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颂华

作品数:103 被引量:22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6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0篇细胞
  • 32篇干细胞
  • 31篇基因
  • 27篇神经干
  • 27篇神经干细胞
  • 17篇帕金森
  • 17篇帕金森病
  • 16篇C17.2神...
  • 15篇放射性
  • 14篇神经元
  • 13篇腺病
  • 13篇腺病毒
  • 11篇凋亡
  • 11篇转染
  • 10篇多巴
  • 9篇多巴胺
  • 9篇血管
  • 9篇细胞生长
  • 8篇血管内皮
  • 8篇能神经

机构

  • 60篇中山大学附属...
  • 28篇中山大学孙逸...
  • 12篇中山大学
  • 7篇泰安市中心医...
  • 4篇广东省人民医...
  • 4篇广东医学院附...
  • 4篇海南省人民医...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州市惠爱医...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佛山市南海区...

作者

  • 101篇肖颂华
  • 66篇刘军
  • 55篇邢诒刚
  • 31篇陶恩祥
  • 26篇刘中霖
  • 25篇沈庆煜
  • 24篇杨炼红
  • 22篇吕瑞妍
  • 16篇刘运林
  • 13篇黎祥喷
  • 11篇黄仕雄
  • 11篇周道友
  • 11篇王莉梅
  • 11篇彭英
  • 9篇唐亚梅
  • 9篇李庆军
  • 8篇周海红
  • 7篇王艺东
  • 7篇叶剑虹
  • 6篇李梅

