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先华

作品数:94 被引量:507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61篇农业科学
  • 15篇生物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7篇土壤
  • 11篇植物
  • 11篇树种
  • 11篇保护区
  • 9篇自然保护
  • 9篇自然保护区
  • 9篇胁迫
  • 9篇木麻黄
  • 8篇幼苗
  • 8篇群落
  • 7篇抗性
  • 7篇护林
  • 7篇防护林
  • 6篇沿海防护林
  • 6篇生态
  • 5篇叶绿
  • 5篇叶绿素
  • 5篇叶绿素荧光
  • 5篇森林群落
  • 5篇生态公益林

机构

  • 90篇广东省林业科...
  • 8篇华南农业大学
  • 5篇广州地理研究...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广东省科学院
  • 2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广东省水文局
  • 1篇中水珠江规划...
  • 1篇海德堡大学

作者

  • 91篇甘先华
  • 67篇张卫强
  • 33篇黄芳芳
  • 30篇周毅
  • 26篇黄钰辉
  • 25篇郭乐东
  • 14篇李召青
  • 12篇温小莹
  • 11篇魏龙
  • 10篇钟锡均
  • 9篇许秀玉
  • 8篇王明怀
  • 7篇周平
  • 5篇陈远生
  • 5篇杨龙
  • 4篇唐洪辉
  • 4篇潘文
  • 4篇李明帅
  • 3篇殷祚云
  • 3篇张华新

