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成
- 作品数:21 被引量:162H指数:7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10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肠黑变病的内镜特点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MC)的内镜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04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3 190例。根据是否患MC分为MC组(426例)和非MC组(12764例)。回顾性分析426例M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非MC组进行对比。结果 MC病变部位以左半结肠为主。其中,女性左半结肠病变和全结肠病变左半结肠为主者比例(27.70%、15.96%)明显高于男性所占比例(11.97%、7.75%);MC组大肠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非MC组,MC患者合并大肠息肉患者中病理类型为管状腺瘤所占比例(37.58%)明显高于非MC组合并大肠息肉患者中管状腺瘤所占比例(17.27%)。结论 MC发病与服用蒽醌类泻剂密切相关,并发腺瘤样息肉的概率较高,需要综合防治,生物反馈治疗便秘的疗效显著。
- 于洪波戴林李军婷白成陈慧群张旭艳刘云曲君成
- 关键词:结肠黑变病腺瘤样息肉
- 上消化道外压隆起性改变78例诊断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白成戴林李爱萍李军婷卢盛明于洪波
- 关键词:上消化道超声内镜
- 康复新液治疗高锰酸钾致上消化道黏膜损伤1例
- 2011年
- 病人,男,24岁。因治疗口腔溃疡误服高锰酸钾粉剂3g(1包),数分钟后觉口腔、咽部、食管及上腹部烧灼样疼痛,伴恶心、呕吐,呕出紫色胃内容物,于当地医院洗胃后立即转来我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痛苦面容,
- 白成李爱萍
- 关键词:高锰酸钾康复新
- 吡格列酮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干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4
- 2004年
- 目的 用吡格列酮对试验动物进行干预 ,探讨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 5 0只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喂饲普通饮食 ,高脂模型组喂饲高脂饮食 ,给药组分别在喂饲高脂饮食 4周后、9周后分别给予吡格列酮灌胃 ,并分别在 9周末及 14周末处死各组大鼠 ,测定血清转氨酶、血糖、血脂、胰岛素及FFA水平 ,观察肝组织学改变。结果 9周后模型组大鼠呈现明显腹型肥胖 ,产生脂质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 ,肝脏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 ,给药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14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 ,肝脏出现炎细胞浸润 ,除肝组织炎症外 ,给药组其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胰岛素抵抗在大鼠肝脏脂肪变的发生中起到关键作用 ,与脂肪肝发生炎症坏死关系甚密切 :吡格列酮可明显改善高脂饮食诱发大鼠肝脏的脂肪变性 。
- 戴林邓彬白成于洪波李爱萍
- 关键词:吡格列酮高脂饮食药组干预雄性
- 经超细胃镜置肠营养管的临床应用
- 2010年
- 白成戴林李爱萍李军婷卢盛明于洪波
- 关键词:超细胃镜镜下置管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铁代谢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铁缺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10年12月本院住院及门诊200例13C检查患者血样,进行血常规、铁代谢检查。分析比较13C阳性的Hp现症感染患者与13C阴性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铁(SI)、铁蛋白(SF)、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进一步探讨Hp现症感染患者中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Hp感染组与非感染组Hb、MCV、MCH、SI、S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疾病发生率分别为67%、30%,P<0.01,Hp感染会使发生缺铁性疾病的风险增加。结论 Hp感染与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有相关性。
- 孙雪飞白成崔培林朱红陈烨徐有青
- 关键词:铁缺乏
- 经鼻胃镜放置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 2011年
- 我们将鼻胃镜经鼻插入28例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患者十二指肠降段,经活检孔引入亲水性超滑导丝至空肠,退出鼻胃镜,将肠梗阻导管沿导丝送入空肠上段,充盈前气囊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有无缓解、腹围缩小情况及24 h引流量等指标。结果 显示28例患者均1次置管成功,成功率100%。置管时间为10~35 min,留管时间为3~18 d。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24 h引流量480~1 550 mL,平均885 mL;置管24 h后患者腹围(79.1%±20.3%)显著小于置管前(100%,P<0.05)。可见经鼻胃镜放置肠梗阻导管简便、易行,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确切,应作为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 于洪波戴林李爱萍李军婷卢盛明白成徐飞
- 关键词:鼻胃镜肠梗阻导管肠梗阻
- 吡格列酮对实验性大鼠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研究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对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 [方法 ]以实验性糖脂代谢紊乱大鼠为模型。SD大鼠 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给药组。正常对照组喂饲普通饮食 ,给药组在高脂饮食 4周后予吡格列酮 1 0mg·kg- 1·d- 1灌胃 ,至第 9周末处死各组大鼠。 [结果 ]9周模型组出现明显腹型肥胖和糖脂代谢紊乱 ,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肝湿重、肾周脂肪重、Lee’s指数、肝指数、脂比重明显降低 ,分别为 (9.0 6± 1 .2 0 ) g比 (1 3.2 3± 1 .88) g、(2 .1 2± 0 .5 5 ) g比(4 .2 4± 1 .1 1 ) g、(2 80 .1 1± 7.5 9)比 (2 95 .89± 9.36 )、(3.0 2± 0 .31 ) %比 (4 .0 9± 0 .36 ) %、(0 .36±0 .1 3) %比 (0 .6 7± 0 .1 5 ) % (P <0 .0 1 ) ;给药组血清TC、LDL -L、FFA均有显著的降低 ,分别为(1 .99± 0 .5 1 )比 (3.2 8± 1 .0 8)mmol/L、(1 .1 6± 0 .37)比 (2 .1 7± 0 .82 )mmol/L、(374 .6 4± 2 5 .89)比 (4 6 3.6 3± 2 2 .39) μmol/L(P <0 .0 1 )。 [结论
- 邓彬戴林白成于洪波
- 关键词:胰岛素增敏剂糖脂代谢紊乱
- 经胃镜用磁化活检钳取上消化道6枚缝衣针1例
- 2011年
- 病人,女,23岁。因吞入缝衣针6枚3 h来院就诊。经腹部X线片检查确定缝衣针均位于十二指肠降段以上。故行急诊胃镜检查,术前常规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口咽部麻醉,10 min后按胃镜检查操作程序进镜。
- 白成戴林徐飞
- 关键词:胃镜缝衣针
- 超声内镜对288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价值分析被引量:3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病变超声内镜检查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解放军大连210医院1999年1月-2014年2月2 886例上消化道病变患者,采用FUJNON SP-701型小探头超声内镜(频率为12 MHz、15 MHz),纵轴电子线阵扇扫,记录病灶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的声像学特征。结果病变部位:食管1 194例,贲门116例,胃1 376例,十二指肠200例。病变种类:包括平滑肌瘤、恶性间质瘤、息肉、囊肿、脂肪瘤、异位胰腺、血管瘤、肿瘤和外压性病变,EUS依据不同回声和起源予以诊断。结论 EUS是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首选方法,对内镜下治疗隆起性病变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于洪波戴林李爱萍李军婷白成陈慧群张旭艳刘云
- 关键词:超声内镜隆起性病变上消化道内镜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