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静

作品数:1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缺血
  • 9篇再灌注
  • 9篇再灌注损伤
  • 9篇灌注
  • 9篇灌注损伤
  • 7篇血性
  • 7篇缺血性脑卒中
  • 7篇卒中
  • 7篇脑卒中
  • 7篇脑组织
  • 6篇神经病
  • 4篇细胞
  • 4篇脑缺血
  • 3篇神经细胞
  • 3篇神经细胞损伤
  • 3篇细胞损伤
  • 2篇药物
  • 2篇药物组合物
  • 2篇苹果
  • 2篇苹果酸

机构

  • 13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13篇田静
  • 10篇彭军
  • 10篇罗秀菊
  • 10篇刘斌
  • 8篇付四海
  • 1篇余平
  • 1篇陈新瑞
  • 1篇唐玲丽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05
  • 1篇200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小板计数在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及预后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对评价RA病情及预后的临床意义.结论:1、RA患者血小板数增高,提示病情严重,预后较差.2、血小板数与RA病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RA活动性、疗效及判断预后的经济、简便指标.
田静
关键词:血小板关节炎类风湿
文献传递
草酰苹果酸在制备治疗神经细胞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草酰苹果酸在制备治疗神经细胞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将草酰苹果酸用于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尤其是治疗脑组织神经病,更尤其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脑神经细胞损伤和提高神经细胞功能。
彭军罗秀菊刘为宁李悦琪任凯迪田静彭靖杰刘斌付四海
文献传递
草酰苹果酸在制备治疗神经细胞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草酰苹果酸在制备治疗神经细胞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将草酰苹果酸用于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尤其是治疗脑组织神经病,更尤其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脑神经细胞损伤和提高神经细胞功能。
彭军罗秀菊刘为宁李悦琪任凯迪田静彭靖杰刘斌付四海
文献传递
卡泊芬净在制备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卡泊芬净在制备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将卡泊芬净用于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尤其是治疗心肌组织缺血,更尤其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能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罗秀菊唐励静田静彭紫梅涂画黄钰琳刘斌彭军
文献传递
恩利卡生在制备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恩利卡生在制备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将恩利卡生用于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尤其是治疗脑组织神经病,更尤其是对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缺血性脑卒中),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罗秀菊彭军田静刘斌任凯迪彭靖杰李嘉辉付四海
普纳替尼在制备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普纳替尼在制备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将普纳替尼用于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尤其是治疗脑组织神经病,更尤其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罗秀菊彭军田静佘浪刘斌彭靖杰李嘉辉许锦云付四海
文献传递
基于方位信息的离散时间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
随着通信技术、机器人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机器人、多无人机、多卫星通常要求在向一定目标或方向移动过程中,保持某种特定的几何形状,从而实现协同围捕、大面积协同侦察等复杂目标。因此多智能体系统的编队控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田静
关键词:编队控制
恩利卡生在制备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恩利卡生在制备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将恩利卡生用于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尤其是治疗脑组织神经病,更尤其是对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缺血性脑卒中),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罗秀菊彭军田静刘斌任凯迪彭靖杰李嘉辉付四海
文献传递
普纳替尼在制备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普纳替尼在制备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将普纳替尼用于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尤其是治疗脑组织神经病,更尤其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罗秀菊彭军田静佘浪刘斌彭靖杰李嘉辉许锦云付四海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凋亡过程中白藜芦醇的诱导作用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活化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来自植物中的天然活性成分白藜芦醇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凋亡过程中,凋亡执行因子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活化状态及其参与作用,并分析其浓度与时间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5/10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取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2003-05诊治的1例男性50岁患者。①将手术切取的滑膜组织,剔除脂肪及纤维组织后经清洗、剪碎、消化、离心、培养、传代,获得3-5代细胞,电子显微镜观察滑膜细胞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②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未用药处理的滑膜细胞);白藜芦醇组(50,100,200,40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12h的细胞及用20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4,8,12,18,24h的细胞);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抑制剂+白藜芦醇组(先用1mmol/L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抑制剂预处理2h,再用白藜芦醇处理的滑膜细胞),各组均设3复管。③比色法测定用20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的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相对活性;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12h后的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相对活性。④采用Western-blot分析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处理24h的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酶原的裂解。⑤实验设计为分组匹配对照。结果:①滑膜细胞培养过程中形态学改变:组织块贴壁后三四天,周边有少量滑膜细胞游走爬出。细胞呈多边形或长梭形,有两个或多个突起。培养7d左右,细胞数目增多,逐渐融合。得到第1代滑膜细胞。传代2次以上的滑膜细胞性状稳定,细胞形态以成纤维样细胞为主。②用200μmol/L白藜芦醇分别处理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4,8,12,18,24h,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活性于4h后明显升高,12h达高峰,持续至24h以上,�
唐玲丽余平田静陈新瑞
关键词:类风湿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