传媒

  • 22篇林业与环境科...
  • 11篇广东林业科技
  • 8篇生态环境学报
  • 4篇防护林科技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热带地理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森林与环境学...
  • 1篇红外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广西植物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中南林学院学...
  • 1篇人民珠江
  • 1篇生物安全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17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8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3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旱胁迫对银叶树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21年
为探讨银叶树幼苗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在不同干旱胁迫下的响应和适应能力,进一步揭示银叶树的抗旱机制,以1.5年生银叶树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对照(CK)、轻度干旱(LS)、中度干旱(MS)、重度干旱(SS)4个处理,测定银叶树幼苗的生长指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合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CK相比,LS处理对银叶树幼苗生长、光合生理特征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无显著影响;MS和SS处理均显著降低了银叶树幼苗的生长量、SPAD值、个体叶片数量、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实际光量子效率(Φ_(PSⅡ))和电子传递速率(ETR)(P<0.05),且在SS处理下各指标降低幅度更大;光补偿点(LC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两者则在历经MS、SS处理时显著升高(P<0.05);银叶树暗呼吸速率(R_(d))、初始荧光(F_(0))及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在不同处理下差异不显著。银叶树叶片通过调节光合效能来适应干旱逆境,LS和MS处理对银叶树幼苗的正常生长影响较小,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在SS处理下,银叶树幼苗正常生理代谢受到较严重的影响。
肖石红孙红斌张卫强张卫强甘先华黄芳芳
关键词:干旱胁迫叶绿素荧光参数
木麻黄青枯病菌的分离及强致病菌株的筛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筛选出强致病菌株用于木麻黄抗病育种研究工作。[方法]在广东沿海木麻黄青枯病发病区采集病根,开展病原菌两种不同分离方法的比较研究,对分离出的31个病株进行16s rRNA测序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采用稀释分离法及根系溢出法在TTC培养基上共分离出了31个病原菌株,根系溢出法操作简便,杂菌含量低,分离率在60%左右,可作为常规稀释分离法的补充。31个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只有22个菌株扩增出了特异性条带,经测序比对确定这22个菌株为青枯菌。青枯菌株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致病性在无性系间、菌株间及菌株与无性系间的交互作用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接种方法间菌株致病性相关系数值较小,介于0.496 6~0.731 0之间,即室内水培接种与小苗盆栽接种不存在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结论]综合选择在不同无性系及不同接种方法中均具有较强致病性的GL-2、H、M、TC-1、F、Q菌株作为下一步木麻黄种质资源抗性鉴定及抗病育种研究试验菌株。
许秀玉徐斌甘先华仲崇禄张华新
关键词:木麻黄青枯菌分子鉴定菌株筛选
南岭森林的土壤保持功能被引量:7
2018年
南岭山地是国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但其土壤保持功能较弱。文章以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为例,分析气候、土壤、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土壤保持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区域兼有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大东山花岗岩风化的南岭土壤易受流水侵蚀;山体高差较大、坡度较陡且水系发育,导致水流冲刷能力极强;因此该地非常容易诱发水土流失。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已对局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保护区的森林植被使原本易受侵蚀的南岭土壤得到保护,使南岭的生态功能和价值得以体现。因此,南岭的森林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实现土壤保持功能最核心的因子。
温美丽杨龙王钧付淑清张玉玲黄钰辉甘先华
关键词:植被土壤侵蚀影响因素
南亚热带杉木林皆伐迹地幼龄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被引量:12
2017年
森林可以固碳以减缓气候变化,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将低效杉木人工林改造为生态效益较高的碳汇林是我国林业建设的主题之一。对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进行皆伐改造,保留单株杉木萌芽条,并采用速生、乡土阔叶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林,分析幼龄林前期(3—7 a)与后期(9—11 a)的针阔混交林植被层、凋落物层和0—100 cm土壤层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前期和后期的碳储量分别为138.56和158.56 t C·hm^(-2),其中土壤层碳储量分别为127.93和118.88 t C·hm^(-2),植被层碳储量分别为9.55和37.46 t C·hm^(-2),凋落物层碳储量分别为1.07和2.23 t C·hm^(-2)。乔木层碳储量从前期的8.43 t C·hm^(-2)显著增大至后期的36.93 t C·hm^(-2),平均固碳速率为5.7 t·hm^(-2)·a^(–1)。随林龄增大,小径级(胸径<10 cm)植株个体数减少,碳储量增大,但变化不显著,而大径级(胸径≥10 cm)植株的个体数和碳储量均显著增大。从幼龄前期到后期,小径级植株的个体数比例从98%下降为71%,碳储量比例从85%下降为30%;在大径级个体中,阔叶树种的个体数比例为41%,但碳储量比例达62%,表明碳储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大径级个体的增多,其中造林树种黧蒴(Castanopsis fiss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楝叶吴茱萸(Evodia glabrifolia)、木荷(Schima superba)和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的平均碳储量显著大于杉木,对提高幼龄针阔混交林的固碳能力贡献较大。
黄钰辉黄钰辉张卫强甘先华王敏张卫强
关键词:碳储量针阔混交林幼龄林径级林分改造
深圳田头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优势种生态位特征被引量:8
2022年
为探索深圳田头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优势种生态位特征,分析乔木层与灌木层各种群竞争与共存机制,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准确数据和理论指导,在野外布设典型样方进行植被调查,选取生态位宽度、重叠值和相似性3个指标探讨优势种对于环境资源的利用状况。结果表明:两种典型林分乔木层的优势种中生态位宽度Levins 指数和 Shannon 指数最大均为鹅掌柴Schefflera heptaphylla和桉Eucalyptus robusta,分别为2.54、1.01 和3.80、1.36;最小为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和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等。灌木层的优势种中生态位宽度最大为假鹰爪Desmos chinensis和秤星树Ilex asprella,两种指数分别为2.93、1.09 和3.81、1.36;最小为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和九节Psychotria asiatica等。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乔木层生态位重叠平均值小于0.5,群落优势种竞争并不激烈;灌木层群落的种间竞争相比乔木层更加激烈。而人工常绿阔叶林的乔木层与灌木层种间竞争都很激烈。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乔木层与灌木层的生态位相似性平均值均在0.5以下,说明多数物种对于环境资源的需求有较大差异。而人工常绿阔叶林群落之间生活习性相似,对于资源需求较为类似,生态位分化尚未稳定。
