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灵
- 作品数:35 被引量:118H指数:8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理学更多>>
- 莱州湾海水营养盐含量及有机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3
- 1995年
- 莱州湾海水向接近富营养状态发展。无机氮、活性磷的含量部分海区已超过我国一类海水的标准值。该湾水体已处于有机污染状态,各单项指标岸边值均高于中部值。陆地排污是该湾水质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的主要原因。
- 葛仁英纪灵
- 关键词:营养盐有机污染
- 威海市邻近海域生物群落结构状况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为选划威海海洋倾倒区,于2006年10月对威海市东部邻近海域进行了综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威海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中,硅藻、甲藻和金藻分别占81.0%,16.2%,2.8%,硅藻门中的角毛藻类占有绝对优势;浮游动物的数量组成和生物量的分布大体上相似,海域的主要优势种是强壮箭虫、中华哲水蚤、真刺唇角水蚤和锡兰和平水母,其中又以强壮箭虫的优势度最高,与我国北方海域浮游生物种类组成特征基本一致;底栖动物优势种不明显,未采集到经济种,群落结构正常。与1992年和2001年共三次结果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细胞数量均发生一定变化,硅藻种类减少,而微型甲藻、金藻种类比例相对上升;浮游动物种类数基本平衡,浮游幼虫相对减少,水母类有所增加;底栖生物种类降幅较大,生物密度(量)减少,海洋生物群落结构趋向简单,对环境敏感的底栖生物种类及经济种类如心形海胆、糠虾减少,而耐污种类如异须沙蚕却相对增加。
- 纪灵刘艳刘旭王刚
- 关键词:邻近海域
- 分子印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2
- 2024年
- 分子印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MI-SERS)传感器,将具有构效预定性、识别特异性和应用普遍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作为识别元件,结合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检测技术的指纹识别、无损、高灵敏和快速的优良特性,提高了传感器的分析性能,为复杂基质痕量分析提供了新方法.MI-SERS传感器凭借高效、精确、无损等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生物医药等领域显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MI-SERS传感器构建与应用的新进展.首先,介绍了基本的传感机理,以及根据使用场景、操作过程和检测模式进行的结构分类.然后,从MIPs制备策略和SERS基底改良入手,阐述了提高传感器性能的印迹策略和条件优化方法,并探讨了传感器的即时检验应用.最后,提出了MI-SERS传感器在稳定性、增强机理、普适性、绿色可持续性方面可能面临的挑战,展望了其构建和应用前景.
- 陈璇温宇浩周娜曹晓林Maryam Arabi纪灵张志阳陈令新李金花
- 关键词:分子印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
- 一种海洋环境监测多功能浮标
- 本发明属于浮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海洋环境监测多功能浮标,包括浮体、连接杆和底板,所述浮体上表面设有锥台,所述锥台侧表面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太阳能电池板;所述锥台外设有半球形的透明玻璃罩;所述锥台上表面中心处固连有安装杆...
- 李奇迟永祥纪殿胜唐海田纪灵张存杰
- 文献传递
- 烟台海洋倾倒区生物群落结构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利用烟台海洋倾倒区2008年的监测结果和相关历史资料,分别对倾倒区的生物群落结构现状及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研究。倾倒区内目前有浮游植物18种,浮游动物23种,底栖生物17种。浮游植物以硅藻门的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W.Smith)占有绝对优势,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Brodsky)和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 Tokioka),底栖生物的组成以环节动物最多,优势种不明显。综合指数分析表明倾倒区海域的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然而,多年的疏浚物倾倒使该区的生物群落发生了变化。与倾倒初期相比,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减少,物种多样性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密度在2006年的调查中出现最低值,群落结构趋向单调,至2008年这一趋势有所缓和;底栖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密度较倾倒初期也有明显的下降,多样性指数的降低和优势度的增大也预示群落结构稳定性的下降。
- 刘旭刘艳赵瑞亮纪灵宁璇璇伯云台
- 关键词:海洋倾倒区生物群落
- 长岛县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 2016年
-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科学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海岛地区,要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发展先机、实现新的跨越,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提质增效。对此,以长岛为例,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进行了专题研究。
- 王芳王刚刘冲纪灵
- 关键词:海洋产业结构
- 烟台海洋倾倒区环境监测及对比评价
- 对烟台海洋倾倒区环境监测及对比评价表明,倾倒区水质良好,但从86、91、01年三次监测情况看,污染状况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倾倒区底质良好,从二次监测情况看,污染减轻;倾倒区生物种群受到一定影响,生物体重金属含量较低。水深测...
- 纪灵
- 关键词:环境监测
- 烟台海洋倾倒区环境监测及对比评价被引量:17
- 2003年
- 对烟台海洋倾倒区环境监测及对比评价表明,倾倒区水质良好,但从 1986、1991、2001 年 3 次监测情况看,污染状况呈逐年上升趋势;倾倒区底质良好,从 2 次监测情况看,污染减轻;倾倒区生物种群受到一定影响,生物体重金属含量较低。水深测量及地形图显示,倾倒区水深不断变浅,西南角0.25 km2 水深变浅为 16.1m,预计 3 a 后将约变浅为 15.6 m。烟台海洋倾倒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废弃物在某一固定范围集中倾倒,导致该区域水深变浅,地形改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暂停原部分海洋倾倒区的使用,为弥补倾倒面积减少可能造成的影响,建议就近选划一个限期、限量的临时海洋倾倒区。
- 纪灵王荣纯刘昌文王刚姜军成马根之张晓东
- 关键词:海洋倾倒区环境监测
- 烟台海洋倾废区环境质量和水质预测
- 1990年
- 为选划海洋倾废区对烟台近海进行了综合调查,对所获得的资料及倾倒区投入使用后的监测资料分析得出:该海域是海水物理自净能力较强的海区,海域背景值未超出一类水质指标。对倾倒的废弃物种类和数量监测,至今没有发现有超过该海域的环境容量的污染现象。
- 葛仁英纪灵
- 关键词:水质倾废区
- 莱州湾海蜇消失的原因分析
- 1994年
- 1991、1992两年来莱州湾连续取得了海蜇大丰收.1993年海蜇的幼体很多,但没到开捕期就大量死亡.1993年5月大量的小海蜇由外海涌入莱州湾,可是7月10日发现海蜇螅状体大量死亡,出现烂头烂边的现象,直到8月10日海蜇大量死亡,出现了“莱州湾海蜇不见了”的局面.根据烟台海洋管区1992年8月、1993年5月和8月在莱州湾的监测资料,本文就海蜇消失的原因作一初步分析.
- 纪灵
- 关键词:海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