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穆仁懋

作品数:14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肝炎
  • 8篇病毒
  • 6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4篇肝炎病毒
  • 3篇丁型
  • 3篇丁型肝炎
  • 3篇丁型肝炎病毒
  • 3篇米夫
  • 3篇抗病毒
  • 3篇抗病毒治疗
  • 3篇拉米夫定
  • 3篇病毒治疗
  • 2篇毒性肝炎
  • 2篇疫苗
  • 2篇免疫
  • 2篇肝癌
  • 2篇斑点杂交
  • 2篇DNA
  • 2篇病毒性

机构

  • 6篇华西医科大学
  • 5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成都生物制品...

作者

  • 14篇穆仁懋
  • 9篇赵连三
  • 8篇刘丽
  • 7篇王锦蓉
  • 6篇唐红
  • 5篇雷秉钧
  • 3篇刘聪
  • 2篇王亚莉
  • 2篇周凤
  • 2篇林勇
  • 2篇王小飞
  • 2篇周思亮
  • 2篇林勇
  • 1篇陈和平
  • 1篇何清
  • 1篇丁柳
  • 1篇杨秀岑
  • 1篇林勇
  • 1篇冯雪华
  • 1篇雷学忠

传媒

  • 5篇华西医学
  • 2篇四川医学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1
  • 1篇1999
  • 4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的若干问题
1997年
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的若干问题穆仁懋范红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科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之一,人群中乙肝病毒(HBV)感染率高达60%,HBsAg慢性携带率975%,超过1亿人。全国现有慢性乙肝病人约1200万,每年因肝病死亡数约30万人,一半为原...
穆仁懋范红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
原发性肝癌组织HBVDNA存在状态及HBsAg、HBcAg表达的检测被引量:3
1994年
本文采用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原发性肝癌(PHC)组织HBVDNA存在状态,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HC组织内HBsAg、HBcAg表达,并比较HBsAg、HBcAg在PHC组织与癌旁肝组织的定位分布。结果显示:整合型HBVDNA在32例PHC组织检出率71.9%(23/32),癌旁组织检出率40.7%(11/27);PHC组织内检出HBSAg阳性细胞12例(37.5%)未检出HBCAg;癌组织检出HBsAg26例(96.3%),HBcA95例(18.5%)。结果提示:HBV感染与PHC发生密切相关,HBV可能通过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对PHC发生起一定作用。
周凤王锦蓉雷秉钧赵连三唐红王小飞刘丽刘聪穆仁懋
关键词:肝肿瘤乙型肝炎病毒
地高辛配基标记HBV DNA探针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应用随机引物法制备地高辛配基标记的 HBV DNA 探针,其检测灵敏度为0.1pg;以^(32)P-HBV DNA 探针为金标准,地高辛配基标记探针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6.2%、98.7%和98.1%;在一20℃贮存,地高辛配基标记探针的灵敏度在12月内不变;探针回收重复使用4次效果不受影响;应用于斑点杂交检测1400余份血清标本及原位杂交检测200余份肝组织标本均取得满意效果。
林勇王锦蓉刘丽赵连三王小飞刘聪唐红穆仁懋
关键词:DNA探针
丁型肝炎病毒中国SZ株的cDNA克隆及基因变异分析
1994年
以四川地区1例无症状携带丁型肝炎病毒(HD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的外周血为标本,采用逆转录-PCR技术,获得了HDV全基因组的cDNA克隆(HDVSZ93株),全长1684bp。与世界其他七个地区株相比,其核酸同源性为81.8%~95.4%;丁肝病毒抗原蛋白编码区核酸同源性为88.9%~96.1%,氨基酸同源性为86,4%~93.0%。另从1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内克隆了丁肝病毒抗原蛋白(HDAg)编码基因(HDV-SZ92株),与SZ93株相比,亦存在若干变异。对这些不同地区、不同病情HDV株变异的可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周思亮赵连三林勇唐红王锦蓉刘丽穆仁懋雷秉钧
关键词:丁型肝炎病毒单克隆抗体基因变异
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早期应答与耐药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分析乙肝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早期应答反应对耐药的预测。方法对服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门诊乙肝患者20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服药后4、12、24周HBV-DNA下降<103cp/ml的患者和HBV-DNA下降幅度大(>3log10cp/ml)的患者,HBV-DNA回升耐药率低。结论可根据服药后12周HBV-DNA下降的速度和幅度情况,来预测乙肝患者耐药的发生率,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王亚莉穆仁懋雷秉钧
关键词: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耐药
输血相关病毒TTV在肝癌患者中的感染状况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雷学忠周凤刘丽穆仁懋赵连三FUMIOTsudaSHUNJIMishiro
关键词:肝癌患者TTV感染TTVDNAHBV感染感染标志物
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前HBV-DNA荷量及早期应答反应与复发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分析乙肝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前HBV-DNA荷量,及服药后早期应答反应对复发耐药的预测。方法对服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门诊乙肝患者178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HBeAg(+)服药前HBV-DNA水平高(>107cp/ml)者;早期(4周)HBV-DNA未达到<103cp/ml或HBV-DNA下降速度幅度低(≤2log10cp/ml)的患者;复发耐药率高。结论可以根据服药前的HBV-DNA水平,治疗后早期(4周)HBV-DNA下降的速度和幅度情况,预测乙肝患者复发耐药的发生率,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王亚莉穆仁懋雷秉钧
关键词: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复发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2001年
陈和平穆仁懋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丁型肝炎病毒RNA检测及意义
1993年
本文应用^(32)P标记HDVcDNA探针,用斑点杂交检测了176例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DVRNA并同时检测了HBV血清标志物,结果25例(14.2%)HDVRNA阳性,提示四川地区是HDV感染高发区,在HDVRNA阳性的25例中,9例(36%)HBV复制标志阳性,明显低于RNA阴性组(72%,p<0.05),提示HDV在一定条件下抑制HBV的复制,部分抗-HBe阳性者HBV复制标志物亦阳性,提示这类病人可能有传染性,在各型肝炎中HDVRNA,HBVDNA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别。HDV的致病性及其与HBV致病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阐明。
刘丽林勇赵连三周思亮王锦蓉唐红丁柳穆仁懋
关键词:斑点杂交乙型肝炎丁型肝炎RNA
丁型肝炎病毒体外短期细胞培养系统的建立被引量:1
1997年
为建立HDV的体外细胞培养系统,采用体外细胞转染技术,用含全基因HDVcDNA三聚体的重组质粒pSVLD3转染HBV的体外细胞培养株(2.2.15细胞株)。结果在转染后3天的转染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检出了1.7KbHDVRNA和24000、27000HDAg。初步结果提示:该转染细胞培养上清中有HDV病毒的排泌,从而建立了HDV的体外短期细胞培养系统。
唐红林勇王锦蓉刘丽赵连三穆仁懋雷秉钧
关键词:丁型肝炎病毒细胞培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