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文华

作品数:6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翻译
  • 3篇翻译研究
  • 2篇译学
  • 1篇读后感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审美
  • 1篇译论
  • 1篇译者
  • 1篇语言
  • 1篇语言论
  • 1篇语言论转向
  • 1篇语言学
  • 1篇殖民
  • 1篇殖民主义
  • 1篇审美
  • 1篇思维
  • 1篇思维模式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背景
  • 1篇现代艺术

机构

  • 6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秦文华
  • 2篇张柏然
  • 1篇许沪霞

传媒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外国语

年份

  • 2篇2005
  • 4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翻译主体定位的互文性诠释——由“话在说我”引发的思考被引量:10
2005年
哲学的语言论转向后,“我在说话”受到了“话在说我”的挑战,由此引发对翻译主体定位的重新思考。得益于互文性理论,传统的主体被非中心化,作者、读者、译者、语言等广义文本形成互文对话。翻译过程中一度作为言说主体的译者现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被译出语和译入语双重言说,亦即译者在用语言进行翻译的同时也在受语言的操控。
秦文华
关键词:翻译研究语言论转向互文性译者
翻译研究的辩证批判被引量:5
2004年
翻译研究的逻辑学范式使其克服了以主观直觉为归依的传统模式,引入了科学性、客观性、明晰性、严密性等特质;然而对此的过分强调也难免使翻译研究陷入囿于文字文本的困境。现象学范式崇尚人的主观性、创造性、意象性和超越性,在某种程度上将翻译从物化了的、只重视纯客观对象的、机械的封闭结构中解放出来;不过对主体自由和不确定性的过分张扬也会使我们的研究走向反面,从而再次陷入神秘主义的泥潭。翻译作为一门跨语言、跨文化,且集科学性、艺术性、独特型、综合性于一体的学科,其研究必须具备兼收并蓄、辩证批判的态度。
秦文华张柏然
关键词:翻译学思维模式语言学
对复译现象与翻译标准的剖析被引量:17
2004年
本文探讨了翻译领域出现的复译现象,并对翻译标准的确定进行了解构性分析,指出两者之间的联系。作者还从语方学、接受美学、哲学阐释学的多元角度论述了自己的观点,肯定了复译现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同时澄清了一些对翻译标准的厘定不科学的认识,并试图从哲学那里寻求更高、更广的维度来重新阐释复译现象和翻译标准的确定。
秦文华
关键词:复译翻译标准解构主义
后殖民之后:翻译研究再思——后殖民主义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被引量:38
2004年
后殖民主义理论以其文化政治批判的策略引导翻译研究从语言的内部层面走向了广阔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语境,由此给予翻译以深刻而具现实意义的揭示。我国翻译研究有必要全面反思中外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的不同,找出一条既植根于本民族优秀文化又借鉴到西方先进理论的研究路向。中国的翻译研究应当在走出边缘、争取自身话语权的同时谨防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模式,力图寻求与西方话语的真正对话,达至多元共生,互动互补,从而获得研究视野的开拓和方法论的启迪。
张柏然秦文华
关键词:翻译研究后殖民主义理论文化背景
现代性与现代艺术审美刍议
2005年
本文尝试对现代性、审美与两者的关系进行浅层次的初步探讨.作者从澄清现代化、现代主义及现代性这三个不同的题域着手,指出产生现代性精神危机以及导致逻各斯中心主义成为西方现代思想集中攻击目标的根源.在说明现代主义艺术既拒斥传统又继承传统的双重特性的同时,作者对现代性审美的发端、追求、后果及矛盾的产生也进行了论述,并期待着审美理念在后工业后现代时代展露全新的审美视角.
许沪霞秦文华
关键词:现代艺术审美
全方位的译学思考——许钧教授《翻译论》读后感言被引量:1
2004年
许钧教授的《翻译论》汇集了诸多名家的译论精华,融多种学科、多种理论、多种方法于一体。从整体思考、理论互动、视点、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对《翻译论》进行了评介。
秦文华
关键词:《翻译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