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翠华

作品数:53 被引量:204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标准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2篇社会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血清
  • 14篇质谱法
  • 13篇质谱
  • 11篇色谱
  • 10篇同位素稀释
  • 9篇质谱法测定
  • 9篇相色谱
  • 6篇试剂
  • 6篇气相
  • 6篇气相色谱
  • 5篇色谱法
  • 5篇试剂盒
  • 5篇同位素标记
  • 5篇甘油
  • 5篇FK506
  • 4篇胆固醇
  • 4篇移植受者
  • 4篇受者
  • 4篇基质效应
  • 4篇固醇

机构

  • 45篇北京医院
  • 7篇卫生部临床检...
  • 4篇卫生部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重庆市第一人...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医院管...

作者

  • 53篇胡翠华
  • 42篇张传宝
  • 33篇马嵘
  • 28篇张江涛
  • 27篇陈文祥
  • 24篇汪静
  • 22篇张天娇
  • 21篇周伟燕
  • 17篇曾洁
  • 16篇闫颖
  • 16篇王冬环
  • 15篇赵海舰
  • 15篇谢洁红
  • 11篇赵海建
  • 8篇郭健
  • 7篇申子瑜
  • 4篇李红霞
  • 4篇董军
  • 4篇国汉邦
  • 4篇郭健

