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晓红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叙事
  • 1篇叙事学
  • 1篇叙事学研究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研究
  • 1篇有事
  • 1篇知觉
  • 1篇疏离
  • 1篇女性
  • 1篇女性叙事
  • 1篇自我
  • 1篇自我赋权
  • 1篇戏仿
  • 1篇解构
  • 1篇话语
  • 1篇话语策略
  • 1篇亨利·詹姆斯
  • 1篇《一位女士的...
  • 1篇不确定性

机构

  • 4篇武汉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作者

  • 4篇胡晓红
  • 1篇莫翠华
  • 1篇郝健
  • 1篇张巍

传媒

  • 4篇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一位女士的画像》中詹姆斯知觉艺术研究
2012年
亨利.詹姆斯文学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带有认识论思想的知觉艺术,这一艺术理念在其代表作《一位女士的画像》中得以充分诠释。对他而言,知觉是一种在质疑、反思、诠释过程中了解真相的途径;文学人物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借助知觉的力量成长并变得成熟。本文针对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的知觉世界展开论述。作者认为,尽管伊莎贝尔的婚姻是一个失败,但是在经受了痛苦曲折的认知过程——反思对自由的理解、审视生活及承认并最终接受人生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后,伊莎贝尔逐渐走向真正的成熟。
张巍胡晓红
关键词:亨利·詹姆斯
“戏仿”——华裔作家汤亭亭自我赋权之话语策略被引量:2
2007年
本文旨在运用后殖民理论剖析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对中国传统的"失真"叙述。分析研究表明,汤亭亭通过戏仿创造了一种居于原体的相似和不似之间的"他体"。这种叙述削弱并颠覆了西方思维和叙事方式的整体性和一贯性,从而有利于华裔美国作家发掘"边缘"蓄积的力量,重新界定自己的身份并最终达到自我赋权。
胡晓红莫翠华
关键词:戏仿自我赋权
《有事发生了》的叙事学研究
2006年
本文旨在运用后现代叙事学理论分析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小说《有事发生了》中的叙事技巧,论证其后现代叙事特征之一,即自述型小说内在的不确定性。分析研究表明,海勒在小说中解构、颠覆了传统意义体系中的稳定性。传统的第一人称叙述者的权威,被自己的叙述所颠覆和解构,诸多声音或叙事视角相互冲突和斗争,叙述时间和被叙述时间的相互作用,在叙述过程中影响着叙述者的性格及其对事物的态度。在此过程中意义不断产生和消解,充分体现了后现代文本,尤其是自述型小说中意义的不确定性。
郝健胡晓红
关键词:叙事学解构不确定性
《外乡人》中的女性叙事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旨在分析研究美国19世纪末著名美国女作家萨拉.奥恩.朱厄特短篇小说《外乡人》中独特的女性叙事及其意义。研究表明,朱厄特在故事的两个叙述层上不断转换聚焦主体和客体,使几位来自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从疏离走向中心。独特的女性叙事完成了作家理想中的"女性谱系";女性个体生命在"女性谱系"中彼此认同,女性主体身份在去陌生化和去疏离感的基础上得到了重建。
胡晓红
关键词:疏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