孙红斌甘先华赵晴李一凡张卫强刘薛杰刘梦芸张姣
关键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
一种方便使用的组合环刀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使用的组合环刀,包括底板,底板的底端连接有三个导轨,三个导轨底均开设有滑槽,三个滑槽内壁均连接有导向柱,导向柱的一侧通过弧形凹槽分别与三个滑块的两侧滑接,三个滑块的顶端均与连接板连接,三个连接板通...
李一凡刘梦芸甘先华李大锋
文献传递
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马尾松林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以南亚热带低效马尾松林下套种改造(马尾松改造模式Ⅰ和马尾松改造模式Ⅱ)和白然更新(马尾松自然更新Ⅲ)3种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马尾松林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试验林间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土壤持水能力差异不显著,不同植被恢复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土壤持水能力影响不显著.土壤容重介于1.36~1.39 g/cm3,土壤最大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表现为马尾松改造模式Ⅰ>马尾松改造模式Ⅱ>马尾松自然更新Ⅲ,毛管持水量表现为马尾松改造模式Ⅱ>马尾松自然更新Ⅲ>马尾松改造模式Ⅰ,而田间持水量大小为马尾松自然更新Ⅲ>马尾松改造模式Ⅱ>马尾松改造模式Ⅰ.3种试验林间凋落物蓄积量差异不显著,其蓄积量介于13.74~18.56t/hm^2之间.马尾松改造模式Ⅱ和马尾松自然更新模式Ⅲ凋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显著高于马尾松改造模式Ⅰ,凋落物拦蓄地表径流功能优于马尾松改造模式Ⅰ.马尾松改造模式Ⅰ、马尾松改造模式Ⅱ和马尾松自然更新模式Ⅲ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仅为其0~20 cm土壤最大持水量的2.26%、3.02%和3.28%.研究结果为低效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改造、可持续经营及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李贵玉张卫强甘先华王明怀魏龙
关键词:南亚热带
遮阴和盐分对银叶树幼苗光合特性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1
2020年
通过比较不同光和盐水平下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光响应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探讨了遮阴和施盐处理下银叶树幼苗的光合生理及适应能力。以银叶树盆栽幼苗为研究对象,以全光无盐为对照,设置遮阴(遮光率为80%)与2.5%盐水处理,经60 d的处理,测定其光合光响应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在正常环境下,银叶树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及Chla/b分别为1023、28.8μmol·m^?2·s^?1及3.65,属阳性树种。在无盐条件下,遮阴处理导致了叶片叶绿素含量、表观量子效率(AQY)、PSⅡ潜在活性(Fv/Fo)、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及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的升高,却降低了Chl a/b、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LSP、LCP、暗呼吸速率(Rd)、初始荧光(Fo)、PSⅡ实际光合效率(ΦPSⅡ)、表观光合量子传递效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在全光照或80%的遮阴环境下,盐胁迫均使得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光响应参数(AQY、P′max、LSP)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o)显著下降(P<0.05);而在全光环境下,盐胁迫同样显著降低了Fv/Fm、ΦPSⅡ、ETR(P<0.05),但在遮阴环境下,盐胁迫并没有显著降低叶片Fv/Fm、Fv′/Fm′、ΦPSⅡ及ETR(P>0.05)。盐分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光响应参数(AQY、P′max及LSP)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v/Fo、ΦPSⅡ、ETR及NPQ)的影响高于光照,光和盐对叶绿素含量、光合光响应参数(AQY、P′max及LSP)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没有交互作用。研究表明,银叶树幼苗表现出较高的耐阴性及对弱光的利用能力;盐胁迫使银叶树幼苗发生了明显的光抑制,PSII的光化学活性降低,过剩光能对光系统的破坏的风险增加,光能转换效率与电子传递能力下降,光合作用效率大幅降低。
张卫强黄芳芳甘先华黄钰辉
关键词:遮阴叶绿素荧光
低温胁迫对3种常绿阔叶树种苗木光合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以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闽楠(Phoebe bournei)和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3种常绿阔叶树种苗木为研究对象,以日平均气温19.5℃为对照,12.0℃和7.1℃分别作为低温胁迫I和Ⅱ处理,分析广州冬季自然降温过程中苗木气体交换参数和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温胁迫后3个树种苗木净光合速率(Pn)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格木和闽楠在低温胁迫Ⅱ阶段的Pn比低温胁迫I阶段有所回升。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的变化表明低温胁迫I阶段Pn下降可能是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而低温胁迫Ⅱ阶段闽楠的Pn下降可能是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格木和樟树仍是Pn下降可能是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随着低温胁迫加强,格木因蒸腾速率(Tr)升高而导致水分利用效率(WUE)逐渐下降,而闽楠和樟树的Tr逐渐降低,WUE逐渐升高。3个树种幼苗在对照时的光补偿点(LCP)均低于20μmol·m^(-2)·s^(-1),光饱和点(LSP)均高于800μmol·m^(-2)·s^(-1),对光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具有较强的光能利用能力;低温胁迫使最大光合速率(Amax)均下降、LSP降低、LCP升高,表明低温下幼苗的光能利用能力和对光环境的适应性都下降。格木暗呼吸速率(Rd)的变化趋势与LCP的相同,而樟树和闽楠Rd的变化趋势则与LCP相反,表明前者通过提高代谢来抵抗低温胁迫,其Pn的提高是以消耗更多的水分为代价的,而后两者则是通过降低代谢来适应低温,较好地协调了碳同化和水分耗散之间的关系。
彭寿强张毅龙黄钰辉甘先华陈真权彭雄俊
关键词:低温胁迫气体交换参数
6种热带、亚热带阔叶树种苗木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7
2016年
为了解不同珍贵树种在生长中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及利用特点,以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闽楠(Phoebe bournei)及檀香(Santalum album)等6种国家珍贵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苗木体内碳、氮、磷元素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树种间碳氮磷含量及C:N:P计量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叶片C:N比值(24.12~44.76)及C:P比值(208.82~573.34)普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分别为22.5和232),但与亚热带鼎湖山树种含量平均水平相当(分别为25.5和561);而叶片N:P比值(4.77~15.00)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当(比值为12.7),但低于鼎湖山森林平均水平(比值为22),表明苗木在培育过程中很可能存在N、P元素供给不足的情况,今后应注意加强施肥以促进苗木的生长。
林喜珀温小莹黄芳芳甘先华张卫强黄钰辉
关键词:热带亚热带珍贵树种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