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含

作品数:53 被引量:43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主题

  • 25篇小麦
  • 16篇花药
  • 15篇花粉
  • 14篇染色体
  • 13篇黑麦
  • 12篇花药培养
  • 12篇大麦
  • 10篇基因
  • 9篇易位
  • 8篇植株
  • 7篇易位系
  • 7篇花粉植株
  • 6篇染色
  • 5篇小黑麦
  • 4篇染色体组
  • 4篇小孢子
  • 4篇花粉培养
  • 4篇白粉
  • 4篇白粉病
  • 3篇游离小孢子

机构

  • 44篇中国科学院遗...
  • 8篇莱阳农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陕西省农业科...

作者

  • 49篇胡含
  • 14篇景建康
  • 11篇李文泽
  • 11篇张文俊
  • 7篇王二明
  • 6篇王献平
  • 5篇张相岐
  • 5篇景健康
  • 4篇张怀刚
  • 4篇文玉香
  • 4篇陈集贤
  • 3篇瞿绍洪
  • 3篇朱立煌
  • 2篇毛龙
  • 2篇周文娟
  • 2篇王罡
  • 2篇郗子英
  • 2篇陶跃之
  • 2篇吴晖霞
  • 2篇宋子红

传媒

  • 13篇Journa...
  • 11篇遗传
  • 5篇科学通报
  • 5篇莱阳农学院学...
  • 2篇中国科学(C...
  • 2篇Acta B...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青海农林科技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实验生物学报
  • 1篇世界农业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3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 4篇1998
  • 9篇1997
  • 1篇1996
  • 17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2
  • 3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5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SDS沉淀值的变异与遗传被引量:10
1998年
对小麦品种高原602和甘81529幼穗来源的体细胞无性系R2代1041个单株和R3代117个单株及相应对照SDS沉淀值的测定结果表明,在63个R2株系中,44个株系的SDS沉淀值发生了显著变化,变异率达698%,并获得了27个高SDS沉淀值株系;从R2高SDS沉淀值单株形成的39个R3株系中,获得SDS沉淀值显著高于对照的株系26个,显示出高SDS沉淀值变异是可以遗传的。SDS沉淀值提高的绝大多数变异株系,在产量性状上较对照差,但也获得了与产量性状协调较好的变异株系。
张怀刚陈集贤胡含
关键词:小麦无性系变异SDS沉淀值
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的甲基化修饰被引量:16
1997年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毒蛋白基因(Bt.toxingene)转进了小麦品种京花5号与86Al。利用点杂交、Southern杂交和PCR等技术鉴定了转化植株的当代和子代,证实了Bttoxingene的导入与对小麦染色体的整合。利用对腺嘌呤(A)与胞嘧啶(C)甲基化敏感与否的限制性内切酶组(medhylation-(un)sensitiverestrictionenzymegroup,MREG)酶切和RCR扩增(MREG-PCR),对转化子代中的Bt基因片段甲基化形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郭亮文玉香梁玉梅周文娟胡含苏红魏荣
关键词:小麦甲基化苏云金芽孢杆菌
在大麦花药——花粉培养中甘露醇预处理机理的研究被引量:5
1995年
本文利用冬性二棱大麦品种Igri为材料研究了甘露醇预处理的作用机理.1.MET(多效唑)对甘露醇预处理效果的影响.附加0,02,0.4,0.6,O.8mp/L MET到0.3mol/L甘露醇溶液中预处理花药3d,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不显著.绿苗分化率随着MET用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最高处理为0.8mg/L,达到61.2%对照仅为25.6%.绿苗产量以0.6mg/L处理最高,达到19.6株/花药;次之为0.8mg/L处理,达到19.1株/花药,两者都显著高于对照.这表明MET能提高愈伤组织的质量.
李文泽宋子红景健康胡含
关键词:大麦花药花粉甘露醇预处理
高秆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的RFLP分析被引量:20
1994年
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了高秆野生稻(Oryza alta Sw allen)与栽培稻(O.sativa L.)之间的多态性差异,以及二者杂交后通过胚挽救获得的后代植株的染色体大致组成情况。结果表明,高杆野生稻基因组与栽培稻基因组差别极大,经胚挽救获得的杂种后代植株大部分为三倍体,不育;两个部分不育的植株中发生了染色体丢失,基因组趋向栽培稻的基因组。结果还表明,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获得后代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种非传统的遗传重组机制导致野生稻染色体片段向栽培稻基因组的“渗入”
