1篇王建颖
  • 1篇成芳
  • 1篇王芳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眼科...
  • 3篇中华眼外伤职...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眼科
  • 1篇眼科学报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199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巩膜隧道与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疗效对比
2018年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与透明角膜2种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的104例白内障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2例行透明角膜切口,研究组52例行巩膜隧道切口。比较2组术后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SAI)、散光度、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央凹处视网膜厚度(CMI)。结果术后,研究组BCVA显著高于对照组,散光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SAI分别为0.34±0.09、0.14±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MI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隧道与透明角膜2种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视觉质量;与透明角膜切口相比,巩膜隧道切口对角膜内皮损伤更小,且BCVA、散光度更优。
尚郡主王瑞栋冯江虹
关键词: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透明角膜巩膜隧道视觉质量
多发霰粒肿患者的睑板腺形态变化
2023年
回顾性比较2020年7月至2021年1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多发霰粒肿患者73例(73眼)(多发霰粒肿组)、单发霰粒肿的患者38例(38眼)(单发霰粒肿组)和健康受试者38例(38眼)(健康对照组)三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采用Oculus 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拍摄的睑板腺形态,通过Image J软件记录睑板总面积及睑板腺缺失面积,计算获得睑板腺缺失率,同时记录残存睑板腺数目。结果发现,多发霰粒肿组、单发霰粒肿组及健康对照组上睑睑板腺缺失面积分别为92.71%(83.87%,100%)、48.60%(44.29%,55.38%)、18.09%±1.56%(P=0.000);上睑睑板腺残存数目分别为2.00条(0.00条,4.00条)、(13.05±0.42)条、18.00条(16.00条,21.25条)(P=0.000);多发霰粒肿组上睑睑板腺缺失评分为2分者占5.5%,3分者占94.5%;单发霰粒肿组中2分者占94.7%,3分者占5.3%;健康对照组中0分者占10.5%,1分者占84.2%,2分者占5.3%(P=0.000)。认为与健康对照组和单发霰粒肿组相比,多发霰粒肿患者上睑睑板腺损伤更重。
彭烨王瑞栋王春芳
关键词:睑板腺睑板腺囊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 探讨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ANGIO-OCT)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60例(共60只眼),均按照连续3次每月注射后改用按需治疗方案(3+PRN)给予患者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并采用ANGIO-OCT扫描患者视网膜.比较治疗前后患者ANGIO-OCT图像特征、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黄斑区视网膜外层血流密度(ORVD)、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CCVD)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Pearson法分析BCVA与CRT、ORVD及CCVD的相关性.结果 抗VEGF治疗后,末次随访与治疗前相比,发现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态有所好转,趋于正常化,周边毛细血管数量和密度均有所下降.治疗后第1、3、6个月,患者BCVA、CRT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第3个月患者BCVA、CRT均明显低于第1、6个月(P<0.05).治疗后第1、3、6个月,患者ORVD、CCVD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第3个月患者ORVD、CCVD均明显高于第1、6个月(P<0.05).治疗后,7例患者出现眼内异物感,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3例患者出现球结膜下出血,休息后症状自行好转,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20%.BCVA与CRT呈正相关(P<0.05),与ORVD及CCVD呈负相关(P<0.05).结论 抗VEGF药物对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视力,且安全性较高. ANGIO-OCT可为患者的治疗与随访提供指导.
