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嵩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显像
  • 3篇发射型计算机
  • 2篇断层显像
  • 2篇注射
  • 2篇膈肌
  • 2篇核素
  • 2篇放射性
  • 2篇PET/C
  • 2篇PET/CT
  • 1篇电子计算机断...
  • 1篇电子计算机断...
  • 1篇动态显像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心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灌注
  • 1篇心肌灌注断层
  • 1篇心肌灌注断层...
  • 1篇心肌灌注显像
  • 1篇心率

机构

  • 11篇北京医院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中国石油中心...

作者

  • 11篇秦嵩
  • 10篇姚稚明
  • 7篇刘秀芹
  • 6篇郭悦
  • 4篇屈婉莹
  • 3篇张建飞
  • 3篇赵洪山
  • 2篇陈聪霞
  • 2篇高文萍
  • 2篇朱明
  • 1篇贺海荣
  • 1篇张旻
  • 1篇李旭
  • 1篇汪芳
  • 1篇种甲
  • 1篇于治国
  • 1篇许鸿雁
  • 1篇刘甫庚
  • 1篇季福绥
  • 1篇李辉

传媒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 2篇中国医学装备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第二届全国核...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4
  • 1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技术性论文的书写及现状
目的统计并研究有关技术性论文的发表及参会情况,探讨技术性论文的重要性,并试分析在技术性论文书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方法统计自1997年以来《中华核医学杂志》正式发表的文章及1999年以来关全国重大医学学术会论文汇编,确定技...
赵洪山刘秀芹朱明秦嵩
文献传递
PET/CT图像膈肌上方条带状伪影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在PET/CT扫描中,PET图像膈肌上方、下肺区域条带状放射性减低或缺损这一伪影(S伪影)较为常见。本研究分析S伪影发生率、特征、影响因素。方法于笔者医院行PET/CT检查的10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析S伪影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S伪影总体发生率为46%。S伪影分布特征:男性S伪影发生率58.3%,女性27.5%,P<0.05;左侧S伪影发生率为42%,右侧为21%,P<0.05。S伪影对肺SUV值的影响:伪影处肺组织SUVmax和SUVmean(分别为0.281±0.196和0.200±0.166)明显低于无伪影处肺组织(分别为0.622±0.171和0.500±0.140,P<0.05)。影响S伪影发生率的因素:膈顶部PET与CT空间配准良好者S伪影出现率为25.7%,配准不良者为34.6%;同机CT冠状面无膈顶部阶梯状伪影者S伪影发生率为28.6%,有阶梯伪影者为38.3%。同时发生上述两种情况者S伪影的发生率为43.6%,高于只发生匹配不良者(30.8%)或阶梯状伪影者(28.6%)。两种情况皆不发生者S伪影的发生率仍高达24.5%。结论 PET/CT图像中膈肌上方条带状伪影常见;男性发生率更高,左侧更多见;伪影导致显著低估下肺部SUV;PET与CT图像配准程度及CT膈肌阶梯状伪影与条带状伪影部分相关。
郭悦秦嵩刘秀芹屈婉莹姚稚明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伪影
呼气中期屏气CT扫描对PET/CT图像质量和肺组织SUV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呼气中期屏气CT扫描模式对PET/CT图像质量及肺组织SUV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9月至12月间序列完成^18F-FDGPET/CT显像的200例常规受检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23—87(55.01±11.60)岁。所有受检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平静呼气中期屏气行PET/CT之同机CT采集组[屏气组,男52例,女48例,29~83(55.43+10.38)岁]和自由平静呼吸行PET/CT之同机CT采集组[自由呼吸组,男68例,女32例,23~87(55.68+12.72)岁],每组各100例。图像分析由核医学科1位资深技师和2位资深医师评判。分析所有PET/CT的PET和CT空间配准、肺底部肺组织SUV和CT图像中肺部呼吸运动伪影等。以PET和CT在同一层面出现膈顶为两者空间配准良好,反之为配准不良。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组SUV间差异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屏气组同机CT肺组织呼吸伪影发生率(28%,28/100)明显低于自由呼吸组(96%,96/100;X^2=98.132,P〈0.01)。屏气组PET/CT的PET和CT空间配准良好率(40%,80/200)明显高于自由呼吸组(30%,60/200;X^2=4.396,P〈0.05)。CT图像上出现膈顶先于PET、PET和CT膈顶位置配准良好和PET图像上出现膈顶先于cT3种情况的肺底部组织的SUV逐项递增,屏气组(对应的SUVmax分别为0.73±0.28、1.00±0.29和1.60±0.68,SUVmax分别为0.59±0.23、0.81±0.22和1.33±0.34;F=21.93和24.57,均P〈0.01)此现象较自由呼吸组明显(对应的SUVmax分别为0.84±0.36、1.08±0.27和1.16±0.24,SUVmax分别为0.69±0.29、0.85±0.20和0.94±0.24;F=7.23和6.29,均P〈0.01)。结论呼气中期屏气CT扫描简便易行,不增加辐射剂量,可明显降低同机CT呼吸运动伪影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ET和CT图像�
