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环环

作品数:30 被引量:291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糖尿
  • 17篇糖尿病
  • 15篇2型糖尿
  • 15篇2型糖尿病
  • 14篇电针
  • 6篇血糖
  • 6篇针灸
  • 5篇肾俞
  • 4篇俞穴
  • 4篇针灸治疗
  • 4篇糖尿病大鼠
  • 4篇中医
  • 4篇灸治
  • 4篇2型糖尿病大...
  • 4篇HPA轴
  • 3篇胰岛
  • 3篇神经节段
  • 3篇肾俞穴
  • 3篇T2DM大鼠
  • 2篇动物

机构

  • 30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0篇田环环
  • 16篇高珊
  • 16篇曹昺焱
  • 13篇李瑞
  • 12篇武燕
  • 8篇贾宁
  • 8篇胡晓刚
  • 4篇袁红
  • 4篇刘锦龙
  • 3篇丁宁
  • 2篇杨萍
  • 2篇宋小娟
  • 1篇刘燕
  • 1篇张淑静
  • 1篇柳美善

传媒

  • 9篇针灸临床杂志
  • 3篇中国针灸
  • 2篇针刺研究
  • 2篇中医学报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第四届中医药...
  • 1篇第三届国际针...

年份

  • 7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刺与艾灸对CUMS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其差异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制备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抑郁大鼠模型,比较针刺与艾灸对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作用和疗效差异。方法:雄性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造模组,后者进行CUMS抑郁模型制备。2周后通过行为学检测筛选出模型制备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氟西汀组、针刺组、艾灸组。随后各组进行相关干预,6 d/周,共计3周。治疗过程中,模型组及各干预组仍施以CUMS模型刺激。行为学检测采用开野实验(Open-Field)记录水平及垂直得分,糖水消耗实验计算糖水偏爱百分比并结合体质量及体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分别于实验第1、14、21、28、35天进行。结果:(1)造模14 d后,模型组大鼠开野实验得分、糖水偏爱百分比、体质量及体质量变化均低于正常组(P<0.01),直至实验结束。(2)针刺、艾灸、氟西汀组干预1、2、3周后开野实验水平及垂直得分均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除第21天艾灸组水平及垂直得分低于针刺组(P<0.01或P<0.05)外,其余各时段针刺与艾灸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3)各干预组糖水偏爱百分比在治疗1周后均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除艾灸组第28天糖水偏爱百分比低于针刺组(P<0.05)外,其余各时段各干预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4)各干预组体质量及体质量变化在治疗1周后均高于模型组(P<0.01),各干预组组间未见显著差异。与同组比较显示,针刺组第28天体质量明显低于第21天(P<0.01),各干预组体质量均于第35天出现显著增长(P<0.01或P<0.05),体质量变化结果相同。结论:治疗3周后针刺与艾灸均能很好改善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并使体质量增长,且二者疗效相当,但具有明显不同的作用方式,推测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完全重合。
丁宁李瑞田环环
关键词:抑郁症针刺艾灸行为学
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探索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分析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的具体步骤,解决造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方法:选用80只雄性Wistar大鼠,利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1剂量腹腔注射诱导形成2型糖尿病的大鼠模型。结果:以空腹血糖值≥11.1 mmol·L-1者为造模成功,80只Wistar大鼠中66只造模成功,成功率为82.5%。结论:链脲佐菌素诱导形成的2型糖尿病大鼠造模步骤切实可行此方法成模率高。
武燕袁红田环环高珊裴恩实
关键词:链脲佐菌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针刺与艾灸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抑郁大鼠前额皮质5-羟色胺系统的影响被引量:39
2016年
目的:探讨针刺与艾灸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抑郁大鼠的疗效差异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8只。采用CUMS复制抑郁大鼠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大椎",艾灸组艾灸"百会""大椎",均每次20min,每日1次,共治疗3周。计算糖水消耗百分比,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前额皮质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色氨酸(Trp)含量,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技术计算前额皮质高低亲和力5-HT1A受体的结合常数(K)、结合容量(R)。结果:模型组糖水消耗百分比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治疗3周后,各治疗组糖水消耗百分比较之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5-HT含量低于正常组(P<0.01),氟西汀组较模型组升高(P<0.05),艾灸组显著低于氟西汀组(P<0.01)。模型组5-HIAA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艾灸组显著低于针刺组(P<0.01)。5-HT/5-HIAA比值,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各治疗组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P<0.05),艾灸组低于氟西汀组(P<0.05)。模型组Tr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各治疗组则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K 1、R 2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高低亲和力5-HT1A受体的结合常数与容量均有上升趋势(P>0.05)。结论:针刺与艾灸对CUMS抑郁模型大鼠的疗效相当,调节5-HT系统及5-HT1A受体功能可能是针刺与艾灸抗抑郁的作用途径之一。
丁宁李瑞田环环
关键词:针刺艾灸前额皮质5-羟吲哚乙酸5-HT1A受体
电针“胰俞”穴对2型糖尿病大鼠HPA轴相关激素的影响被引量:27
2014年
目的:观察电针“胰俞”穴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干预效果,为针灸治疗糖尿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70只雄性Wistar清洁级大鼠中随机选取8只作为对照组,余制造T2DM模型,将造模成功的52只大鼠按随机区组原则分为模型组(10只)、药物组(10只)、电针肾俞组(11只)、电针脾俞组(10只)和电针胰俞组(11只)。于造模成功后第7天,模型组将大鼠固定于自制鼠袋中,不进行任何处理;药物组按大鼠体质量以格列美脲(10mL/kg)灌胃;各电针组分别取双侧“肾俞”、“脾俞”、“胰俞”穴电针治疗,选用连续波,频率15Hz,电流强度4~6mA。均20min/次,1次/日,5次/周,连续4周。于造模前及干预后连续4周,各组大鼠尾静脉采血,采用快速血糖仪法每周测量空腹血糖(FBG);末次干预结束,处死大鼠取血,取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采用比色法测定甘油三脂(TG)、胆回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放免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GSP)、胰岛素(FINS)、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肾上腺皮质激素(CORT)含量。结果:干预4周后,除正常组大鼠体质量持续上升,模型组、药物组和各电针组大鼠体质量均显著减轻(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脾俞组和电针胰俞组FBG明显降低(P〈0.05,P〈0.01),电针胰俞组FBG均明显低于药物组和电针肾俞组(均P〈0.05);电针胰俞组血清中TG、HDL-C、LDL-C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P〈0.01),TG水平均明显低于药物组和电针肾俞组(均P〈0.05,P〈0.01),LDL—C水平明显低于电针肾俞组(P〈0.05);药物组、电针脾俞组和电针胰俞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P〈0.01)�
高珊李瑞田环环裴恩实曹昺焱武燕
关键词:T2DM大鼠电针肾俞穴HPA轴
中国在针灸国际合作中的关键作用
针灸疗法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其治疗范围广、见效快、简便易行、经济安全的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并且正在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中国是针灸的起源国,而针灸是中医药学中最先走向世界的,目前针灸研究已遍布32个国家,全...
武燕吴凤李瑞田环环高珊裴恩实袁红
关键词:针灸中医
通督调神与疏肝解郁法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HPA轴的影响及其差异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疏肝解郁两种针刺方法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影响,探讨二者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差异。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性应激(CUMS)结合孤养方法造模,2周后筛选出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通督调神组、疏肝解郁组。各治疗组接受有关治疗,6日/周,持续3周。每隔7日进行1次行为学检测,3周后用放免法检测HPA轴相关指标。结果:1造模14日及治疗3周末,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旷场实验得分、糖水消耗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表明模型成功而稳定。2治疗3周末,两针刺组体重、旷场实验得分、糖水消耗百分比较模型组均明显增加(P<0.05)。除通督调神组旷场实验水平得分高于疏肝解郁组(P<0.05)外,两针刺组各项行为学指标间无统计学差异。3治疗3周末,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肾上腺皮质酮(CORT)含量较正常组均明显增加(P<0.05),两针刺组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且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督调神与疏肝解郁法均能明显改善抑郁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其中通督调神法略优;二者均能够调节HPA轴的功能亢进且作用相当,这可能是其抗抑郁的机制之一。
宋小娟李瑞丁宁田环环
关键词:疏肝解郁法行为学HPA轴
电针胃脘下俞穴降糖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电针降糖、增加糖耐受的作用,优化临床选穴。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结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模型;以频率2Hz,强度2m A电针,6次/周,干预4周。观察电针对空腹血糖及糖耐量的影响。结果:电针"胃脘下俞""心俞""肾俞"可在1-2周内显著降低血糖。电针"胃脘下俞"4周能将动物空腹血糖降至显著低于模型组的程度。结论:低频电针"胃脘下俞""心俞""肾俞"具降糖作用;其起效时间、效果强度、效果持续时间有所不同,临床可根据病程选择配穴。胃脘下俞穴降糖机制涉及神经节段支配理论。
曹昺焱李瑞田环环胡晓刚贾宁马艳佳王跃颖
关键词:电针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
电针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及血清SOD、MDA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观察电针胃脘下俞与后三里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糖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T2DM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胃脘下俞组、后三里组和格列美脲组,每组8只。造模方法为高糖高脂饲料饲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5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电针(2 Hz、2 mA)干预,每次留针20 min,6次/周,共4周。测量大鼠体质量及空腹血糖;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于干预前后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B)。结果:电针"胃脘下俞"及"后三里"能在1~2周左右显著降低模型动物血糖。通过电针干预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T2DM大鼠的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且胃脘下俞组最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和血清MDA含量均升高,SOD含量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胃脘下俞组、后三里组SOD含量均升高(P<0.05),MDA含量均降低(P<0.05),而格列美脲组SOD、MD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胃脘下俞穴和后三里对T2DM大鼠均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并可能通过整体上改善其氧化应激状态来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达到干预T2DM的作用。
马艳佳李瑞贾宁胡晓刚王跃颖田环环曹昺焱张淑静
关键词:电针2型糖尿病糖代谢氧化应激
近10年来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3年
通过查阅近10年来针灸治疗糖尿病的资料,从文献、实验及临床研究3个方面进行总结概括,阐述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优势。结果发现针灸可通过调节血糖、激素水平、修复胰腺组织、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来治疗糖尿病,并被临床验证有确切疗效。针灸治疗糖尿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高珊李瑞田环环曹昺焱裴恩实黄英恒刘锦龙武燕
关键词:针灸2型糖尿病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现状被引量:11
2015年
中医以独有的宏观辨证理论为指导,对糖尿病的治疗注重整体调节。当前,糖尿病的治疗中,中医药疗法可以减轻西医疗法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增强其疗效;在改善症状等方面亦明显优于西医疗法,而且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价格较低廉。随着中西医两种不同体系的医学相互碰撞,如何做到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将会是研究的热点。中医可借鉴西医的微观论,吸纳西医的辨病观,以更好地发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优势,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高珊李瑞田环环曹昺焱裴恩实武燕
关键词:糖尿病针灸治疗推拿疗法气功疗法刮痧疗法中医饮食疗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