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鸿钧 作品数:95 被引量:759 H指数:18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文化科学 更多>>
绿色鞭毛藻类的新种及中国新记录种 被引量:5 2002年 作者在四川、广东、湖北等地发现了一些中国罕见和新的绿色鞭毛类 ,文中报道了其中团藻目 6个属的 5个新种 ,10个中国新记录 ,其中喙藻属 Myochloris和肾爿藻属 N ephroselmis 为中国新记录属 ,具孔衣藻、四川衣藻、纵纹衣藻、椭圆红球藻。 陈珊 胡鸿钧关键词:新记录种 团藻目 螺旋藻培养液pH值变化的机理和碳源利用率的研究 被引量:20 1996年 螺旋藻从培养液中吸收CO2是培养液pH值升高的主要原因。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培养液中3种碳源形态(CO2、HCO-3、CO2-3)相互转变化学反应平衡常数阐明了培养液pH值变化的机理,定量描述了pH值变化与碳源转化利用率之间的关系。利用NaHCO3为碳源培养螺旋藻,碳源利用率与培养液pH值相对应;利用CO2为碳源培养螺旋藻,碳源利用率在任何稳定的pH值下都是100%。理论计算结果初步得到实验室内培养试验和10000m2培养面积工业化生产螺旋藻统计数据的验证。研究结果揭示了螺旋藻培养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监测pH值的同时实现了对碳源的监测;添加NaHCO3或CO2,同时实现了对碳源和pH值的调控。 李夜光 胡鸿钧 龚小敏关键词:螺旋藻 从光合作用特性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竞争优势 被引量:44 2006年 通过测定净光合放氧速率,研究了温度、光照和pH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玫瑰拟衣藻(Chloromona srosae)光合作用的影响。两种藻的光合放氧速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10—35℃范围内,铜绿微囊藻净光合放氧速率随温度升高而直线上升,其最适温度高于35℃,而当温度高于30℃后玫瑰拟衣藻的净光合放氧速率迅速下降;两种微藻的光合放氧速率-光强变化曲线有所不同,铜绿微囊藻光饱和点在500μmol·m^-2·s^-1附近,光强达到900μmol·m^-2·8^-1时仍无光抑制现象发生,玫瑰拟衣藻光饱和点在630μmol·m^-2·s^-1附近,当光强进一步升高,光合放氧速率开始下降;铜绿微囊藻最适pH值是10.0,在pH值6.5—11.5范围内,光合放氧都很活跃,变化幅度不大,玫瑰拟衣藻最适pH值7.0,偏酸或偏碱光合放氧都迅速地下降,pH高于10.0出现了负值。比较两种藻的光合作用特性,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具有3个特点:(1)适应温度范围宽,对高温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且光合作用随温度的升高显著提高;(2)光饱和点低,光合作用活性高,能在弱光环境中高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并且抗强光伤害;(3)对pH变化具有超强的适应能力,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都能进行活跃的光合作用。铜绿微囊藻在光能利用、温度和pH适应性方面的特点,可以使其快速生长繁殖,积累大量的生物量,在与其它藻类的竞争中占据显著的优势。 李小龙 耿亚红 李夜光 胡鸿钧关键词:铜绿微囊藻 PH值 光合作用 拟双形藻属——中国淡水绿球藻目新记录 2006年 1959年,饶钦止根据W.B.Crow对费氏双形藻(D im orphococcus fritschiiCrow)的描述及模式图,认为其集结体结构为复合原始集结体,与双形藻属的其他种类不同,应另建立一新属,命名为拟双形藻属(D im orphococcopsisJao),但该属的模式种当时在中国并未发现。2004年,作者在深圳清林径水库采集到了费氏拟双形藻[D im orpho-coccopsis fritschii(Crow)Jao]。这一物种在中国为第一次报道。 