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超河
- 作品数:74 被引量:687H指数:15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通过网络教学进行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3
- 2005年
- 一、引言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植物学"的教学手段带来了一次革命,多媒体技术以精美、逼真的图片,把色彩斑斓的植物世界搬进了教室,多彩、生动的画面,丰富的图片,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全新的视野使教学由枯燥变得生动,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 强胜宋小玲皇甫超河朱云枝刘玲莉成丹
-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植物学网络教学课程教学手段教学方式
- 一种采用本地种控制黄顶菊入侵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本地物种控制黄顶菊入侵的方法,是采用灰绿藜作为控制黄顶菊入侵的植物,在黄顶菊易入侵的生态系统中,种植灰绿藜,控制黄顶菊入侵。灰绿藜是一种能够在旱季与黄顶菊相抗衡,并在黄顶菊偏好的盐碱地生长且在生存竞争...
- 皇甫超河杨殿林张静妮赖欣李刚
- 文献传递
- 模拟N沉降和埋土对黄顶菊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7年
- 生物入侵和氮沉降加剧作为两种全球变化因子,可能共同影响入侵植物凋落物分解过程。了解入侵植物和氮沉降单独或二者对凋落物分解的复合影响,有助于揭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植物入侵机理,并为降低入侵植物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和共生本地植物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叶片凋落物为对象,采用凋落袋法研究了氮添加和埋土处理对其残留率,C、N含量和C/N的影响,本试验共有4个处理,分别是:模拟N沉降处理、埋土处理、模拟N沉降和施氮共同处理以及对照。结果显示,模拟N沉降明显降低了黄顶菊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分解常数k值为1.68,显著小于对照的2.26,而对狗尾草叶片凋落物分解无显著影响。埋土以及埋土和模拟N沉降共同处理对两种植物凋落物分解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特别地,单一倍增氮沉降因素并未影响黄顶菊叶片凋落物N释放,而埋土和二者综合作用显著促进其N释放。未来氮素沉降水平倍增情形下,以及凋落物不同管理方式(埋土或土表)均可影响入侵种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养分动态,但存在物种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于凋落物质量的差别。
- 魏子上李慧燕李科利杨殿林皇甫超河
- 关键词:黄顶菊入侵植物氮沉降凋落物分解
- 增施氮肥对黄顶菊与高丹草苗期竞争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0年
- 土壤氮素增加常有利于外来植物入侵。采用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orghum sudanense)替代竞争和增施氮肥的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对外来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L.)Kuntze)的影响。试验在2009年夏进行,共划分2m×1m小区36个。试验设3个氮肥处理(不施肥对照、施肥1次和2次,每次施肥为每小区15g尿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4次重复。在相同氮肥水平下,黄顶菊单种时除株高和根冠比外其余指标均显著大于混种;而相同条件下,高丹草在混种时在多数生长指标上与单种无差异,说明混种对高丹草竞争生长影响不大;这一点也在相对竞争强度指标上得到证实,在混种条件下,无论施肥水平如何,高丹草以单株根质量、单株地上质量和总质量计算的相对竞争强度(RCI)均为负值。表明通过混种高丹草能够实现对黄顶菊的竞争性抑制。但是,除了根质量指标外,黄顶菊其余6个指标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均大于高丹草,黄顶菊对氮肥的响应高于高丹草,可能是因为其对氮肥的利用效率较高的原因。基于本文研究结果,氮肥的过量施用增加了农田系统的脆弱性,使其易于被黄顶菊入侵。对于此外来入侵种的管理要因其特性采取有区分性控制策略,包括在减量施肥的同时结合选择适宜物种进行替代控制。
- 皇甫超河王楠楠陈冬青杨殿林马杰
- 关键词:种间竞争黄顶菊高丹草入侵植物氮肥
- 一种利用绿色木霉控制豆科牧草根腐病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污染料中绿色木霉菌防治豆科牧草根腐病的方法,是采用柞桦木木屑和麦麸做为主要原料培养食用菌的原种和栽培种及生产过程中被绿色木霉菌污染的原料,在播种中随种肥施入田间,控制土壤中的根腐病菌的...