传媒

  • 18篇中华检验医学...
  • 5篇临床检验杂志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检验医学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中国临床实验...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8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肌酐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建立一种使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测定血清肌酐的候选参考方法。方法以[^2H3]肌酐为内标,用无水乙醇沉淀血清中的蛋白质,用氯仿纯化上清液,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离测定,以包括法定量。结果血清肌酐测定的批内、批间和总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57%(范围0.52%-0.61%)、0.43%(范围0.11%~0.59%)和0.73%(范围0.62%~0.83%)。加样回收试验的回收率范围为99.09%~101.13%。分析两种参考物质SRM909b和SRM967b,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的偏差小于0.4%。结论建立了ID-LC/MS/MS法测定血清肌酐的方法,方法准确、精密、简便,可望作为血清肌酐测定的参考方法。
张天娇赵海舰张传宝张江涛胡翠华闫颖王冬环汪静谢洁红马嵘申子瑜陈文祥
关键词:肌酸酐同位素标记串联质谱法
血清肌酐测定基质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评价血清肌酐测定常规方法的校准偏差及肌酐制备物常在常规方法上的基质效应。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和标准化协会(CLSI)EP14-A2评价方案,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测定血清肌酐的方法为比对方法,15种常规肌酐测定系统(7种酶法,8种苦味酸法)为待评方法,测定40个新鲜冰冻人血清和36种制备物的肌酐浓度,评价制备物的基质效应和测定系统的校准偏差。结果大部分商品制备物(29/30)在苦味酸法系统上表现出基质效应,少部分商品制备物(13/30)在部分酶法系统上表现出基质效应。我中心6个制备物在所有15个系统上均未观察到基质效应。所有常规系统新鲜冰冻血清测定值与比对方法测定值间均呈较好的直线相关,所有苦味酸法和部分酶法测定肌酐方法存在校准偏差。结论基质效应和校准偏差存在于常规肌酐测定方法,必须重视这些因素,提高肌酐测定结果的正确度和可比性。
张传宝陈忠余马嵘张天娇赵海舰谢洁红张江涛胡翠华王冬环汪静周伟燕闫颖曾洁陈文祥申子瑜
关键词:肌酸酐同位素标记串联质谱法
FK506血药浓度监测中异常情况及应对办法
马嵘郭健胡翠华谢洁红张传宝
我国醛固酮检测方法性能和不同类型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通过室间质量评价计划(EQA)对我国醛固酮检测方法的性能进行评价,以改进和提高醛固酮的实验室检测水平。方法:开展全国醛固酮常规EQA和正确度验证EQA。以5个浓度水平的冻干血清作为常规EQA的质评物,将检测结果按照仪器进行分组计算靶值和各组内的变异系数(CV)。以参考方法定值的3个浓度水平的冰冻人血清作为正确度验证EQA的质评物,计算各仪器组同靶值的偏差。结果:常规EQA有272家实验室回报结果,化学发光法占91.6%。放免法和质谱法的组内CV最大,稳健CV分别为14.6%~33.4%和43.5%~53.9%。其他化学发光法的组内CV大多小于10%。正确度验证计划结果显示,质谱法最准确,测定三个质评物的偏差分别为-7.9%、8.9%和-0.7%。其次是索灵,同靶值的偏差分别为58.7%、7.9%和-2.1%。其他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偏差较大,且与样本浓度负相关,个别系统偏差可达479%。结论:我国醛固酮实验室检测结果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试剂厂商和实验室应重视EQA结果,对醛固酮进行准确溯源,改进并提高醛固酮检测质量。
周伟燕罗文波刘庆香张江涛马嵘胡翠华赵海建张传宝
关键词:醛固酮
一种具有折边的折安瓿器及利用其折安瓿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折边的折安瓿器,所述折安瓿器包括有一个保护安瓿瓿头的上筒体和一个保护安瓿瓿体的下筒体,上筒体下口端和下筒体上口端均设有向外延伸的折边,下筒体内底部设有一弹性元件;折边垂直筒体轴线,且所述折边的水平面呈...
胡翠华刘秀琴张传宝贺鹏陈文祥
文献传递
血清尿酸13种常规检验系统正确度的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血清尿酸13种常规检验系统的正确度,探讨参考方法对改进常规检验系统结果一致性的作用。方法试剂评价研究。以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ID-LC/MS/MS )法为比对方法,选取和光、积水、德赛、利德曼、九强、罗氏、美康、迈克、迈瑞、中生、迪瑞、长征和科华等生产厂家的13种尿酸试剂盒(酶法)为评价方法,检测仪器为日立7170A生化分析仪。2014年8月用比对方法和评价方法分别测定从2014年1月1日至6月30日卫生部北京医院检验科检测剩余血清收集的40份新鲜冰冻血清和19种制备物,将比对方法和评价方法尿酸测定结果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用拟合的直线回归方程确定评价方法的性能并对各评价方法再校准,比较再校准前后19种制备物测定值与比对方法测定值的偏倚变化。结果各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 CV<1.75%);13种评价方法与比对方法测定40份新鲜冰冻血清尿酸的结果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R^2均>0.998,P均<0.01);与比对方法比较,13种评价方法测定40份血清尿酸的百分偏倚平均0.17%(范围-3.06%-7.31%)。利用比对方法再校准后,19种制备物中4种在所有方法无基质效应的制备物测定值百分偏倚降低,符合小于4.8%的生物学变异导出质量指标。结论13种尿酸常规方法均具有良好的正确度,其溯源性得到验证。利用参考方法或标准物质再校准有助于提高不同常规方法检验结果的一致性。(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609-612)
