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越雷

作品数:1 被引量:15H指数:1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段
  • 1篇地面风
  • 1篇地面风场
  • 1篇枢纽
  • 1篇珠江三角
  • 1篇珠江三角洲
  • 1篇风场
  • 1篇风道
  • 1篇城市
  • 1篇城市群

机构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篇陈东梅
  • 1篇王越雷
  • 1篇孙武
  • 1篇王义明
  • 1篇陈世栋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珠江三角洲地面风场的特征及其城市群风道的构建被引量:15
2012年
利用珠三角20个观测站1964—1983年的风数据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地面风场风向、风速分布与季节变化特征,并基于经验正交函数(EOF)进行了地面风场的空间分类。呈缺口盆地地形的珠三角风速较低,为3—2 m/s,整个区域风速南高北低;以伶仃洋为界,西岸高于东岸;西南部潭江谷地夏季多南风,冬季为北风,东岸东江谷底全年多东风,北江与西江河谷冬季盛行北风,夏季为东南风。综合风向与风速,结合地形,可将珠三角地面风场由南向北依次划分为较高风速区、中风速区和低风速区三类。根据空间尺度以及在区域中发挥的作用,珠三角城市群应构建多级风道,且风道还有常年与季节之别:伶仃洋(伶仃洋—虎门—狮子洋—广州水道)、西江(磨刀门—九江—三水)、潭江河谷应属于一级常年风道;北江(清远—三水)和东江(博罗—狮子洋)为一级季节风道。广州—三水段、黄埔—东莞段、中山—江门段以及伶仃洋段是影响整个珠三角大气环境质量风道的枢纽地段。城市群规划中对枢纽段超高建筑群进行风环境影响的评价,对枢纽段河道宽度、建筑物高度与密度的控制,将有助于提高珠三角城市群的空气质量,并防范下垫面粗糙度改变引起峡谷风的新风险。
孙武王义明王越雷陈东梅陈世栋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地面风场风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