秦嵩郭悦刘秀芹张建飞许鸿雁赵洪山刘甫庚屈婉莹姚稚明
关键词:脱氧葡萄糖
显像剂注射渗漏对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显像剂注射渗漏对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106例(4212人次)^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一日法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计算机重建处理;以2次显像中1次发生注射侧腋下淋巴结显影者25例(25人次)为渗漏组,其中20例心肌灌注显像阴性者(含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5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心肌灌注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均为阴性者32例(64人次)为对照组。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所有计量数据比较行t检验,计数数据行,检验。结果(1)渗漏组25人次,占总检查人次的0.59%。(2)渗漏组腋下显影淋巴结和对照组腋下对称软组织的放射性计数分别为144.41±45.45和78.36±34.42(t=5.983,P〈0.001)。(3)渗漏组与对照组左心室侧壁心肌放射性计数分别为765.21±275.83和1483.02±1180.21(t=-4489,P〈0.001)。左心室间隔放射性计数分别为702.05±297.76和1220.30±624.55(t=-5.051,P〈0.001)。左心室放射性计数分别为139.38±55.74和225.54±77.02(t=-5.471,P〈0.001)。左心室侧壁外正常肺组织放射性计数分别为106.10±61.14和162.95±106.05(t=-2.276,P=0.025)。(4)图像质量好、中、差定性评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17,P〈0.001)。结论显像剂注射渗漏可致心肌摄取放射性减少,心肌放射性计数降低,放射性统计涨落增大,从而致图像质量下降,影响结果判断。
高文萍姚稚明刘秀芹陈聪霞秦嵩
关键词:MIBI
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估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79例于90天内行运动-静息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和冠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纳入分析。根据运动试验结束后1分钟时心率从运动高峰峰值下降的程度进行分组,下降≤18次/分归入异常心率恢复组,>18次/分归入正常心率恢复组。分析患者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心肌缺血和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56例异常心率恢复的患者(31%),其冠心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心率恢复组(71.4%比49.6%),冠状动脉造影三支血管病变率显著高于正常心率恢复组(26.8%比5.7%),Gensini评分数值显著高于正常心率恢复组(21±16.8比15.5±9.8)。心肌灌注显像心肌缺血率显著高于正常心率恢复组(76%比56%,),而且心肌缺血范围显著大于正常心率恢复组。结论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异常的患者,冠心病发生率和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比例显著高于心率恢复正常者。对于怀疑冠心病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评估病情时,心率恢复数值可作为一项简单易得的指标来筛查缺血高危患者。
李辉姚稚明秦嵩种甲季福绥汪芳
关键词:心率恢复冠心病GENSINI评分
不同门控心肌灌注显像测量左心室功能的准确性研究
2021年
目的:比较分析8帧和16帧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测量左室功能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86例拟行GMPI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行8帧GMPI和16帧GMPI图像采集和重建处理,比较两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高峰充盈率(PFR)、高峰充盈率时间(TTPF)、1/3最大充盈率(MFR/3)等参数,同时与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帧和16帧GMPI测量的EDV、ESV、EF、PER及PFR值之间高度相关(r=0.972,r=0.954,r=0.885,r=0.814,r=0.751;P<0.05)。两种帧数GMPI判断PFR正常与否间的符合率为70.9%(Kappa=0.446,P=0.000);以LVEF≥50%为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界值,两种帧数GMPI判断LVEF正常或异常的符合率为70.9%。UCG测量的LVEF值为(64.21±5.74)%,8帧GMPI为(52.15±9.00)%(t=-11.376,P<0.05)。UCG检查LVEF≥50%的65例患者中,8帧GMPI判断LVEF异常的比例为32.3%,显著高于与16帧GMPI(4.6%)(x~2=16.557,P<0.05)。UCG判断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的23例中,8帧GMPI和16帧GMPI测量的PFR判断判断为异常的比例分别为60.9%和26.1%(x~2=5.662,P<0.05)。结论:8帧与16帧GMPI测量的左心功能各项结果参数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16帧与8帧相比GMPI测得的左室射血分数及高峰充盈率更准确、更能反映受检者的真实情况。
刘秀芹张毓艺郭悦秦嵩张建飞陈学涛姚稚明