张江涛张传宝曾洁马嵘赵海舰周伟燕张天娇闫颖胡翠华汪静王冬环陈文祥
关键词:尿酸参考值
对14种葡萄糖测定试剂盒正确度的评价
目的利用参考方法作为比对方法,评价来自8个厂家的14种葡萄糖常规测定试剂盒的正确度;并探讨标准物质校准对常规方法测定结果一致性及正确度的影响。方法利用实验室建立的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LC/MS/MS)测定葡...
张传宝胡翠华王冬环陈文祥赵海建张天娇马嵘张江涛闫颖汪静曾洁周伟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γ-氨基丁酸被引量:13
1998年
建立一种高灵敏度的氯甲酸芴甲酯柱前衍生荧光检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γ氨基丁酸的方法.内标为己氨酸,固定相为ShimPackCLCODS(M),46mm×150mm,填充料为5μm;流动相采用二元梯度洗脱,A相为005mol/L醋酸钠缓冲液∶水∶四氢呋喃∶冰乙酸(250∶100∶15∶22),B相为乙腈∶甲醇(4∶1).系统研究了pH值、反应时间、离子强度及衍生化试剂用量对衍生化反应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和最佳色谱条件.方法的精密度为批内变异系数<46%,批间变异系数<61%;最低检出限(信噪比=2)为31nmol/L;线性范围为50~1000nmol/L,γ2=09992;平均回收率为971%.
沈佐君王治国李小鹏胡翠华杨树德
关键词:Γ-氨基丁酸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清总甘油测定基质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评价28种质控血清或校准物在8种总甘油常规检测系统下的基质效应,并评价常规系统校准的准确性。方法以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血清总甘油的方法为对比方法,用甘油氧化酶法的8种常规测定系统为待评价方法,测定20份人新鲜血清和28种制备物中的总甘油。将两法测定人新鲜血清的结果作直线回归,求得y值双侧95%的预测区间,评价制备物的基质效应。通过分析新鲜血清样本的测定结果评价常规系统校准的准确性。结果制备物在进口A、B、C系统和国产D系统中表现正基质效应,进口D系统正、负基质效应均有以正效应为主,国产A、B系统正、负基质效应均以负效应为主,只有1个制备物对国产C系统有较弱的基质效应。同对比方法相比,国产A、D系统存在正校准偏差,进口A、B、C、D和国产B系统存在负偏差,国产C系统不存在校准偏差。结论我国血清总甘油的部分常规检测系统存在校准偏差,部分质控物和校准物存在基质效应。为实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室间的可比性,临床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
周伟燕赵海舰张江涛张天娇汪静谢洁红马嵘胡翠华王冬环陈文祥张传宝
关键词:甘油色谱法液相光谱分析
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在酶学参考测量室间比对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采用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分析2013年全国酶学参考实验室室间比对(REEQA)数据,说明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在REEQA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方法计算2013REEQA参评实验室各项目的西格玛(σ)值及质量目标指数,分析比较不同项目的σ值分布,评价酶学参考测量水平与实验室检测性能状况。参照各项目σ值选择室内质控程序并评价现行经验方法的合理性。计算国际参考实验室室间比对(REL A )预期总误差( T EREL A )及酶学参考测量预期室内变异系数,将 TERELA与两种由生物学变异导出的总误差指标相比较,分析 TERELA能否满足常规检测溯源性需求,计算实验室实际室内变异对预期指标的符合率,判断预期指标的可行性。结果总误差为1/2最佳总误差(TEBO )与1/2总误差指标(TEWS/T )时,各项目的σ值范围分别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0.0~16.2、0.1~21.0)、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0.0~9.9、3.9~20.2)、γ-谷氨酰转移酶(GGT )(0.0~26.6、0.4~26.3)、乳酸脱氢酶(LDH)(0.0~18.9、0.8~37.5)、肌酸激酶(CK)(3.8~34.5、3.7~34.1)、α-淀粉酶(AMY)(0.0~10.1、3.3~25.2)、碱性磷酸酶(ALP)(0.0~7.9、3.1~42.9)。总误差为1/2TEWS/T时,AST、CK、AMY、ALP的σ>5比例超过80.0%且没有σ<3的情况,ALT 的σ>4比例超过80.0%,σ<3比例为10.3%,GGT 与LDH的σ>4比例分别为77.8%与76.9%,σ<3比例分别为11.1%与17.9%。总误差为1/2TEBO时,CK的σ>5比例超过80.0%,其余项目σ>4的比例均不足80.0%。除GGT、CK外其余项目的σ>6比例从56.4%~83.3%下降至13.3%~48.7%,σ<3比例从0.0%~17.9%上升至23.1%~60.0%。项目的σ≥6与5≤σ<6时,分别采用13s ,n=2与12.5s ,n=2规则,经验�
汪静曾洁闫颖张传宝马嵘张天娇张江涛周伟燕赵海建胡翠华王冬环陈文祥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