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牙周
  • 3篇菌斑
  • 2篇牙周病
  • 2篇喷砂
  • 2篇龈下
  • 2篇龈下菌斑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牙位
  • 1篇牙周炎
  • 1篇牙周炎症
  • 1篇牙周再生
  • 1篇牙周组织
  • 1篇牙龈
  • 1篇牙龈退缩
  • 1篇炎症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迁移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胡琮佼
  • 3篇尹元正
  • 1篇管丹萍
  • 1篇黄佳妮
  • 1篇罗礼君
  • 1篇谢玉峰
  • 1篇丁进

传媒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血管内皮细胞对牙周组织细胞迁移的影响
2014年
目的:通过血管内皮细胞与牙周组织细胞的复合培养模拟牙周组织再生环境,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对牙周组织细胞迁移的影响,为明确血管内皮细胞在牙周组织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原代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在Transwell嵌套中实现与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牙龈成纤维细胞间的复合培养。分别以Transwell嵌套滤膜下腔面24 h的细胞数量检测垂直迁移能力,以划痕实验后0、8、16和24 h计数划痕区域的细胞数量检测水平迁移能力.以玻片试验及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软件计算实验第1、4和7天细胞覆盖创面的面积检测覆盖创面能力.并均与单独培养的2种牙周组织细胞作为对照。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管内皮细胞存在时,2种牙周细胞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迁移量均显著高于单独培养组(P<0.01),且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垂直向的迁移量显著高于牙龈成纤维细胞(P<0.01),但其水平迁移量在实验24 h时则显著低于牙龈成纤维细胞(P<0.01):在血管内皮细胞共存条件下,2种牙周细胞创面覆盖能力在实验第7天高于对照组,且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创面覆盖能力的增加显著高于牙龈成纤维细胞(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对牙周膜、牙龈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和创面覆盖有明显促进作用,且血管内皮细胞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垂直向迁移和创面覆盖能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丁进尹元正黄佳妮胡琮佼
关键词:牙周再生血管内皮细胞细胞迁移
喷砂技术在龈下菌斑清除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清除龈下菌斑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的常用工具有洁、刮治手用器械和超声、喷砂器械;手用器械或超声器械治疗时,患者舒适度较差,长期反复使用可能引起根面敏感和牙龈退缩症状。近年来喷砂清除龈下菌斑技术凭借其高效、安全的特点受到关注,本文就现有的各种龈下菌斑清除方法从治疗效率、软硬组织损伤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胡琮佼尹元正
关键词:喷砂龈下菌斑牙周病
膜龈手术治疗全口多牙位牙龈退缩一例被引量:2
2018年
目前,前往牙周科寻求美学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多,改善根面暴露造成的“欠佳”微笑是其中的主要诉求之一。临床上根面暴露常伴随牙本质敏感,且当退缩进一步发展时,异常的龈缘形态会阻碍菌斑控制,最终引发牙周炎症。针对此类患者,医师不仅要在术前进行全面评估,还需要与患者详细沟通疾病成因、治疗方案及预期结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牙周病科诊治1例全口多牙位牙龈退缩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胡琮佼罗礼君张丰婧谢玉峰
关键词:牙龈退缩手术治疗牙位全口牙周炎症菌斑控制
喷砂与手器刮治清除龈下菌斑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 :探讨袋深3~6 mm的龈下环境中,龈下喷砂技术的治疗效果及维持时间,比较龈下喷砂技术与传统手器刮治的效果。方法:对处于牙周维护治疗阶段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依据split-mouth及随机数表建立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其口内袋深3~6 mm的4个牙位分组行喷砂及手器刮治,清除龈下菌斑。在术前、术后第7天及术后第30天分别记录菌斑指数(PI)、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及牙龈退缩(GR),同时计算治疗前、后“牙周袋闭合”(PD≤4 mm且BOP阴性)的位点百分比,作为辅助观测指标。采用SAS8.2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研究纳入3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PI均值为0.8。喷砂组与手器刮治组术后第7天PD均显著下降(P〈0.01)。喷砂组术后第7天BOP百分比(BOP%)与术前相比显著减少(P=0.0390),术后第30天则与术前无显著差异;手器刮治组在术后30天观察期内BOP%呈下降趋势,并于术后第30天较术前出现显著改善;但喷砂、手器刮治2组间比较,其BOP%无显著差异。喷砂组与手器刮治组“牙周袋闭合”位点百分比在术后第30天均显著提高(分别为P=0.0329及P=0.0035)。结论:针对袋深3~6 mm的龈下环境,甘氨酸龈下喷砂技术与传统手器刮治同样对改善维护期牙周临床指标有一定效果,但2种治疗方法间无显著差异。
胡琮佼尹元正管丹萍
关键词:喷砂龈下菌斑牙周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