关键词:核素左心室功能
检查前未大量饮水对骨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探讨未专门饮水对骨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以及该方法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采集图像的最佳时间。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大量饮水组(饮水组)和未大量饮水组(未饮水组),每组16例;饮水组注药后饮水1000ml以上,未饮水组注药后正常饮食;两组均于注药后3小时开始行全身前位和后位骨显像,未饮水组注药后4、5小时再各完成1次全身后位骨显像;用目测和半定量分析判断图像结果。结果:饮水组和未饮水组注药后3小时图像质量的差别无显著意义;未饮水组注药后3、4、5小时目测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但半定量分析表明,随时间的推移,骨与软组织的放射性比值有所增加。结论:骨显像时患者不大量饮水是可行的,特别适于不能大量饮水和排尿困难的患者;未饮水组采集图像的最佳时间后延,注药后4小时为宜。
高文萍屈婉莹姚稚明朱明秦嵩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显像99M锝美罗酸盐
^18F-FDG PET与CT对膈肌脚病变良恶性鉴别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膈肌脚指膈肌自腰椎向上起始部分的肌纤维,长度约占2—3个腰椎。膈肌脚病变因位置低且靠后,常规影像学检查易忽略。笔者分析了PET/CT显像对膈肌脚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对比PET和CT的诊断准确性。
贺海荣姚稚明张旻张建飞秦嵩屈婉莹
关键词:良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18F-FDG膈肌脚常规影像学检查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与Cockcroft-Gault公式对肾功能评价的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比较99mTc-DTPA 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定的GFR(gGFR)和Cockcroft-Gault(C-G)公式估算的GFR(eGFR)之间的差异,并评价两者在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分期的一致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于北京医院核医学科行肾动态显像的肾病患者945例,计算gGFR与eGFR。使用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Wilcoxon检验)比较两者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两者相关性;分别根据gGFR与eGFR将患者分期,用κ检验进行一致性比较。结果(1)945例患者eGFR中位数为51.8,高于gGFR的44.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53, P〈0.001);(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相关性较好(r=0.719,P〈0.001);(3)分别根据gGFR与eGFR对患者进行分期,两者的总体符合率为63.3%(598/945),κ一致性检验示两者具有中度一致性(κ=0.405,P〈0.001);(4)根据gGFR分期,除1期与2期间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外(Z=-1.844,P=0.065),其余各组间肌酐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01),且随着分期增加,肌酐值也逐渐增高。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与C-G公式法所测得的GFR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分期中具有一致性。在临床上两种方法互为补充,可以综合运用以准确判断患者的肾功能水平。
刘秀芹郭悦于治国秦嵩姚稚明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肾功能DTPA
放射性药物活度测量和注射方式的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的几何位置对测量注射器内残留放射性药物的放射性活度结果的影响,确定^(99)Tc^m-高锝酸钠(^(99)Tc^mO_4^-)、^(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及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最佳的测量及注射方法。方法:将装有370 MBq的^(99)Tc^mO_4^-液注射器放在电离室测量井的纵向和横向的不同位点,观察其变化规律;根据注射方法的不同,将采用改良注射法分为实验组,采用直接静脉注射法分为对照组,评价两组不同体积的注射器的残余量变化。选取1 ml和2 ml不同注射体积的注射器,观察注射^(99)Tc^mO_4^-(185 MBq,370 MBq)、^(99)Tc^m-MDP(925 MBq)和18F-FDG(370 MBq)药物前后注射器内放射性药物活度的残余量变化。结果:不同几何位置对^(99)Tc^mO_4^-测量有一定的影响,需注意注射器在井型探测器中的位置;注射^(99)Tc^mO_4^-和^(99)Tc^m-MDP药物,不同体积和剂量的注射器残余率范围为10.75%~17.78%,以1 ml注射器370 MBq残余量最大;1 ml和2 ml注射器,实验组注射18F-FDG后注射器的残余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6,t=2.116;P<0.05)。结论:熟练掌握活度计测量的正确方法,有针对性地改进注射方法可有效控制注射器中放射性药物的残余量,有利于操作人员和患者的辐射防护。
刘秀芹郭悦赵洪山秦嵩姚稚明
关键词:放射性药物注射剂量放射性活度注射方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