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海
- 作品数:55 被引量:890H指数:15
- 供职机构:池州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池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被引量:5
- 2007年
- 为了充分发挥池州市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和潜力,促进池州市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该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池州市特色农业的发展条件,结合农业区域划分的成果将池州市特色农业的区域布局分为西北沿江洲圩基地规模型特色农业区、中部丘陵产业互动型特色农业区和东南部中低山农林复合型特色农业区三个区,其中优质米、优质棉、茶叶、蚕桑、中药材、蜂产品、特色水产品和畜产品等的生产是各区的发展重点。文章最后指出了池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1)合理布局,科学规划;(2)开拓资金来源渠道,建立有效的投资体系;(3)实施名牌战略,提高特色农业的市场竞争力;(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特色农业的科技含量;(5)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导作用。
- 胡文海
- 关键词:特色农业SWOT分析
- 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被引量:113
- 2014年
- 采用最近邻距离模式、连接度、通达度、紧密度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总体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内空间分布结构2方面对池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测定,发现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距离较小,呈集聚型分布;β指数为1.56、γ指数为0.53、平均径路长为3.26,旅游景区间交通网络的通达度较低,交通网络联系程度较弱,尚未形成稠密的旅游交通网络,旅游资源整合水平较低;紧密度指数C为0.55,紧凑程度处于中等,为区内旅游交通建设,提高区内旅游资源网络连通性、通达性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 程海峰胡文海
- 关键词:旅游景区空间结构
- 池州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农业建设被引量:1
- 2001年
- 本文分析了生态经济示范生态农业建设条件及其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生态农业区域划分和发展模式 ,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对策。
- 胡文海
- 关键词: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农业
- 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文章分析了进行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探讨了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内容、指标体系及其程序,并提出了开展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做到:一要注意评价对象的可变性,二要注意旅游规划的次生效应和累积效应,三要科学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 胡文海
- 关键词: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池州市生态农业建设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池州市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也是“生态安徽”建设试点市,生态农业建设在该市生态经济建设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文章从气候资源、土地资源、自然灾害、农村经济结构、生态农业建设基础等方面对池州生态农业建设条件进行了分析,比较深入地探讨了立体生态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粮(鱼、果、茶、菜、药等)”生态农业模式、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观光生态农业开发模式、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等五种池州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池州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措施,即:(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2)广辟财源,增加投入;(3)因地制宜,科学规划;(4)依靠科技,加快发展。
- 胡文海
-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模式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经济建设农业发展模式
- 池州市旅游产品开发探讨
- 2007年
- 从旅游资源、交通区位、旅游产业基础3个方面分析了池州旅游产品开发条件,指出了池州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着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市场营销乏力、旅游产品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构建了两大品牌、八大系列、六条特色旅游线路的多层次旅游产品体系,最后提出了池州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路:规划先行,优化布局;科学定位,错位开发;区域联动,借力开发。
- 胡文海
- 关键词:旅游产品
- 基于“三农旅游”发展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以合肥市为例被引量:23
- 2009年
- 本文分析了合肥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提出了发展"三农旅游"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三大途径,并提出通过三个战略转型保证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战略对策,即农业供给结构战略转型以保证转移劳动力有事可做,农民思想观念战略转型保证转移劳动力有事愿做,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战略转型保证转移劳动力有事能做。
- 胡文海柳百萍
- 关键词:三农旅游农业剩余劳动力
- 基于GIS的池州市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评价被引量:18
- 2012年
- 利用GIS技术,从池州市区域空间整体分析各大类旅游资源群的空间结构特征并计算其开发潜力,运用GIS统计分析方法从区域间、区域内及类型等方面对旅游资源群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采用GIS叠加分析方法进行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池州市旅游资源群中开发潜力最大的是九华山风景区的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为2.1448;九华山风景区的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次之,为1.2019;开发潜力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九华山风景区、石台县和贵池区,开发潜力较大的类型为建筑与设施和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群。
- 姚志强胡文海
- 关键词:旅游资源群GIS
-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以池州市为例被引量:4
- 2016年
- 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区域城市池州市为例,分析了旅游业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并针对池州市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即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破坏了旅游生态环境;旅游业的季节波动性,减弱了城镇的集聚功能。提出了该市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路径: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科学规划城镇建设,保护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打造旅游行业品牌,增强城镇集聚功能。
- 胡旺梅胡文海
- 关键词:旅游业城镇化互动发展
-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经济差异分析研究被引量:28
- 2015年
- 利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首位度等方法,以2000~2013年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各地市的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以及旅游总收入为分析对象,揭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发展规模呈现不平衡态势,各地市间绝对差异较大,相对差异逐渐减小;2示范区内各地市的国内旅游收入差异和旅游总收入差异小于国际旅游收入差异;3 2000~2013年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总收入的基尼系数介于0.30~0.41之间,处于相对合理区间,国际旅游收入的基尼系数介于0.50~0.67之间,差距较大,甚至很悬殊;4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总收入城市首位度指数始终介于1.2~2.2之间,相对较大,第1位城市对第2位城市形成稳定的规模优势,而国际旅游收入城市首位度指数大部分时间介于3.0~9.5之间,第1位城市对第2位城市形成绝对的压倒性的规模优势。通过对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经济差异成因进行分析,表明区域旅游经济规模与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区位条件好坏、政府政策支持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 胡文海程海峰余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