传媒

  • 12篇中山大学学报...
  • 9篇中华神经医学...
  • 8篇中国临床康复
  • 5篇中华行为医学...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2013第二...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岭南急诊医学...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3篇第九届全国帕...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国行为医学...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外医疗
  • 2篇第九次全国神...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5篇2009
  • 5篇2008
  • 13篇2007
  • 8篇2006
  • 12篇2005
  • 9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伴发POEMS综合征一例
2012年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1岁。因“左下肢疼痛1年,双下肢麻木乏力半年”于2009年6月入院。患者入院前1年出现左大腿后外侧发作性钝痛,负重时明显。入院前半年开始出现双下肢麻木、水肿,穿鞋困难,行走不稳,症状进行性加重。并且双手背、双足背部出现皮肤色素沉着,后面积扩大到面部、腰背部、四肢。
刘云云刘中霖温小军曾弘沈君刘军肖颂华吕瑞妍
关键词:POEMS综合征孤立性浆细胞瘤双下肢麻木伴发皮肤色素沉着左下肢疼痛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基因治疗对放射性脑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基因治疗对放射性脑损伤(RIB)模型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为探索治疗RIB的新途径提供实验基础。方法PCR法克隆出bFGF基因片段,酶切后连接法构建bFGF.pcDNA3.1(+)质粒。分组采用直线加速器对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全脑单次25Gy照射,bFGF转基因治疗组采用侧脑室注射bFGF—pcDNA3.1(+)质粒,并设未照射组为对照。在照射前及照射后7d,20d,60d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分析各组大鼠行为学检测结果,采用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搜索策略2个指标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同时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各组大鼠放射前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搜索策略得分无统计学差异,bFGF治疗组、照射组和对照组在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平均潜伏期和搜索策略差异有显著性(P〈0.05))。bFGF治疗组在放射后7d、20d平均逃避潜伏期[(68.42±11.35)s、(50.87±12.06)s]和搜索策略[(16.89±2.08)%、(19.98±2.14)%1明显下降,60d时潜伏期[(40.28±10.87)S]和搜索策略[(26.42±2.59)%]恢复至照射前水平,放射组60d后仍没有恢复。照射组病理检查显示海马和皮层神经元轻度变性,胞体萎缩,白质区域较对照组呈现组织结构梳松、血管周隙扩大等表现;bFGF治疗组病变程度明显较照射组轻。结论25Gy射线照射可降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bFGF转基因治疗可逆转放射造成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刘运林周海红刘军肖颂华邢诒刚
关键词:放射性脑损伤学习记忆转基因治疗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转基因骨骼肌细胞脑内移植后对纹状体区多巴胺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 (PD)大鼠模型脑内移植人类神经元性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ADC)基因对PD的治疗作用及其在左旋多巴 (L dopa)治疗过程中的地位 ,并检测脑内多巴胺含量的变化。方法 将 pCDNA3 AADC转染的原代培养的骨骼肌细胞 ,移植于SD大鼠PD模型毁损侧纹状体 ,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外源性L dopa 10mg·kg-1·d-1腹腔内注射 ,分别观察基因治疗前后以及结合给予外源性L dopa前后各组动物病理性旋转行为的改善 ,并行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检测脑内多巴胺(DA)含量。结果 AADC转基因骨骼肌细胞脑内移植后 ,实验组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较前明显改善 ,并可持续 15周以上 ,尤以第 11周时最为明显 ,约为 6 4 6 % (P <0 0 5 ) ,结合外源性L dopa治疗后动物模型的旋转行为有更进一步的改善 ,达到 86 5 % ;脑内DA含量测定证实 ,PD模型鼠脑内AADC水平较健康鼠明显降低 ,仅 (2 119 0± 4 7 2 )ng/mg ,约为健康鼠的 31 0 % ;在补充了AADC后 ,脑内纹状体区DA含量则显著提高 ,达到 (390 7 5± 5 6 3)ng/mg ;结合补充外源性L dopa后 ,脑内DA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达 (5 4 4 3 0± 78 7)ng/mg。 结论 脑内植入AADC转基因骨骼肌细胞 ,增加了脑内AADC基因的表达 ,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旋转行为 ,并可通过增加对L dopa的脱羧?
刘军肖颂华周道友阎峻梁秀龄陶恩祥邢诒刚
关键词:骨骼肌细胞脑内移植多巴胺左旋多巴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RIB)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特点和原因以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对2004年10月-2007年6月RIB医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一步分析。结果RIB并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68.85%,肺部感染发生主要与球麻痹、有创性操作、激素等药物的使用等有关;肺部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76.66%。结论RIB并医院内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徐玲肖颂华刘军邢诒刚刘运林
关键词:放射性脑病肺部感染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C17.2神经干细胞的表达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构建含有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_(16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在 C17.2神经干细胞的表达,为下一步脑缺血的转基因细胞移植治疗提供基础。【方法】将 VEGF_(165)基因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 pAdTrackCMV,获得重组质粒 pAdTrack VEGF_(165)。经酶切线性化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 pAdEasy 共同转染大肠杆菌 BJ5183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将线性化的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293细胞包装获得有感染能力但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 pAdCMV VEGF_(165),转化体外培养的 C17.2神经干细胞。通过 RT-PCR、原位杂交、免疫组化、Western blot 法检测其在 C17.2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重组腺病毒 AdCMV VEGF_(165)在293细胞中包装成功,病毒滴度达2×10^(11)efu/mL。病毒上清液经 ELISA 检测VEGF_(165)表达的量为(1135±138)ng/L。重组腺病毒转染神经干细胞后有稳定表达。【结论】成功构建 pAd VEGF_(165)重组腺病毒,获得了稳定表达 VEGF_(165)的神经干细胞克隆,为下一步脑缺血的转基因细胞移植治疗提供了基础。
