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新生

作品数:14 被引量:39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杨树
  • 3篇杨树无性系
  • 3篇植物
  • 3篇无性系
  • 3篇落叶松
  • 2篇兴安落叶松
  • 2篇水分
  • 2篇水分胁迫
  • 2篇群体遗传结构
  • 2篇资源可持续
  • 2篇胁迫
  • 2篇林木
  • 2篇林木群体
  • 2篇耐旱
  • 2篇耐旱性
  • 2篇净光合
  • 2篇净光合速率
  • 2篇华北落叶
  • 2篇华北落叶松
  • 2篇基因

机构

  • 14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爱丁堡大学

作者

  • 14篇胡新生
  • 5篇王世绩
  • 3篇韩一凡
  • 2篇王笑山
  • 2篇刘建伟
  • 1篇邱德有
  • 1篇刘雅荣
  • 1篇邬荣领

传媒

  • 5篇林业科学
  • 5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Journa...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个杨树无性系在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2
1997年
选择两个速生的(群众杨-44和欧美杨25/86)和两个慢生的(小叶杨和欧美杨28/86)杨树无性系,在水培和生长箱控制条件下,测定了净光合速率(Pn)、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表观光量子产量(Φ)、气孔传导度(Cs)和蒸腾速率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四个杨树无性系的LSPLCP,Φ.CS和最大的Pn对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响应特征不同。这可能反映了杨树无性系生态型差别。
胡新生刘建伟王世绩
关键词:杨树无性系温度效应光合作用
我国兴安、长白及华北落叶松种的天然群体交配系统研究(英文)被引量:4
1999年
一个树种的群体交配系统(Matingsystem)提供了该树种是如何将其遗传物质从一个世代传递到下一个世代的基本信息。因此交配系统研究可有助于:(1)推测群体的基因型组成;(2)分析多基因位点连锁不平衡程度;(3)推测种子园的种子质量及提供种子园营建设计的有关信息;(4)在一定的程度上,可用于分析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分化水平。在落叶松的10个种和3个变种中,目前已报道了2个种的交配系统:一个是美洲落叶松(L.laricina[DuRoi]K.Koch),另一是欧洲落叶松(L.deciduaMiler)。我国兴安、长白及华北落叶松的交配系统的研究尚未进行。本研究目的就是应用同功酶标记:(1)测定和比较这3个兴安落叶松种间及种内群体的异交率;(2)比较与其它针叶树的交配系统差异;(3)推测群体内自交或双亲近交发生的可能性。本文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应用由6个酶系(PGI,MDH,6PGD,AAT,PGM及SDH)产生的7个多态性位点的同功酶标记分析了我国3个落叶松种(兴安、长白及华北落叶松)的共9个天然群体交配系统。结果发现兴安落叶松的加格达奇(内蒙古)群体表现出几乎完全的异交(tm=0.986±0.081)。华?
胡新生Richard A.Ennos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华北落叶松交配系统
水分胁迫条件下4个杨树无性系气体交换特征比较被引量:13
1996年
选用两个速生的(群众杨44和欧美杨25/86)和两个慢生的(小叶杨和欧美杨28/86)杨树无性系水培苗木,在不同温度适应下进行水分梯度胁迫和解除胁迫处理,测定了不同叶室相对湿度条件下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s)及蒸腾强度(TR)等生理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小叶杨和群众杨44耐旱及恢复能力比两个欧美杨强。4个无性系的Pn差异显著性受温度和相对湿度影响,产生无性系Pn差异的原因既表现在气体扩散过程,也表现在非气体扩散过程(CO2固定的生化过程)。在大部分的处理中,无性系间的Cs、TR无显著差异。由此可推论无性系的Pn差异可能主要表现在非气体扩散过程。
胡新生王世绩
关键词:杨树无性系水分胁迫气体交换
林木群体遗传资源可持续经营探讨 Ⅱ.我国重要乡土树种天然与人工群体经营分析被引量:3
2001年
分析了我国 14个已进行过种源试验的乡土树种的生长性状变异规律 ,归纳出一些共同变异特点 ,这些树种在种源间、地点间、种源与地点互作效应都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且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根据这些变异特点及某些树种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 ,对有关天然林与人工林遗传可持续资源经营进行了分析 ,认为天然林的可持续经营需要强化生境保护 ,采用原境和异境种植保护 ,减少人为干扰 ,建议采用适当遗传材料营造不同类型的人工林 ,以减少由于基因流动引起的对天然林遗传资源的污染。
胡新生邬荣领韩一凡
关键词:乡土树种天然林人工林
种子与花粉的随机迁移对植物群体遗传结构分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00年
