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雄标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主题

  • 3篇氧化镁
  • 3篇氢氧化镁
  • 1篇配合物
  • 1篇气体扩散
  • 1篇气体扩散法
  • 1篇球状
  • 1篇自组装
  • 1篇自组装膜
  • 1篇相界
  • 1篇相界面
  • 1篇纳米
  • 1篇纳米薄片
  • 1篇扩散法
  • 1篇分散性
  • 1篇高分散
  • 1篇MG(OH)...

机构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深圳大学

作者

  • 3篇任祥忠
  • 3篇罗雄标
  • 3篇袁秋华
  • 3篇张培新
  • 3篇陆正武
  • 1篇罗仲宽
  • 1篇张冬云

传媒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乙二胺改性工艺制备高分散Mg(OH)2颗粒被引量:4
2013年
以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乙二胺改性工艺制备了高分散纳米Mg(OH)2颗粒。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以及热解重量分析仪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产物是高产的薄片状结构,具有单分散性,同时Mg(OH)2样品的形貌和分散性能够通过初始Mg2+离子浓度实现可控,此外也探讨纳米Mg(OH)2颗粒的分散机理。
袁秋华陆正武张培新罗仲宽罗雄标任祥忠
关键词:氢氧化镁分散性
气体扩散法制备垂直排列氢氧化镁纳米薄片被引量:3
2012年
以氯化镁和氢氧化铵为原料,采用气体扩散技术制备了垂直排列氢氧化镁纳米薄片。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以及差热分析(DTA)等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了纳米氢氧化镁薄片的形貌、结构、成分以及热稳定性和比表面积等,结果表明,纳米氢氧化镁薄片的生长是一个成核-生长-组装过程,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形貌从二维紧凑型结构演变成三维花状超结构,反应过程中液体-晶体和液-气界面的自由能作用使得纳米薄片趋向于垂直排列。此外,氢氧化镁纳米薄片薄膜的疏水性能也进行了研究。
袁秋华陆正武张培新罗雄标任祥忠
关键词:氢氧化镁纳米薄片气体扩散
自组装膜诱导制备3D球状氢氧化镁被引量:3
2013年
以六水氯化镁、氨水以及巯基乙胺等为原料,通过气体扩散反应,采用自组装单分子膜诱导法制备三维(3D)球状多级结构的Mg(OH)2。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比表面(BET)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获得的Mg(OH)2具有微球状结构,其平均直径约为7grn,由大量弯曲的纳米薄片相互交织而成,且具有2-5nm单峰孔尺寸分布;SAMs诱导获得的球状Mg(OH)2的形成机制是形核一长大一自组装过程。通过精确控制Mg(OH)2的热分解过程,可得到球状、三峰多级结构的MgO。
袁秋华罗雄标张培新陆正武任祥忠张冬云
关键词:氢氧化镁自组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