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豪

作品数:46 被引量:146H指数:7
供职机构:贵港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关节
  • 10篇骨折
  • 9篇关节镜
  • 5篇导航
  • 5篇手术
  • 5篇缺损
  • 5篇3D打印
  • 4篇血小板
  • 4篇韧带
  • 4篇数字化
  • 4篇椎间孔
  • 4篇椎间盘
  • 4篇胫骨
  • 4篇膝关节
  • 4篇疗效
  • 4篇螺钉
  • 4篇内固定
  • 4篇富血小板
  • 4篇富血小板血浆
  • 4篇穿刺

机构

  • 36篇贵港市人民医...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广州雄俊智能...

作者

  • 42篇秦豪
  • 24篇谭海涛
  • 21篇李晓
  • 12篇杨克勤
  • 12篇陆声榆
  • 10篇陆俭军
  • 10篇江建中
  • 10篇罗翔
  • 7篇许林
  • 7篇韦平欧
  • 5篇谢兆林
  • 5篇黄圣斌
  • 5篇陈家耀
  • 3篇甘智
  • 3篇黄国秀
  • 2篇覃天金
  • 2篇李春容
  • 2篇甘锋平
  • 2篇陆彩玲
  • 2篇李颖

传媒

  • 6篇广西医学
  • 4篇微创医学
  • 3篇中华显微外科...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医学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华夏医学
  • 1篇当代护士(上...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右江医学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现代医院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医药前沿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9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4篇201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术中应用富含血小板血浆治疗顽固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除术中应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顽固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顽固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RP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均行关节镜下钙化灶清除术,PRP组术中于肩袖缺损处注入PRP,对照组术中于肩袖缺损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以及术后肩袖愈合情况。结果两组UCLA、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增高(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肩袖损伤愈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钙化灶清除术中应用PRP治疗顽固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在促进肩袖损伤愈合方面无明显效果。
秦豪李晓陆俭军江建中杨克勤陆声榆
关键词:肩袖损伤富含血小板血浆关节镜
数字医学技术在拇指、手指部分缺损再造中应用
目的:探讨数字医学技术在拇指、手指部分缺损术前手术方案设计及手术实施的临床应用,为拇指、手指部分缺损再造提供一种规范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方法,使再造拇指、手指获得更满意的外观和功能.方法: 选择拇和手指部分缺损患者65例...
谭海涛秦豪
关键词: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患者逐年增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35%~40%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手术治疗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地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减少因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采用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两种方式,而髋动力加压钢板系统(dynamic hip screw,DHS)是髓外固定经典术式,近年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逐渐应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一定成效,现综述如下.
陆俭军秦豪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
手法松解术与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治疗冻结肩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比较手法松解术与关节镜下肩关节囊松解术治疗冻结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5例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与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松解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肩关节囊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疼痛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均未出现肩关节不稳、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观察组术后疼痛视觉模糊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和肩关节功能加州大学评分系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治疗冻结肩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疗效显著的特点,是治疗冻结肩的理想治疗方式。
李晓谭海涛江建中秦豪
关键词:冻结肩手法松解关节镜
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髋臼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复位效果及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均P <0. 05)。术后观察组复位效果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提高内固定效果并改善患髋功能。
秦豪谭海涛陆俭军江建中陆声榆甘智李晓
关键词:髋臼骨折手术
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定位穿刺行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比较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定位穿刺和常规定位穿刺行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4月,贵港市人民医院采用PETD治疗LDH患者70例,根据穿刺方法分为计算机导航辅助定位穿刺组(导航组)和常规定位穿刺组(常规组),每组35例。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透视次数、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2组患者腰部及下肢疼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导航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透视次数、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术后出现LDH复发2例、脱出椎间盘残留2例,常规组术后出现LDH复发2例、脱出椎间盘残留4例,根据严重程度行非手术或再次手术治疗后症状均缓解。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透视次数、透视时间、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及手术时间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结论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定位穿刺行PETD可减少透视和穿刺的次数和时间,进而减少手术时间及降低医患的辐射暴露,值得临床推广。
秦豪黄文华杨克勤江建中黄圣斌谢兆林罗翔谭海涛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
关节镜下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非吸收性缝线捆扎和经髌上入路空心埋头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4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缝线组(采用关节镜下非吸收性缝线捆扎内固定治疗,17例)和螺钉组(采用关节镜下经髌上入路空心埋头螺钉内固定治疗,17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骨折未愈合面积率、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度、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结果缝线组1例失访、螺钉组1例同侧股骨髁间骨折行手术治疗,故除围手术期指标外,其他指标均不予考察;32例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1)手术时间螺钉组短于缝线组(P<0.01);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2、3个月骨折未愈合面积率缝线组均高于螺钉组(P<0.01)。(3)术后2、3、6个月膝关节伸直活动度螺钉组均优于缝线组(P<0.01);术后1、2、3个月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螺钉组均大于缝线组(P<0.05)。(4)手术当天及术后1、2、3、6个月膝关节稳定度螺钉组均优于缝线组(P<0.01)。(5)术后1、2、3个月Lysholm评分螺钉组均高于缝线组(P<0.01);术后1、2个月IKDC评分螺钉组均高于缝线组(P<0.01)。结论与非吸收性缝线捆扎内固定治疗相比,关节镜下经髌上入路空心埋头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更利于骨折愈合、早中期膝关节功能恢复佳的优势。
李晓杨克勤韦平欧秦豪梁俊杰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胫骨髁间棘骨折
氦氖激光辅助治疗胫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观察与护理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辅助治疗胫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将60例在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氦氖激光照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按时愈合率和甲级愈合率。结果:试验组术后切口按时愈合率和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胫骨骨折术后治疗方法相比,术后采用氦氖激光辅助治疗可促进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按时愈合,提高甲级愈合率,早期下地功能锻炼,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锡娣杨玉群黄勇珍秦豪
关键词:氦氖激光胫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
家庭康复指导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指导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出院时进行常规指导,观察组出院时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实施家庭康复指导,两组均随访8~12个月。采用大腿周径差值、膝关节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评价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和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患侧大腿周径差值及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患侧大腿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和8周,两组患者患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L重建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患侧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实施家庭康复指导,有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早期功能的恢复。
施翠敏秦豪梁少颖吴锡娣韦金凤许晓娴李春容
关键词:家庭康复指导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
经髌下入路与经髌上入路关节镜下螺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闭合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2022年
目的比较经髌下入路与经髌上入路关节镜下螺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闭合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胫骨髁间棘骨折闭合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患者(髌下组)接受经髌下入路关节镜下螺钉固定治疗,20例患者(髌上组)接受经髌上入路关节镜下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螺钉置入数、术后螺钉与胫骨平台夹角。术后随访6~12个月,评估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膝关节疼痛模拟视觉量表(VAS)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结果相比于髌下组,髌上组的手术时间更短,螺钉置入数更多,术后螺钉和胫骨平台夹角更大(均P<0.05),而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有随时间而降低的趋势(均P<0.05);术后1 d、7 d时髌上组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低于髌下组(均P<0.05)。两组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有随时间而升高的趋势(均P<0.05)。结论相比于经髌下入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时,经髌上入路行关节镜下螺钉固定的手术时间更短、置入的螺钉更多、固定效果更优,且对关节周围组织的创伤更小,但两种方法对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相当。
李晓杨克勤韦平欧秦豪梁俊杰陆声榆甘智陈家耀朱智鹏
关键词:胫骨髁间棘骨折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