将Wright的经典岛屿模型拓广到植物群体上,同时考虑了含有花粉和种子随机迁移的影响,并给出了3种不同遗传方式的基因(双亲遗传、父本和母本遗传)频率的期望均值和方差。理论结果证明花粉或种子的随机迁移可增加基因频率方差,其幅度取决于迁移率和迁移基因频率的方差。同绝对迁移率一样,花粉和种子的迁移率方差及迁移基因频率的方差对群体遗传结构的分化有着同样的重要。一个重要结论就是花粉或种子的随机迁移率和随机迁移基因频率的联合作用可以大大地加大群体遗传结构分化。这一结论为目前正在广泛地应用不同遗传方式的选择性中性分子标记研究植物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胡新生
关键词:群体遗传结构植物遗传
群体遗传结构的理解被引量:11
2002年
一个植物种群体的空间分布大致可划分为两类 :离散分布与连续分布。然而隐藏在这种表观物理分布内部的遗传变异是十分复杂的。这种变异是如何分布的呢 ?这种分布又是如何维持的呢 ?因此 ,认识一个种的群体遗传结构有助于我们理解该种的进化过程 ,并提供为遗传资源保护做出决策的重要信息。本文对三大经典遗传结构模型 (岛屿模型、步石模型及距离隔离模型 )与渐变群理论及它们的异体和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述。目前获得的许多不同类型的遗传标记使这些理论的应用得到不同程度的实现 ,但由于这些理论结论涉及到许多假设 ,在实际应用时应十分慎重。作者认为许多已建立的适合于动物群体遗传结构理论不能简单地直接应用于植物群体上 。
胡新生
关键词:群体遗传结构植物
母株年龄和插穗基部切削方式对日本落叶松生根的影响被引量:24
1993年
在无激素处理的条件下,1.5年生幼龄母株的插穗易于生根,平均生根率达96.0%以上,且发根量大,偏根率低;4.5年生时,插穗生根率极显著低于1.5年生母株,而与8.5年生母株无显著差异;12.5年生母株插穗生根率又极显著低于8.5年生母株。母株年龄与插穗生根率和偏根率分别呈显著的负相关(r=-0.9652)和极显著正相关(r=0.9993),但与生根量和平均最长根长度无显著相关。插穗基部切削方式不同,偏根率有显著的差异,但切削方式不同对生根率无明显的影响。单面切、双面切的插穗,不定根多发生在基部未经切削部位的最下端。基部平切省工省时有利于减少偏根率和提高根系质量,适于日本落叶松半木质化插穗大批量扦插育苗时采用。
王笑山胡新生王有才聂军刘素梅
关键词:日本落叶松母株年龄生根率
林木群体遗传资源可持续经营探讨Ⅰ.有关群体遗传变异信息理论分析被引量:3
2000年
森林可持续经营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林木群体遗传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群体遗传变异信息对群体遗传资源可持续经营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有关的信息涉及到交配系统、起源与形成历史、群体空间分布形成方式、遗传结构变异分布、地理变异、遗传与环境互作等。这些信息可以用分子标记和适应性数量性状变异来检测。依据这些综合信息可以制定出科学的群体遗传资源保护决策。
胡新生邬荣领韩一凡
关键词:群体遗传变异分子标记
树木木质素含量的遗传变异研究进展被引量:24
1999年
针对木质素含量这一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进行了综合评述。木质素含量在种、群体、个体等不同层次上均表现出复杂的变异模式,环境因素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木质素的合成途径有可能存在多条途径的替换或切换,然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某些酶如PAL、4CL、C4H和CCR等酶改造时,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降低木质素含量,而对其它酶如OMT、CAD和F5H 等酶改造时,并不降低木质素含量,有些酶基因的反义转化可以改造木质素的组成和化学性质,但这些研究仍需要田间的稳定评估试验加以肯定。鉴于此,为进一步认识木质素含量遗传变异规律,除了进行多酶转基因研究外,作者认为采用谱系明确的材料进行控制木质素含量基因定位和分离研究,并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环境对木质素含量变异的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胡新生韩一凡邱德有
关键词:木质素含量基因工程
植物三种不同遗传方式基因的地理家系谱理论与应用初探(英)被引量:1
2000年
将已知用于从地理空间上离散或连续分布群体随机抽取基因样本的基因家系谱理 论推广到两性异交植物上。由于存在不同的群体间基因迁移率,对3种不同遗传方式的植物 基因组(核、叶绿体和线粒体DNA)分别进行了研究。理论上证明对于不同遗传方式的基因, 通过相应适当调整有效群体大小和迁移率,现有的基因家系谱理论可直接应用于植物群体 上。其中一个结论就是当从离散分布群体中随机抽取n个基因样本时,亚群体间的花粉流和 种子流的相对比率可以用亚群体间和亚群体内的DNA碱基序列总差异数量估计值来估算。 另一具有理论意义的结论是在离散分布的群体结构模型中,父本遗传的单倍体基因(针叶树 的叶绿体DNA上的基因)的平均同祖并合发生时间最短,而在一定条件下,母本遗传的单倍 体基因(被子植物的叶绿体DNA和被子或裸子植物的线粒体DNA上的基因)的平均同祖并 合发生时间最长,然而这两个结论在连续分布的群体遗传结构模型却难以获得。
胡新生
关键词:植物地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