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义群
- 作品数:42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凯里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际福特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古代文学与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被引量:3
- 2007年
- 语言文学不仅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更包含了国家和民族需要传承的人文精神。和谐人格是人文精神的一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其主要包括健康心理人格、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人格等三方面的内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能对学生和谐人格培养起重要作用。
- 罗义群
- 关键词:古代文学人文精神和谐人格
- 转变功能才能有效地保护传承民族文化
- 本文通过对民族文化消亡原因的分析,指出民族文化不再仅是族内沟通交流传情达意的工具,更加担负起向外界表述民族文化的重任。这样,传统的民族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终于在现代社会找到了一块新的生存土壤,在这个新的舞台上,民族文化会...
- 罗义群
- 关键词:民族文化文化传承资源保护
- 文献传递
- 深重的乡土家国情怀——论石玉锡小说的“国民性”
- 2020年
- 石玉锡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高坡佬”形象,彰显了侗家人深重的乡土家国情怀。乡土文化所保留的民族伦理和生活习俗,民间道德所蕴含的某种价值观念,在一些时候,不但不是值得批判的“国民劣根性”,相反蕴含了超功利的自然天道与人间温情。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民族文化传统进行体认而非批判,贯穿了石玉锡小说创作的始终,石玉锡小说永远萦系于怀的就是念兹在兹的生命原乡和渐行渐远的精神家国。
- 罗义群
- 关键词:小说乡土家国情怀
- 论多元生计方式与构建民族自治地方的和谐共生
- 2012年
- 由于历史的原因,非土著民族渐次移居黔东南,他们或居高山,或居坝子,或居水边,或居街口,这即是说他们处于不同的生态位,正是由于黔东南各民族处于不同的生态位,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有极大的区别,才可能形成多民族和谐共生格局。这种和谐共生格局在理论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充分验证了生态人类学中生态位的有关理论,为生态人类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经验。
- 罗义群
- 关键词:生计方式民族自治地方
- 从四副对联看中国古代文学课教改被引量:1
- 2007年
- 今天的大学生正处于各种思想意识形态大撞击、多元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他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认同感发生了偏移,因而要达到古代文学的教学目的,其内容与方法必须进行改革,在分析调研的基础上,笔者试以四副对联为切入点分析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应注重的四个问题,即渗透民族风骨、把握学生心理、强化逆境教育、创新方法。
- 罗义群
-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传统文化
- 苗族牛角的符号学意义被引量:2
- 2004年
- 苗族地区盛行牛角文化 ,本文从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角度 ,对苗族牛角的文化内蕴进行了阐释 ,并对此种文化内蕴的形成进行了方法论的研究。
- 罗义群
- 关键词:苗族牛角符号学结构主义修辞手法
- 论苗族斗牛审美文化品牌的创建策略——以黔东南苗族为例被引量:6
- 2010年
- 苗族斗牛具有鲜明的生命美学特征。要创建苗族斗牛审美文化品牌需要有合理的思路与策略。主要表现为:(一)在苗族文化资源的整合中创新品牌;(二)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的开发方向;(三)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四)以文化品牌建设推动人文精神的提升。
- 罗义群
- 关键词:审美文化
- 论原生宗教约束力与行政约束力的契合——以黔东南苗族社区为例
- 2009年
- 苗族的行政约束力经历了若干次变迁,但以原生宗教为基础的"鼓社"、"议榔"、"理老"三大支柱仍支撑着苗族社区。苗族原生宗教中存在着许多传统道德精华,认真挖掘,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有益处,因此,正确运用好原生宗教约束力对苗族社区的行政管理将不无裨益。
- 罗义群
- 关键词:苗族契合
- 苗族自然观与生态文明建设被引量:3
- 2008年
- 人的主体地位不容动摇,这是人类得以繁衍、延续的根本,但又不能进入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怪圈。"征服自然、战胜自然"是一把双刃剑,美则彰显人的价值与尊严;丑则带来灾祸,直至让人失去生存的环境。苗族尊重自然、驾驭自然的自然观,把上述双刃剑之美与丑熔于一炉,自然地加以彰显与扬弃,成为生态建设的一种良好范式,对当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 罗义群
- 关键词:苗族自然观生态文明
- 行之有效的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建设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课程的体会被引量:2
- 2007年
- 高校中文系本科古代文学的教改,必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建设精品课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深化教改内容,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增强人文底蕴;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具有人文精神与科学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 罗义群
- 关键词:古代文学精品课程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