毛龙周清王显平胡含朱立煌
关键词:RFLP远缘杂交野生稻栽培稻
小麦花粉无性系变异与配子类型的表达和重组被引量:5
2000年
发现了小麦花粉无性系变异具有普遍性的现象,揭示了其产生途径、类型和机制,为创造异源易位系和异源基因定位开辟了新途径。此外,论证了花粉植株的多样性是因为各种配子类型能在植株水平上充分表达,以及小麦D组染色体与黑麦R组染色体之间的重组关系。为研究植物性状的遗传与变异和单倍体育种中快速转移外源基因和高效选择提供了理论根据。
胡含张相歧张文俊景建康郗子英王二明王献平
关键词:小麦离体培养
全文增补中
一个小黑麦附加-双代换花粉株系(M16)的创制与鉴定被引量:11
1999年
报道了一个遗传组成复杂的小麦/小黑麦杂种花粉株系M16的创制、形态性状、遗传稳定性、染色体组成以及抗白粉病的鉴定结果。M16植株形态为普通小麦型,染色体数目为2n=44,具有很高的遗传稳定性,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染色体稳定性分别为91.05%和93.23%。接种鉴定表明M16高抗小麦白粉病。原位杂交、C-分带和同工酶标记分析证明M16有3对黑麦染色体,是一个4R附加、3R(3D)和6R(6D)代换的小黑麦附加-双代换系。讨论了遗传结构复杂的花粉植株类型产生的机制、遗传稳定性及意义等问题。
张相岐王献平景建康季静张文俊牟金叶韩收胡含
关键词:花药培养抗白粉病染色体组成
等位基因变异对小麦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1995年
多年来,对小麦品质的研究,一直停留在直接测定加工成成品后的各种指标的水平上。随着遗传学对贮藏蛋白基因研究的深入以及生物化学发展对蛋白分析技术的改进,直接对品种中影响品质的基因位点加以测定,有目的地在育种中选用适宜亲本并预测育种杂交后代贮藏蛋白基因的组成成为可能.近年来,在小麦贮藏蛋白基因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对小麦品质的生化测定技术以及各种等位基因变异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的研究也取得了飞跃的发展.有关小麦贮藏蛋白等位基因变异与小麦加工品质间关系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又一引人注目的热点。本文将着重讨论目前国际上在这些方面研究的现状及前景.在世界大部分小麦生长地区,麦谷蛋白的弹性是面粉加工过程的主要限制因素。
王罡季静胡含
关键词:小麦等位基因
玉米转座因子Ac在单倍体烟草中转座的研究被引量:12
1998年
把玉米转座因子Ac插入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和链霉素抗性基因(SPT)之间,构建带嵌合基因Ac∷SPT的双元载体pSAC11。从普通烟草的花粉植株取单倍体组织,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分别转化嵌合基因Ac∷SPT和Ac∷GUS(来自双元载体pSLJ721),得到单倍体转基因植株。对转化Ac∷SPT的单倍体叶组织进行链霉素抗性分析,同时对转化Ac∷GUS的单倍体作GUS活性鉴定,分别检测到Ac从Ac∷SPT和Ac∷GUS处切离。Southern杂交表明,Ac切离后在单倍体基因组的不同位点整合。上述烟草单倍体的转化体系的建立以及对Ac因子转座的分析,将有助于在单倍体细胞中进行转座因子标签研究。
瞿绍洪张文俊张文俊景建康朱至清李银心
栽培大麦×球茎大麦杂种后代的遗传学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采用栽培大麦早熟3号与球茎大麦PB1(2n=2X=14)、PB4(2n=4X=28)杂交,对影响杂种幼胚培养的环境因素和再生植株的形态学及细胞学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1,杂种幼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均以大田材料为高,分别是温室材料的1.9倍和2.7倍。第2,来源于杂种幼胚的再生植株在叶片形态上表现一定程度的变异,不同来源的材料之间存在差异。早熟3号×PB1的再生植株的结实率较高,达到37.2%~56.3%。相反,早熟3号×PB4再生植株没有结实。第3,早熟3号×PB1Ⅰ再生植株78.8%的观察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4条,早熟3号×PB1Ⅱ再生植株89.1%的观察细胞染色体数目为7条。但是来源于早熟3号×PB4的再生植株染色体数目变异范围较广(在7~24条之间),且分布均匀。
李文泽胡含
关键词:栽培大麦球茎大麦杂种遗传学
小麦背景中黑麦1R染色体的遗传变异被引量:8
1997年
运用细胞遗传学方法鉴定了来源于中国春×M27(1R/1D代换系)的花粉植株和F2单株染色体组成。发现7个花粉植株中出现7种染色体组成变异类型,每株呈现一类变异;而27个F2单株中,存在11种染色体组成变异类型,变异频率仅为37.0%,低于花粉植株。花粉植株群体中,观察到一个能稳定向后代传递的小麦/1R小片段易位,但F2群体中未检测到小麦/黑麦易位。表明常规染色体工程结合花药培养是有计划、有目的实现异源染色体小片段向小麦转移的简便、高效、快速途径。
王二明景健康文玉香胡含
关键词:小麦黑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