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漫
- 作品数:31 被引量:123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东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放射性黏膜炎治疗现状被引量:6
- 2015年
- 急性放射性黏膜炎是指在肿瘤放疗过程中发生于口腔、口咽、喉部、食管以及胃肠道的急性黏膜损伤.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和疼痛、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研究发现,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为91%,接受同步放化疗者发生率高达100%[1-2].急性放射性黏膜炎不仅影响患者营养摄入,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而且严重的黏膜炎常限制放疗剂量进一步提高,导致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影响患者预后.
- 井旺朱慧胡漫孔莉于金明
- 关键词:口腔黏膜炎放疗患者肿瘤放疗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局部控制率
- 肺癌精准放射治疗关键技术研究与临床应用
- 李宝生于金明舒华忠傅小龙卢冰黄伟尹勇袁双虎朱健邢力刚孟雪胡漫伍家松李洪升张自成
-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其重要治疗手段。肺癌内部高度生物异质性、放疗过程中空间位置变化大、缺乏个体化放疗策略等三个瓶颈问题,导致放疗对肺癌控制率低、损伤重。在“863计划”等项目支持下,...
- 关键词:
- 关键词:肺癌肿瘤治疗
- 基于分子生物学信息的恶性肿瘤个体化靶向治疗
- 胡漫张燕刘宁波韩安勤杨彦琴刘希军陈大卫范秉杰
- 《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中国新增肿瘤病例高居世界第一位。恶性肿瘤已成为中国城市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恶性肿瘤的治疗依据仍然是循证医学,即群体化的证据指导个体的治疗。由于肿瘤个体之间和肿瘤内部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对治疗的反...
- 关键词:
- 关键词:肿瘤治疗分子生物学
- 双示踪剂PET-CT在头颈部肿瘤生物适形调强放疗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和18F-赤硝基咪唑(18F-FETNIM)双示踪剂PET-CT确定头颈部肿瘤生物适形调强放射治疗(BIMRT)靶区的可行性.方法 经病理证实且未经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12例,治疗前行CT模拟定位扫描、18F-FDG PET-CT和18F-FETNIM PET-CT扫描,分别勾画大体肿瘤靶区(GTVCT)、葡萄糖代谢亚靶区(GTVFDG)、乏氧亚靶区(GTVFETNIM),测量并比较原发肿瘤和转移性淋巴结体积,分别表示为GTVP-CT、GTVN-CT、GTVP-FDG、GTVN-FDG、GTV P-FETNIM和GTVN-FETNIM.结果 12例患者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均摄取18F-FDG,SUVmax-P和SUVmax-N分别为12.3±5.5和5.1±2.8.9例患者原发肿瘤摄取18F-FETNIM,其中5例患者转移性淋巴结有摄取,未见摄取4例;3例患者原发肿瘤未见18F-FETNIM摄取,其中转移性淋巴结有摄取1例,未见摄取2例.GTVP-CT、GTVP-FDG和GTV P-FETNIM分别为(22.23±12.11)、(20.83±11.59)和(1.98±1.81)cm3,GTVN-cT、GTVN-FDG和GTV N-FETNIM分别为(10.77±8.87)、(10.41±8.61)和(0.61±1.08) cm3.GTVP-FETNIM<GTVP-CT,GTVP-FETNIM<GTVP-FDG,GTVN-FETNIM<GTVN-CT,GTVN-FETNIM<GTVN-FDG(P<0.01),GTVP-CT与GTVP-FDG、GTVN-CT与GTVN-FD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示踪剂PET-CT显像反映肿瘤细胞不同方面的生物学信息,根据PET-CT影像所显示的示踪剂高摄取区域将肿瘤组织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是可行的,为实现生物调强放疗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基础.
- 马一栋胡漫卢洁孙晓蓉付正尚东平马莉赵书强郑劲松韩安勤马长生于金明
-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
- 调强放疗时代Ⅱ期鼻咽癌化疗价值的研究
- [目的]目前,NCCN、NCI、ESMO、亚太共识和中国专家共识中对Ⅱ期鼻咽癌患者是否接受化疗意见不统一。既往研究中化疗在Ⅱ期鼻咽癌中的作用结果不一,并且在这些早期的研究中多数患者接受了传统的二维放疗技术。然而,调强放疗...
