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雯慧

作品数:138 被引量:221H指数:8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42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7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1篇双峰驼
  • 25篇细胞
  • 18篇黏膜
  • 18篇小肠
  • 15篇动物
  • 15篇免疫
  • 15篇病理
  • 13篇抗体
  • 12篇原核表达
  • 11篇绦虫
  • 11篇抗体制备
  • 11篇病理学
  • 11篇肠黏膜
  • 10篇莫尼茨绦虫
  • 9篇年龄
  • 9篇病毒
  • 8篇形态学
  • 8篇牦牛
  • 8篇小肠黏膜
  • 7篇蛋白

机构

  • 132篇甘肃农业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山东省中医药...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甘肃省动物疫...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深圳出入境检...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重庆三峡职业...

作者

  • 134篇王雯慧
  • 35篇张旺东
  • 29篇陈怀涛
  • 27篇何晚红
  • 20篇祁珊珊
  • 19篇扎西英派
  • 15篇范希萍
  • 14篇台立峰
  • 14篇关飞
  • 12篇许小红
  • 12篇李淑娴
  • 11篇高强
  • 10篇贾帅
  • 9篇李晓明
  • 9篇杨祎程
  • 9篇贾宁
  • 8篇陈智华
  • 7篇曹婷婷
  • 7篇张学锋
  • 6篇朱宣人

