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英琛

作品数:38 被引量:470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5篇搅拌槽
  • 10篇数值模拟
  • 10篇值模拟
  • 6篇湍流
  • 6篇螺旋桨
  • 5篇两相流
  • 4篇流场
  • 4篇流体力学
  • 4篇搅拌
  • 3篇湍流模型
  • 3篇涡轮搅拌桨
  • 3篇计算流体力学
  • 3篇搅拌釜
  • 3篇固液两相流
  • 3篇CFD
  • 2篇电导探针
  • 2篇多层桨搅拌槽
  • 2篇液-液
  • 2篇三维流
  • 2篇三维流场

机构

  • 36篇北京化工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计量科学...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中国石化
  • 1篇测量有限公司

作者

  • 38篇王英琛
  • 30篇施力田
  • 10篇高正明
  • 9篇周国忠
  • 9篇包雨云
  • 8篇侯拴弟
  • 6篇张政
  • 5篇黄雄斌
  • 3篇刘青
  • 3篇丁文蕴
  • 2篇张燕敏
  • 2篇林猛流
  • 2篇聂毅强
  • 2篇黎树根
  • 2篇傅举孚
  • 2篇马青山
  • 2篇刘新卫
  • 1篇王嘉骏
  • 1篇王文堂
  • 1篇姚文杰

传媒

  • 10篇化工学报
  • 7篇北京化工大学...
  • 5篇高校化学工程...
  • 3篇化学工程
  • 3篇化学反应工程...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合成纤维工业
  • 1篇合成橡胶工业
  • 1篇化工设备设计
  • 1篇第二届全国化...
  • 1篇第一届全国化...
  • 1篇中国化工学会...
  • 1篇国际华人石油...