苏强杨璐王春芳王瑞栋
关键词:光学相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黄斑变性
太尔松(Terson)综合征手术效果及发病机制
2021年
目的分析太尔松(Terson)综合征手术效果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10例(18眼)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与术后视力、不同的手术时机与疗效的关系,分析Terson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结果术后1个月视力(BCVA,log MAR)为0.36±0.28,优于术前的2.78±0.43(t=20.12,P<0.05)。短病程组(<3个月)术后视力(BCVA,log MAR)为0.36±0.19,优于长病程组(≥3个月)的0.74±0.22(t=13.480,P=0.008)。术中发现所有病例具有高度相似的临床特征,如早期的黄白色圆丘形病灶和晚期的近圆形病灶,以视盘为起始、以Cloquet管为中心的条状出血及浑浊等。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可以显著改善视力。手术越早视力提高越显著。由眼底病变推断其发病可能是颅高压导致血液沿视神经突破筛板后进入玻璃体和(或)视网膜静脉回流受阻导致小静脉及毛细血管破裂所致。
李春晖王瑞栋王春芳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发病机制
苦碟子注射液辅助治疗脉络膜裂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成芳成霄黎王瑞栋韩蓉晖
关键词:苦碟子注射液脉络膜毛细血管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视网膜色素上皮伤患者
重视孤眼患者的再次眼外伤
2013年
作者最近几年的执业过程中,接诊了4起孤眼(另眼已失明)患者二次受到了眼部损伤,最终导致双眼完全丧失视功能的病例。过程简要叙述如下。
王瑞栋麻文萍
眼科漏诊老年脑垂体瘤三例
2016年
例1。女,68岁。有高血压、胃炎病史多年,大约10个月前自觉双眼视物模糊、看不清,2013年9月23日曾在当地县医院眼科就诊,当时检查结果:视力双眼0.5,经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检查后诊断为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双眼底未查及明显异常,未进行治疗。约两个月前自觉双眼视物模糊加重、视力下降明显,右眼尤甚。
王瑞栋
关键词:脑垂体瘤眼科漏诊裂隙灯显微镜视物模糊直接检眼镜
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 :观察体外分离培养的兔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用改良的 Stram m′s法分离培养兔 RPE细胞 ,每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状况 ,并进行超微结构的检查。结果 :离体培养的兔RPE细胞可呈圆形、梭形、六角形 ,并维持了体内细胞的许多生物学特性如 :顶端微绒毛、基底部内褶、细胞内的细胞器等 ,但细胞内色素成分随细胞的分裂逐渐减少。结论 :这一技术为在体外研究正常 RPE细胞的生理。
彭清成霄黎任佩贤王瑞栋
关键词:视网膜
小切口白内障64例术中发生瞳孔缩小相关因素分析
2010年
目的 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中发生瞳孔缩小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64例SICS瞳孔缩小的病例,从中找出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糖尿病患者,高度近视眼患者,晶状体核为硬核的患者发生术中瞳孔缩小的人数明显较普通人群多,术中刺激虹膜过多,散瞳以后等待时间过长可能是引起术中瞳孔缩小的因素.结论 糖尿病是引起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中瞳孔缩小的因素,高度近视,硬核,术中刺激虹膜过多与散瞳以后等待时间过长容易发生术中瞳孔缩小.
王瑞栋成霄黎
关键词:白内障小切口瞳孔缩小
三叉神经鞘瘤并发神经麻痹性角膜炎一例
2023年
该文报道一例中年男性患者,因“头痛伴左侧听力下降”就诊于我院神经外科,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左侧三叉神经鞘瘤”,手术前实验室检查发现血象异常,经血液科会诊后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Ig Dλ型,于化疗期间并发神经麻痹性角膜炎(neurotrophic keratitis,NK),可于角膜中央偏下方的上皮及前基质层见到类圆形的灰白色浑浊,呈胶冻样,经局部药物治疗后好转,但残留角膜基质白色浑浊。由于现阶段临床对NK尚欠缺充分认识,易延误诊治,并且本文报道的此例NK患者,因其有化疗病史且于治疗期间出现相关体征,易被误诊为化疗并发细菌性角膜炎,文章通过分析其角膜病变的特征及简单回顾NK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以期临床早期识别及治疗此类患者,恢复角膜的光学特性,维持良好的视觉体验。
彭烨王瑞栋王春芳
关键词:神经麻痹性角膜炎三叉神经鞘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