- 杨殿林陈申宽修伟明皇甫超河李刚
- 文献传递
- 三种牧草植物对黄顶菊田间替代控制被引量:29
- 2010年
- 在田间条件下,采用替代试验对比研究了3种1年生牧草——高丹草、紫花苜蓿和欧洲菊苣与入侵我国华北地区的一种外来植物黄顶菊之间的相对竞争表现;通过设置不同牧草与黄顶菊组合的替代比例(牧草与黄顶菊分别单种及1∶1、1.5∶1和2∶1比例混种),建立了3种牧草与黄顶菊的田间替代试验区。结果表明:随着3种牧草替代比例的增加,其盖度也逐渐上升,均对黄顶菊表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高丹草出苗较黄顶菊更早且具有更强的遮阴能力,在各混种替代组合中完全抑制了黄顶菊生长,抑制率达100%;紫花苜蓿和欧洲菊苣与黄顶菊的混种种群中,黄顶菊的生物量、株高等均极显著低于对照,且在中等替代比例(1.5∶1)下对黄顶菊的抑制效果为最佳,抑制率分别为87.7%和96.2%;在与3种牧草竞争的条件下,黄顶菊相对产量均显著<1.0,表明黄顶菊种间竞争显著小于种内竞争,使该外来种生长受到有效抑制。在黄顶菊已入侵和易于入侵的生境建立牧草替代种群是进行生态重建和保持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 皇甫超河张天瑞刘红梅李刚赖欣杨殿林
- 关键词:黄顶菊牧草生物入侵生态重建
- 入侵植物黄顶菊与3种牧草竞争效应研究被引量:28
- 2010年
- 以入侵植物黄顶菊和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高丹草3种牧草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取代试验方法观察了不同密度及比例条件下4种植物的竞争表现,为黄顶菊生物替代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3种牧草中,高丹草对黄顶菊株高控制效果最为明显,并以苗期效果最好,在低密度比例下对黄顶菊抑制率即可达60.00%;而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的控制效果较差,在低密度比例下对黄顶菊起不到抑制作用.(2)在高丹草低密度替代组合中,黄顶菊单株生物量、分枝数比对照均明显减少,抑制率分别可达91.40%和44.87%;而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各密度替代组合中,黄顶菊单株生物量、分枝数与对照相同或大于对照.(3)在各个生育时期,除高密度高丹草替代组合外,其他组合中黄顶菊的相对产量值均极显著小于1.0,生长受明显抑制;而在各替代密度下,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与黄顶菊竞争替代效果均不明显.研究发现,高丹草的替代效果明显优于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可以作为生物替代的材料对黄顶菊进行替代控制,且在植株比为1∶3比例下即可实现理想控制效果.
- 马杰易津皇甫超河杨殿林
- 关键词:黄顶菊高丹草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
- 黄顶菊对入侵地群落动态及植物生长生理特征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为明确黄顶菊对入侵地植物群落和土著植物生理生长的影响机制,采用同质园试验对入侵和非入侵土壤的植物群落开展了整个生育期动态监测,并分析了黄顶菊入侵对狗尾草、羽叶鬼针草、灰绿藜、地肤4种土著植物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黄顶菊入侵土壤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低于非入侵地,且有季节性差异,随生育期的推进差异逐渐减小;黄顶菊对本地植物的生长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随时间变化显著,但存在物种差异;4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d)、蒸腾速率(Tr)在非入侵土壤生长显著高于入侵地土壤(P<0.05);而4种植物在入侵土壤生长的比叶面积(SLA)、比根长(SRL)、比根面积(SRA)显著高于本地土壤(P<0.05)。综上,黄顶菊入侵抑制了本地植物的光合效率,减少了生物量的积累,导致本地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水平降低,但表现出季节差异;不同物种对黄顶菊入侵胁迫的响应表现种间特异性,为理解入侵种对群落结构影响和实现入侵生境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 祁小旭王红岩林峰张思宇王慧皇甫超河皇甫超河
- 关键词:黄顶菊物种丰富度入侵植物
- 生物替代技术防控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试验被引量:2
- 2014年
- 在果园环境下,采用替代试验对比研究了4种1年生牧草--高丹草、紫花苜蓿、墨西哥玉米和籽粒苋与入侵我国华北地区的一种外来植物黄顶菊之间的相对竞争表现;通过设置不同牧草与黄顶菊组合的替代比例,建立了4种牧草与黄顶菊的田间替代试验区。结果表明:高丹草、墨西哥玉米、籽粒苋、向日葵有较好的生物替代作用,效果明显,而紫花苜蓿在此生境下很少出苗。高丹草、籽粒苋和墨西哥玉米出苗快,生长速度快,能够迅速实现地面覆盖,单种和混种均表现很强的替代优势,是很好的替代植物。
- 韩建华程子林张思晨皇甫超河武克纪
- 关键词:黄顶菊生物入侵
- 不同入侵地区黄顶菊DNA表观遗传多样性变化特征被引量:6
- 2017年
- 从黄顶菊入侵的四个典型地区——邯郸市永年县(HDY)、沧州市献县(CZX)、衡水市衡水湖(HSH)和天津市静海县(TJJ)采集植物叶片,利用甲基化MSAP技术研究黄顶菊DNA表观遗传和多态性变化特征以及土壤环境因子与黄顶菊整体甲基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3对引物共扩增出993条MSAP条带,引物多态性百分比为88.52%。四个地区黄顶菊种群的多态性位点百分比较高,在84.03%~92.31%之间,遗传分化系数(G_(st))为0.07,只有7%的遗传变异存在于不同地区黄顶菊种群间,93%的遗传变异则存在于种群内,基因流(N_m)为3.321(>1),表明四个不同入侵地区黄顶菊种群间存在广泛而频繁的基因交流。不同地区黄顶菊种群间遗传分化不显著,但甲基化模式差异显著,推测黄顶菊可能通过改变甲基化水平来维持自身对新环境的适应。MSP与MISP聚类结果表明TJJ与HDY亲缘关系最近,认为可能与两地土壤理化因子和所处地理位置相近有关,但相关性分析后发现黄顶菊甲基化水平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P>0.01),推测地区环境对黄顶菊表观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是受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某个单一因子的作用。
- 全志星田佳源张思宇皇甫超河刘红梅杨殿林常泓王慧
- 关键词:黄顶菊DNA甲基化MS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