传媒

  • 12篇中国兽医科技
  • 1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0篇畜牧兽医学报
  • 10篇中国畜牧兽医...
  • 7篇中国兽医科学
  • 6篇中国兽医学报
  • 6篇甘肃农业大学...
  • 5篇中兽医医药杂...
  • 4篇中国畜牧兽医...
  • 3篇畜牧与兽医
  • 3篇甘肃畜牧兽医
  • 3篇黑龙江畜牧兽...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兽类学报
  • 2篇中国兽医杂志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贵州畜牧兽医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华北农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2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15篇2015
  • 17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0
  • 16篇2009
  • 3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1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峰驼IgM部分重链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2
2020年
为获取双峰驼免疫球蛋白M(IgM)重链恒定区的表达产物及抗体,首先在GenBank找出收录的双峰驼IgM、IgA、IgE、IgG重链恒定区基因序列,比对IgM与IgA、IgE和IgG的氨基酸序列,选取一段差异较大的蛋白序列片段,转换成相对应的基因片段,PCR扩增选取的基因片段,插入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载体,转化进大肠埃希菌BL21,并诱导重组蛋白表达,SDS-PAGE鉴定重组蛋白,后利用纯化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获得的血清。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载体pET-28a-IgM,诱导表达的目的蛋白分子质量为18.7 ku,与预期相符。ELISA方法检测抗血清效价为1∶32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血清能特异性识别原核表达蛋白,说明双峰驼IgM兔抗血清的成功制备。
李敏吴秀萍张旺东张亮何晚红李建飞李瑞火兴民刘丽萍王雯慧
关键词:双峰驼免疫球蛋白M原核表达抗体制备
绵羊夏伯特线虫对成年牦牛的致病作用及对局部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对自然感染绵羊夏伯特线虫的牦牛(感染组)进行了病理学观察,并同正常牦牛(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虫体寄生部位主要在大肠回盲口、盲肠以及结肠前约1/3处,寄生数量为30~50条。寄生部位黏膜增厚,呈脑回样增生,颜色灰白,偶见散在点状出血现象,表面附有较多黏液。黏膜上皮、固有层内肠腺及杯状细胞、浆细胞、弥散淋巴组织均有增生,固有层、黏膜肌层以及黏膜下层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黏膜下层淋巴小结、淋巴集结以及血管周围肥大细胞显著增生,偶见黏膜出血、黏膜上皮坏死脱落等变化。结果表明,肠黏膜脑回样病变实际是由宿主机体自身组织增生所致。成年牦牛对绵羊夏伯特线虫的抗感染能力较强,其原因可能是成年牦牛寄生部位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发育成熟完善,可通过增生加强局部免疫力来抵抗寄生虫的寄生。
高强王雯慧赵晋军扎西英派许小红祁珊珊何晚红关飞台立峰
关键词:牦牛致病作用
甘肃境内动物及人类恶性肿瘤分布特点与分析被引量:2
1995年
甘肃境内动物及人类恶性肿瘤分布特点与分析张世珍,王兴亚王雯慧,李晓明,陈怀涛(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肿瘤的流行与分布,尤其是某些动物恶性肿瘤与人类某些恶性肿瘤分布的相关性一直是肿瘤医学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课题。开...
张世珍王兴亚王雯慧李晓明陈怀涛
关键词:动物恶性肿瘤肿瘤
双峰驼IgA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抗体制备被引量:5
2019年
为制备抗双峰驼IgA的抗体,将双峰驼IgA重链恒定区基因克隆至pET-28a(+)上,构建重组蛋白质粒pET-28a-IgA-H,再进行IPTG诱导表达、分析和纯化,以及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用以获得的目的蛋白制备兔抗双峰驼IgA多克隆抗体,并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效价及其特异性。结果表明,获得的重组目的蛋白大小约为39 ku,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IPTG 23.83μg/mL、诱导时间6 h,且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ELISA检测显示抗体效价达1∶32000,Western blot鉴定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原核表达的pET-28a-IgA-H蛋白,并能有效地将双峰驼IgA与IgG区别开来,表明成功获得了双峰驼IgA重链恒定区的重组蛋白及特异性良好的多克隆抗体。
吴秀萍陆佳张亮李敏朱曼玲张旺东何晚红李建飞王雯慧
关键词:双峰驼IGA原核表达抗体制备
双峰驼胃幽门腺区黏膜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采用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双峰驼幽门腺区黏膜的微细结构和腺体细胞组成。双峰驼幽门腺也为高度蟠曲的分支管状腺 ,由柱状上皮构成 ,胞质中有细小的嗜伊红颗粒 ,主要分泌酸性糖共轭物 ,在腺体细胞间有分布密度大于贲门腺和胃底腺的亲银细胞 (即分泌 5 羟色胺的EC细胞 ) ;黏膜肌层进入固有层 ,使腺体间可看到丰富的平滑肌纤维 ;覆盖于幽门腺区的高柱状上皮分泌中性糖共轭物和酸性糖共轭物 ,以前者为主。双峰驼幽门腺区在皱胃中所占面积最小 ,黏膜皱襞不发达 ,但其胃沟多而密集并且很深 ,可达黏膜层的 1/2或 2 /3 ,常有多条深的胃小凹开口于此 ,从而增加了幽门腺区的表面积。研究结果显示 ,双峰驼幽门腺区黏膜的基本结构与其他动物及人的相似。
王雯慧陈怀涛
关键词:组织学组织化学双峰驼
双峰驼胃底腺区黏膜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方法重点观察了双峰驼胃底腺的细胞组成、分布及其组织化学特性。结果表明,双峰驼胃底腺区有发达的黏膜皱襞和厚的黏膜层,固有层中充满长而直的分支管状腺,由颈黏液细胞、壁细胞、主细胞和亲银细胞组成。颈黏液细胞分布在腺颈部,为混合黏液细胞,以分泌酸性糖共轭物为主。壁细胞十分丰富,分布于整个腺体,以腺体体部最多,细胞内含有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以及活性较强的非特异性酯酶,糖共轭物呈色均为阴性。主细胞位于腺体体部和底部,胞质中有大量的嗜碱性颗粒,含非特异性酯酶,但无糖共轭物。在黏膜褶顶部腺体体部和底部常看到不成熟的主细胞,其形态同颈黏液细胞和主细胞相似,为矮柱状或立方状,胞质有大量细小的颗粒,糖共轭物呈色反应和颈黏液细胞相似。糖共轭物呈色结果还显示,胃底腺区黏膜表面上皮仅分泌中性糖共轭物,胃小凹上皮和颊部腺上皮可分泌混合糖共轭物,胃小凹浅层上皮以中性糖共轭物为主,而底部上皮和颊部腺上皮以酸性糖共轭物为主。此外,在网状纤维染色时我们发现颈黏液细胞有明显的嗜银现象,核上胞质可见大量的嗜银颗粒,不成熟的主细胞有类似表现,但较其弱,颊部腺上皮也有较弱的嗜银性,而成熟的主细胞则无此特点,建议将此法作为颈黏液细胞和主细胞的鉴别方法。
王雯慧陈怀涛
关键词:双峰驼组织化学细胞组成
IL-21在ITP中的表达及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其调控的研究
目的:探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ologic thrombocytopenia,ITP)与IL-21表达异常的相关性,同时探究大剂量地塞米松(High-dose dexamethasone,HD-DXM)冲击治疗...
张茜王雯慧范希萍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L-21地塞米松
我国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研究
常惠芸丛国正林彤邵军军独军政沈小燕高闪电王雯慧谢宝霞谢庆阁刘在新刘湘涛赵启祖陈应理李冬
“我国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研究”项目属于自选课题,从1999年至2008年进行了10年研究。该项目从采样器材的设计、检测方法的建立,持续感染状态的明确,到持续感染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进展:  一、项目针对...
关键词:
关键词:动物疫病
基于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代谢探讨不同饮食条件下高脂血症大鼠发病机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本研究拟对比两种不同高脂饮食方式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变化与短链脂肪酸代谢特征,以宿主-肠道菌群-代谢角度探讨高脂血症可能的微观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分为:正常饮食组(CG组):饲喂大鼠维持饲料;高脂饮食组(HFD1组):每天足量饲喂高脂饲料;限饲高脂饮食组(HFD2组):每天限量饲喂高脂饲料80 g,不限量饲喂维持饲料。8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和肾周脂肪病理学变化;取结肠内容物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观察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并检测结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结果 与CG组相比,HFD1组和HFD2组大鼠摄食量下降,体重升高;血清中TC、TG、LDL-C均显著升高;肝组织发生明显脂肪变性,肾周脂肪出现炎性病变;高脂干预后大鼠肠道菌群相对丰度显著变化,其中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明显降低,菌群结构和功能变化明显,总短链脂肪酸、乙酸、丁酸、异丁酸下降显著。结论 两种高脂饮食方式均能引起大鼠高脂血症,且发病机制基本一致,均与脂质代谢以及肠道菌群紊乱有关。每日限制一定的高脂饲料饲喂量不仅能够降低高脂饲料对大鼠食欲的影响,还能提高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制备的稳定性,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大鼠高脂模型制备方法。
杨宗统孙铁锋李晓晶徐东川袁敏靳光乾王雯慧
关键词:高脂血症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发病机制
一种动物肠道微生物取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物肠道微生物取样装置,涉及动物健康检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卡扣插头,卡扣插头的一端通过卡接有卡扣插座,卡扣插头和卡扣插座的另一端均通过胶粘有连接布带,连接布带的一端通过缝纫链接有限位套,限位套的...
张旺东王雯慧姚万玲何晚红范希萍
文献传递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