- 范萍萍胡漫范秉杰韩晓薛松林鑫山翟利民杨新华刘希军张国丽孔莉于金明
- 关键词:调强放疗化疗
- 文献传递
- ^(18)F-FDG PET-CT诊断NSCLC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 2009年
-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检测NSCLC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F-FDG PET-CT扫描的NSCLC患者362例,按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骨盆、肩胛骨和锁骨、长骨、胸骨、肋骨及颅骨将机体骨骼分为10个区域,比较同机CT、PET及PET-CT诊断骨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共有82例患者的331个区域被确诊为骨转移。PET-CT诊断NSCLC患者骨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3.9%,98.9%和97.8%,高于同机CT和PET的74.4%,90.7%,87.0%和84.1%,93.2%,91.2%(P均<0.05)。PET-CT诊断病灶骨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8%、98.6%和98.7%,显著高于同机CT的79.5%、87.9%、84.5%和PET的94.3%、89.2%、91.2%,p均<0.05。结论 ^(18)F-FDG PET-CT在诊断NSCLC骨转移中优于同机CT和^(18)F-FDG PET,对NSCLC的临床分期及治疗计划确定具有重要价值。
- 刘宁波胡漫孙新东付正杨国仁韩安勤郑劲松于金明
- 关键词:NSCLC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骨转移
- 质子治疗计划系统剂量算法的研究进展
- 2020年
- 质子治疗具有肿瘤区域剂量适形度高,周围危及器官所受辐射少的特点,对于减少患者的放疗辐射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准确地计算出患者体内的剂量分布是质子精准治疗的必要条件,因此,质子治疗计划系统是质子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本文对质子治疗计划系统及其所使用的剂量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霍万里胡漫卢晓明
- 关键词:质子放射治疗治疗计划系统
-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拟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46例,术前行^18F—FDG PET—CT常规全身显像和胸部延迟显像,计算标准摄取值(SUV)和储留指数(RI)。结果46例患者共切取584枚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术后病理显示,有31例患者的134枚淋巴结出现转移,而常规显像淋巴结转移为189枚,双时相显像为161枚。双时相显像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8%、92.2%、92.8%、78.9%和98.1%,高于常规显像时的指标(87.3%、84.0%、84.8%、61.9%和95.7%)。结论^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诊断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可为NSCLC的诊断、分期和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胡漫于金明刘宁波刘兰平郭洪波杨国仁张品良徐晓庆
- 关键词:FDGPET-CT非小细胞肺癌双时相显像淋巴转移
- FDG PET-CT标准摄取值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复发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前后FDG PET-CT的标准摄取值(SUV)及其变化在预测复发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48例Ⅲ期NSCLC患者治疗前后均行全身PET-CT检查,并计算出肺部肿瘤病灶感兴趣区的最高标准摄取值(SUVmax),治疗前后SUVmax的变化用ASUV来衡量。结果最后入组45例,中位随访22.5个月,24例出现局部或区域复发、转移,21例无复发、转移。出现局部或区域复发、转移组治疗前和后SUVmax分别为12.30±3.17和5.35±2.29,无复发、转移组治疗前和后的分别为8.46±3.00和2.82±0.63,前者的SUVmax均高于后者(t前=4.15,P前〈0.01;t后=4.88,P后〈0.01)。治疗前后SUVmax变化百分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9,P〉0.05)。治疗前SUVmax=9.0时,对复发和转移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62%、73%、87%;治疗后SUVmax=4.3时,对复发和转移的分别为71%、100%、100%、72%。结论治疗前后SUVmax高者近期出现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较大,可较早预测NSCLC复发的高危人群。NSCLC患者治疗前后SUV值可能是与生存相关的重要预后因素。
- 徐晓庆孙新东杨国仁付正于金明胡漫
- 关键词:肺肿瘤体层摄影术正电子发射型标准摄取值
- 非小细胞肺癌^99Tc^m—HL91 SPECT乏氧显像中HL91摄取程度与乏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99Tc^m-4,9-二氮-3,3,10,10-四甲基十二烷-2,11-二酮肟(^99Tc^m—HL91)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乏氧显像T/N比值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乏氧诱导因子1仪(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以及HIF-1α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20例NSCLC患者于根治性手术治疗前1~2d行^99Tc^m-HL91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检查,采集注射740MBq ^99Tc^m-HL91后2、4和6h的前后位及侧位图像,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分别勾画显像阳性患者各时相肿瘤(T)和对侧相应部位(N)ROI,计算T/N比值。术后取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20例NSCLC患者中,1例类癌患者^99Tc^m-HL91SPECT乏氧显像阴性,其余患者显像均为阳性。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HIF-1α阳性表达13例,VEGF阳性表达15例。^99Tc^m-HL91显像T/N比值与NSCLC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有关(P=0.046),而与VEGF的表达无关(P=0.961),HIF-1α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s=0.494,P=0.027)。NSCLC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强度与NSCLC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而VEGF表达与NSCLC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10);在不同组织病理类型间,VEGF和HIF-1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P=0.81);HIF-1α和VEGF的表达强度随临床分期增高而增强(P=0.03,P=0.01)。结论^99Tc^m-HL91摄取程度与NSCLC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有关,HIF-1α表达率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NSCLC组织中,HIF-1α的表达随临床分期增高而增强。
- 李玲胡漫于金明杨国仁郭洪波高彦
- 关键词:^99TC^M-HL91乏氧诱导因子1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