沈庆煜黎祥喷陶恩祥肖颂华王莉梅邢诒刚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腺病毒科神经干细胞
AADC和NURR1基因联合c17.2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ADC)基因和NURR1基因联合c17.2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后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人类神经元性AADC基因和NURR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至c17.2神经干细胞内。将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予以脑内毁损侧纹状区移植含空质粒的c17.2神经干细胞(A组),pCDNA3-AADC转染后的c17.2神经干细胞(B组),pCDNA3-NURR1转染后的c17.2神经干细胞(C组)以及含有pCDNA3-AADC和pCDNA3-NURR1转染后的c17.2 神经干细胞(D组)。观察其病理性旋转行为的改善,采用酪氨酸羟化酶(TH)的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脑内多巴胺含量的变化,并用荧光示踪方法观察c17.2细胞在PD模型脑内的移行。结果各组动物脑内移植后动物旋转行为较前均有改善(P<0.05),尤以D组改善最为明显,其行为学最大改善达73.7%,且同A、B、C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可见各组移植TH阳性细胞明显增多,TH染色的神经元树突或轴突密集,体内TH阳性区域明显较PD模型组扩大,其中尤以D组病理学改善最为明显。荧光示踪观察c17.2神经干细胞有突触形成,并与临近的细胞建立突触联系。结论 AADC基因联合NURR1基因共转染c17.2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后改善了动物的旋转行为,增加了脑内多巴胺的表达,且植入的神经干细胞可同宿主神经元形成突触联接,为研究多基因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新方法。
刘军李庆军周道友肖颂华杨淞然杨炼红邢诒刚
关键词:NURR1基因C17.2神经干细胞帕金森病基因治疗
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放射诱导神经干细胞凋亡的抑制效应被引量:4
2009年
背景:已证实放射性神经干细胞损伤是放射性脑损伤的可能途径之一,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放射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放射诱导C17.2神经干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6-11/2008—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实验中心完成。材料:C17.2神经干细胞系为小鼠小脑祖细胞永生化后构建的神经干细胞系。方法:以直线加速器进行总量为8Gy外照射C17.2神经干细胞建立离体放射性损伤模型,以1×10^7L^-1的细胞浓度接种C17.2神经干细胞悬液至96孔板,每孔加细胞悬液200uL,按0,25,50,100μg/L(0μg/L作对照)分别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预。主要观察指标: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活性并拟合生存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升高,C17.2神经干细胞增殖比明显增加(P〈0.01),呈现明显剂量效应关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为100ug/L时活性最强,未显示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凋亡率高于25,50u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P〈0.01),25,50,1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放射诱导的C17.2神经干细胞凋亡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周海红刘运林刘军肖颂华邢诒刚赵斌
关键词:放射性脑损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干细胞凋亡
pCDNA3-AADC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原代培养骨骼肌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将人类神经元性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ADC)基因构建于含CMV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并检测其在原代培养骨骼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经测序证实的人神经元性AADC基因片段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连接,酶切鉴定并筛选出正向连接重组体,并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导入原代培养的骨骼肌细胞,免疫印记检测该基因的表达。结果 酶切证实基因片断正向连接于pCDNA3上,并在原代骨骼肌细胞中获得表达。结论 含人类神经元AADC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体可在原代培养的骨骼肌细胞中有效的表达。
刘军肖颂华陶恩祥邢诒刚梁秀龄
关键词:原代培养骨骼肌细胞免疫印记帕金森病
6-羟多巴胺诱致大鼠早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6
2003年
目的 探讨在 6 羟多巴胺 (6 OHDA)作用下SD大鼠黑质神经元极早期的凋亡发生率以及相应的时程变化。 方法 使用 6 OHDA立体定向注射于SD大鼠纹状体区 ,分别在 6、12、2 4、4 8、72、96h、1周及 2周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黑质细胞的凋亡 ,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 ,同时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相应时间纹状体区多巴胺能神经纤维的含量的变化。 结果 在6 OHDA作用后 6h即可检测到黑质细胞的凋亡 ,在 4 8h达到高峰 ,凋亡率为 (6 4± 0 2 ) % ,在 2周时为 (1 0± 0 1) %。同时 ,随着黑质细胞的凋亡 ,纹状体区多巴胺能神经纤维的含量逐渐减少 ,2周时减少约 70 %。 结论 进一步证明了黑质细胞凋亡是早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之一 ,是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 (TH)减少的主要原因。
刘军肖颂华周道友刘中霖陶恩祥邢诒刚
关键词:6-羟多巴胺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凋亡
立普妥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吕瑞妍肖颂华刘军杨炼红陶恩祥
关键词:立普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脑梗塞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