年份

  • 2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6
  • 2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6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轴流桨搅拌槽三维流场数值模拟被引量:78
2000年
利用k -ε湍流模型预测了搅拌槽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宏观速度场 ,模型成功预测了搅拌槽内速度分布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模型预测结果表明 ,搅拌槽内宏观流动场受搅拌桨槽径比影响较大 .对单层搅拌桨 -槽体系 ,挡板前后宏观流动场差别很大 ,在挡板以前区域 ,轴向流动较强 ,在整个r -z断面上形成一个整体循环 ;而在挡板后面区域 ,流体在桨叶安装位置高度附近转向轴心流动 ,槽体上半部区域形成二次循环区域 ,且二次循环区域内流体以向下流动为主 .
侯拴弟张政王英琛施力田
关键词:搅拌槽数值模拟三维流场
应用电导探针测定固-液两相流的局部速度被引量:15
1995年
研制了用于测定固-液两相流液相局部速度的双电极电导探针,并在0.75m×0.75m×1m方形固-液搅拌槽内测定了叶轮排出流区的速度分布。
黄雄斌包雨云施力田王英琛
关键词:固液两相流电导探针
固液悬浮体系中固相浓度测量的新方法——光电测量法被引量:5
1990年
采用红外光电测量法(UPD)在φ420,φ800的搅拌槽中,以0.11~0.15mm直径的玻璃珠及水为物系,对倾斜叶片涡轮、标准螺旋桨以及新型变螺距叶轮等几种搅拌桨配以导流筒或挡板时的悬浮均匀度进行了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马国华霍元素王英琛程大壮林猛流施力田
多层桨搅拌槽内混合时间和混合效率的研究
径为0.5m的搅拌釜内,采用酸碱中和法测定了多层桨搅拌过渡流区的混合时间,应用电导率法测定了湍流区的混合时间,研究了桨叶安放角、桨径、层间距、搅拌雷诺数、桨型对混合效率的影响规律,并根据已测得的流场,对它们进行了进一步的...
丁文蕴王英琛高正明刘青
关键词:搅拌釜
螺旋桨搅拌槽内流动场二维数值模拟被引量:8
1998年
利用二维kε模型对搅拌槽内流动场进行了数值分析。模型成功地预报了叶轮区流动特性,定性描述了循环区运动形式,计算考察了不同桨槽径比(D/T)下宏观流动场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湍流能量主要产生和消耗于叶轮区及近壁区域,循环区域内湍流能量值很小。
侯拴弟张政王英琛旋力田
关键词:螺旋浆搅拌槽湍流搅拌器
斜叶涡轮搅拌槽流动场数值研究被引量:21
1999年
利用kε湍流模型模拟了斜四叶涡轮搅拌槽内不同条件下宏观流动场, 研究了搅拌桨与搅拌槽直径比( D/ DT) 、桨叶离槽底距离(C) 对搅拌槽内宏观流动场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桨叶离槽底距离与槽径之比较小( C/ DT=0-33)时, 叶轮区域轴向流动较强, 在整个rz 断面形成一个整体循环。随着桨叶离槽底距离增加, 叶轮区径向流动增强, 当C/ DT= 0-5 时, 在搅拌桨下方区域形成二次循环区。搅拌桨与搅拌槽直径比较小时( D/DT= 0-33) , 挡板前后宏观流动场差别很大, 在挡板后面区域, 流体在桨叶安装位置高度附近转向轴心流动, 槽体上半部区域形成二次循环区域, 且二次循环区域内流体以向上流动为主。
侯拴弟钟孝湘王英琛施力田张政
关键词:搅拌槽数值模拟
搅拌槽内非牛顿流体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本文对搅拌槽内非牛顿流体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进行了研究。文章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测量了牛顿流体(水)和假塑性非牛顿流体(CMC 水溶液)的流动场,研究了不同浓度非牛顿流的流动特性。
周国忠虞培清施力田王英琛
关键词:搅拌混合非牛顿流体流体力学
文献传递
搅拌槽内近桨区流动场的数值研究被引量:46
2002年
利用滑移网格方法,采用三种不同密度的网格,计算了六直叶涡轮搅拌桨的三维流动场。利用数值方法得到了桨叶附近流动场中所产生的尾涡,并将不同密度网格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在高密度的网格下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桨叶附近所产生的尾涡,其大小与实验结果一致,但尾涡衰减较快;叶端的径向与切向速度分布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加密网格对最大径向及切向速度的预测精度有明显提高;即使采用很高的网格密度,对湍流动能的预测仍然偏低。
周国忠施力田王英琛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涡轮搅拌桨搅拌槽搅拌过程
搅拌釜中液-液分散的研究
个直径分别为184、287、494mm的椭圆底透明有机玻璃釜内,对框板式搅拌器采用航空煤油四氯化碳—无离子水体系,借助于TBAS-Ⅰ/Ⅱ型(西德OPTON公司)图象分析仪测出液滴大小分布数据。从液滴的破碎和凝结机理出发,...
张燕敏王英琛林猛流
关键词:搅拌液滴图象分析
多层桨搅拌槽内的液-液分散特性被引量:4
2004年
在直径为 0 4 76m的椭圆底圆柱形搅拌槽内 ,以水 /航空煤油及水 /环己烷为实验体系 ,研究了Rushton涡轮式搅拌桨 (RT - 6 )、六半椭圆管涡轮式搅拌桨 (HEDT)、折叶轴流式搅拌桨及翼形轴流式搅拌桨 (CBY)的 6种不同组合桨的液 -液分散特性 ,用取样法测定了分散相体积分数的轴向分布及体系澄清时间。结果表明 ,组合桨中的底桨在液 -液分散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单位体积输入功率相同时 ,底桨为CBY的组合桨进行液 -液分散后 ,液滴的平均滴径最小 ,体系澄清时间较长 ;底桨为HEDT的组合桨的分散效果次之 ;底桨为RT - 6的组合桨因滴径分布较宽 ,虽然平均滴径最大 。
包雨云刘新卫高正明王英琛黎树根
关键词:搅拌桨搅拌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