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靖东

作品数:19 被引量:168H指数:7
供职机构:淮北矿工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急性
  • 6篇动脉
  • 6篇血清
  • 6篇卒中
  • 4篇血性
  • 4篇溶栓
  • 4篇溶栓治疗
  • 4篇同型半胱氨酸
  • 4篇缺血
  • 4篇脑卒中
  • 4篇磁共振
  • 3篇动脉内
  • 3篇动脉内溶栓
  • 3篇动脉内溶栓治...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硬化
  • 3篇选择性动脉
  • 3篇选择性动脉内...
  • 3篇血管

机构

  • 9篇淮北矿工总医...
  • 6篇安徽省淮北矿...
  • 4篇淮北矿业集团...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9篇王靖东
  • 18篇吴承志
  • 12篇马锐
  • 12篇吕晓侠
  • 12篇董少军
  • 3篇许希海
  • 2篇马锐
  • 2篇刘培明
  • 1篇吕晓霞
  • 1篇宁景春
  • 1篇刘运贤
  • 1篇孙田田
  • 1篇秦怀海
  • 1篇王绪
  • 1篇周岩
  • 1篇周桂珍
  • 1篇钱可久
  • 1篇黄卫
  • 1篇兰春虎
  • 1篇刘尊敬

传媒

  • 4篇中国神经免疫...
  • 4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安徽医学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邯郸医学高等...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临床与磁共振成像
2000年
王靖东吴承志王绪
关键词:脊髓型多发性硬化NMR成像
多发性硬化脊髓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评价多发性硬化 ( MS)脊髓型的临床特征 ,脊髓磁共振成像 ( MRI)、神经电生理检查和腓肠神经活检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1 4例 MS脊髓型临床表现、脊髓 MRI、神经电生理和腓肠神经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其临床表现为两侧肢体不对称性运动和感觉障碍的脊髓内部损害 ,可伴有发作性症状 ,有缓解和复发。脊髓MRI可以明确脱髓鞘部位 ,表现髓内纵行条带状或斑片状长 T1长 T2信号 ,脊髓略增粗。诱发电位有极高的敏感性 ,肌电图和腓肠神经病理提示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结论 MRI、神经电生理检查及周围神经活检对
吴承志王靖东秦怀海刘运贤陈柯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腓肠神经活检周围神经病变
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15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3年
吕晓侠吴承志董少军王靖东马锐王清兰春虎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观察
多发性硬化42例临床表现和MRI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总结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和MRI特点,提高MS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MS的临床表现和MRI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MS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急性或亚急性发病。26例病前有诱因,主要与感染有关,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和视力减退为多见,复发-缓解型32例,病变部位中脊髓29例,视神经28例,大脑半球14例,脑干8例,小脑4例,发作性症状14例。MRI检查脑部病灶多位于侧脑室周围和胼胝体,病灶多呈卵圆形,大部分病灶与侧脑室壁切线垂直或相连;脊髓病灶位于颈髓和胸髓,与脊髓长轴一致的长条状或多发非连贯性条索状,位于脊髓后外侧,激素治疗后大部分病灶可缩小或消失。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组均有明显疗效,慢性起病者也有改善。结论:结合MS的临床表现和脑部及脊髓MRI结果,可以提高对MS诊断的准确性。
王靖东吴承志吕晓侠马锐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磁共振成像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6
2009年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收集88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展组)、112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血液标本,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Hcy,同时对患者进行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和纤维蛋白原测定及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比较进展组与对照组血清Hcy水平变化,对进展组作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相关分析。结果进展组和对照组血清Hcy水平升高分别有62例和43例,占70.45%和38.39%,血清Hcy水平分别为22.65±11.29μmol/L和15.43±6.23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展组Hcy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性(r=0.691,P<0.001)。结论高Hcy血症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为防治发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王靖东吴承志吕晓侠董少军马锐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甲钴胺对2型糖尿病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肌电图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43
2016年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甲钴胺对2型糖尿病(T2DM)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肌电图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入该院的DPN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使用甲钴胺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合用丹参多酚酸盐,并对两组的疗效、多伦多评分量表(TCSS)评分、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血液流变学、血糖血脂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863,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TC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加快(P<0.05),但治疗组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减少,且治疗组减少更为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血脂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血脂均显著减少,且治疗组减少更为显著(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见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异常。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甲钴胺较单独使用甲钴胺疗效显著,可增加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血糖、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吕晓侠刘红旗王靖东黄卫任京京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甲钴胺2型糖尿病肌电图血液流变学
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2、IL-6、α-TNF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2、IL-6、α-TNF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将3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和常规治疗组,检测入院第1天(d1)、第3-5天(d3-5)、第14天(d14)血清IL-2、IL-6、α-TNF的水平,进行对照比较。记录患者第14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NIHSS)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d1、d3-5、d14血清IL-2、IL-6、α-TNF的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亚低温治疗组d3-5、d14血清IL-2和IL-6的水平均低于同期常规治疗组(P<0.01和P<0.05)。亚低温治疗组第14天的NIHSS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01)。两组的病死率分别为31.3%和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2、IL-6的水平,抑制卒中后炎症反应,保护脑神经细胞。
董少军吴承志刘培明魏芳王靖东吕晓侠马锐许希海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
脑干脑炎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王靖东吴承志
关键词:脑干脑炎脑脊液磁共振回顾性分析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发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7
2007年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脑梗死发生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方法收集162例脑梗死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血液标本,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Hcy,同时对患者进行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和纤维蛋白原测定。并对94例患者作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比较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硬化组与颈动脉正常组血清Hcy水平变化。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清Hcy水平升高分别有98例和5例,占60.49%和12.50%,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7.86±7.32μmol/L和12.05±3.33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脑梗死组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P<0.05)。脑梗死患者Hcy水平与血脂无相关性,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media thickness,IMT)呈显著正相关性(r=0.463,P<0.001)。结论高Hcy血症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为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王靖东吴承志吕晓侠董少军马锐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C肽和血糖变化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胰岛素 (INS)、胰高血糖素 (GL)、C肽、血糖 (FBG)含量测定 ,观察其含量变化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 130例脑血管病患者 ,其中脑出血 5 8例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梗死 35例 ,腔隙性梗死 37例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于急性期或恢复期检测INS、GL、C肽含量同时测定FBG ,并与 42名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INS、GL、C肽及FBG含量在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 3组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恢复期INS及C肽含量仅在腔隙性梗死组显著增高。结论 脑血管病急性期INS、GL、C肽及FBG增高是由于脑部病变损伤下丘脑 垂体功能所致 ;高胰岛素血症是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吴承志赵涪田王靖东董少军吕晓侠马锐周岩周桂珍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C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