杨敏 胡鸿钧 李夜光关键词:绿球藻目 中国衣藻科(团藻目)新资料 被引量:3 2004年 报道了湖北省武汉市团藻目4个属的8个中国新记录。 孙晓梅 胡鸿钧 李夜光关键词:团藻目 衣藻属 团藻目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02年 包含许多重要类群的团藻目在绿色植物系统演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普遍认为现在的绿色植物起源于团藻目的绿色鞭毛类 ,有人认为鞭毛细胞表面覆盖有鳞片的塔胞藻类是绿色植物的祖先。团藻目是分子系统学研究比较多和比较深入的一个类群 ,通过研究证实其有单一共同祖先 ,而莱茵衣藻在所有已经经过DNA测序分析系统发育的绿色单细胞类群中是最可能的种类。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 ,对国内外这一研究领域概况进行综述。 李中奎 胡鸿钧 李夜光关键词:团藻目 分子系统学 钝顶螺旋藻鲜藻中藻蓝色素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钝顶螺旋藻鲜藻藻蓝色素的提取方法,向钝顶螺旋藻鲜藻泥中加入10-25倍体积的磷酸缓冲液(0.1M,pH6.8),置于-20℃下反复冻融2-8次,离心(6000rpm×20min)。收集蓝色上清液,在冷冻干... 李夜光 殷春涛 胡鸿钧文献传递 螺旋藻培养液吸收CO_2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1996年 培养液中含有高浓度的HCO和CO,活跃进行的CO2,HCO和CO3种碳源形式相互转变的化学反应,构成了螺旋藻培养液不同于其它藻类培养液的显著特征。定量研究了CO2吸收速率与碳源浓度、温度、pH值、盐度、培养液运动状态的关系,利用培养液吸收CO2的物理模型解释了碳源浓度、pH值、培养液运动状态影响CO2吸收速率的机理。对化学反应是否影响CO2吸收速率这一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肯定化学反应影响的前提下,指出化学反应的影响能否被观察到,显著程度如何,关键在于培养液的运动状态。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利用“气罩法”添加CO2,所需气罩面积与产量、碳源浓度、培养液运动状态、培养面积数量关系的理论值。使用培养液的“CO2容量”的概念,说明利用CO2为碳源培养螺旋藻与其它藻类相比,可以得到更高的碳源利用率,从而产生更大的效益。 李夜光 胡鸿钧关键词:藻类植物 螺旋藻 培养液 二氧化碳 卡氏膜球藻鞭毛伸缩节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994年 卡氏膜球藻(Hymenomonascarterae)是一种单细胞海藻,细胞圆球形,表面覆盖一层球形石(Coccoliths)。两条鞭毛稍不等长,着生于细胞前端,鞭毛长约为细胞直径的1.5倍。在25±℃,光照强度2000lx,光暗时间比14:10小时条件下,用MESⅢ培养基培养卡氏膜球藻,发现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伸出鞭毛,活跃游动;在黑暗条件下缩回鞭毛,沉于培养瓶底。进一步试验证明:1.光刺激细胞伸出鞭毛,黑暗刺激细胞缩回鞭毛。2.鞭毛的伸缩与培养中的光暗周期变化严格对应,即光周期开始后20分钟,细胞开始伸出鞭毛;暗周期一开始,鞭毛就向细胞内收缩。3.在连续光照条件下,鞭毛的周期性伸缩现象消失。所以,卡氏膜球藻鞭毛周期性伸缩是一种受光暗周期调节的外源节律。这种鞭毛伸缩的节律现象在藻类是第一次报道。 李夜光 胡鸿钧关键词:鞭毛 节律 光照强度对螺旋藻生长繁殖速率的影响 <正> 通过测定光合放氧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培养系统和大规模培养螺旋藻中光照强度对螺旋藻生长繁殖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 不同光照强度下螺旋藻光合放氧速率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在低光强下,随着光照强度增大,螺旋藻(2号品系... 李夜光 罗晓云 杨福清 杜伟春 单振光 李中奎 耿亚红 胡鸿钧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