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喜庆

作品数:31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5篇艺术
  • 3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1篇文学
  • 5篇视域
  • 4篇融媒体
  • 4篇媒体
  • 3篇大学语文
  • 3篇学语
  • 3篇艺术
  • 3篇语文
  • 3篇作家
  • 3篇文学传播
  • 2篇心理
  • 2篇心理初探
  • 2篇学科
  • 2篇同构
  • 2篇情结
  • 2篇追问
  • 2篇文化
  • 2篇文学场
  • 2篇文学空间
  • 2篇乡愁

机构

  • 19篇河南科技学院
  • 10篇西北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1篇陕西理工大学

作者

  • 29篇苏喜庆
  • 4篇杜平
  • 2篇杜平
  • 1篇蒋丽
  • 1篇李雨佳

传媒

  • 5篇河南科技学院...
  • 3篇电影文学
  • 3篇现代语文(上...
  • 2篇文艺评论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当代文坛
  • 1篇东南学术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理论导刊
  • 1篇求索
  • 1篇电影评介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 1篇现代语文(中...
  • 1篇中国文学批评
  • 1篇陕西现代职业...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9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2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跨界融合中的文学魅影——融媒体视域下的文学新生态考察被引量:2
2021年
融媒体正成为媒介文化发展的新场域。文学正在融媒体转型过程中进行着跨媒介化内爆,在融合众多媒体的多元化传播路径中,重新唤醒文学价值的综合效力。同时,文学也发生着跨媒介化变异,其中,显性变异主要是数码化,即由文字符码转化为比特符码,在融媒体介质中自由再生产和传播;隐性变异则主要表现为接受语境与文化消费心理方面的变异,“穿刺式”阅读、时尚快评等成为新的传播反馈模式。在新媒介语境中,文学语言必然要与虚拟空间中的感性直观和欲望表达相接通,且努力适应这种共生性的空间生态。由此,新媒介文学的持续发酵和再生产效应孕育出了膨胀型的大文化载体。在未来的“融媒体+文学”新生态中,文学与融媒体的双向度敞开,将引导人类进一步探寻人文与技术生命相融合的、带有命运共同体特征的融媒体精神空间通道。
苏喜庆
关键词:融媒体文学生产媒介传播文化批判
中国乡土小说中的初心回望——以贾平凹、阎连科为中心被引量:1
2017年
乡土,这是中国当代作家回头率极高的写作对象,或对视,或凝眸,或追溯,或诊治,乡土都是中国作家言之不尽的素材,也是寄慨遥深的归途。即使文人走出乡土走向大都市、大世界,却永远抹不掉乡土的记忆和雨露的滋润。作为已经渐行渐远的他者,乡土在革命和城市化的变革浪潮中,逐渐成为作家想象中的构镜,而面对乡土诉说古今的话语也成了一种传递良知与温情的寂寥甚或孤独的方式。回望历史,叩问初心,
苏喜庆
关键词:乡土小说中国当代作家写作对象《创业史》乡土作家
以奇驭篇,出奇制胜——唐传奇《虬髯客传》的个案分析
2008年
本文以著名晚唐传奇《虬髯客传》为个案,从古典美学角度,抓住“奇”的主要艺术特征展开论述,并进一步探索这种朴素艺术技法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苏喜庆
关键词:传奇豪侠
陌路重生:中国青春题材电影脉象纵览被引量:5
2017年
中国青春题材电影一味地把玩偶然悲剧带来的伤感情调,然而过度的迎合与毫无悬念的期待直接构成了对于作品审美意蕴的解构。在中国当下青春题材叙事逻辑中,祸事情结已经形成了固化的悲情模式,这就造就了中国青春题材电影的过度类型化特征。从正青春的迷茫到后青春的追忆与坚守,中国青春电影中还存在很多难以弥合的裂隙,以及已经脱离现实的症结。本文试图通过以祸事情结为突破口,把脉青春电影的走向,探寻未来中国青春电影的出路和进程。
苏喜庆
关键词:青春题材叙事策略
当代关中文学场的生成与建构探源
当代文学场呈现为一种可资探寻的空间,它本身具有当下性、潜在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占位空间。因此,我们对于当代关中文学场的生成和建构的探索,不仅是空间占位的描绘,更有时间跨度上的追溯,而支撑场形成的构型力量,则是关注的焦点。一...
苏喜庆
关键词:场域资本习性史官文化关学思想
建构正义与良知的文化场——《白鹿原》的空间场域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白鹿原》为我们在社会转型期回归传统、反思历史、建构文化提出了警示。运用场域理论,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我们可以发现作品中所展示的社会空间,民间世俗场、政治权力场和文化场三个场并置,场内场外上演着在风云激变时期文化的失范和重构,作家力挺文化场在社会转型期坚守的正义和良知立场,折射出作家对传统文化建构的希冀和展望。这种场域分析角度,将会使我们对文化资本的社会历史内涵有更多的认识和领悟。
苏喜庆
关键词:《白鹿原》场域文化重构
为历史存正气——从人生实践到艺术实践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楷模柳青
2015年
柳青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实践的观念和意识始终左右着他对于人生、社会、生活的价值判断,成为其艺术生命形成的坚实基础。柳青在践行革命精神、开拓文学疆场、服务社会建设上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他身体力行、高风亮节的作家情操,显示着我们当今时代所召唤的文学精神。强烈入世精神和参与意识也构成了柳青作品中积极介入生活、参与实践的文学倾向。从人生实践到文学实践的创作生涯,是柳青人生观、文学观和党性原则的典型范式。
苏喜庆
关键词:文学精神
笑里乾坤:《我不是潘金莲》的传达策略
2017年
冯氏喜剧在幽默讽刺中传达着直视现实的力量。在《我不是潘金莲》中,冯小刚导演将美术方圆构图引入光影视界,呈现出了山水意境与影视主题的巧妙结合,实现了美学形式与剧本内容的有效融合。在方圆进退之间呈现着中国的国情、世情和人情,传递着对朗朗乾坤天地正气的思考。同时,故事将人伦、人治与法治的社会科层化反观呈现在观众面前,笑中有象,笑中有料,实现了喜剧电影娱乐化与厚重度的最佳承载。
苏喜庆
关键词:艺术策略
《一九四二》:追问政治真空与时间失忆
2017年
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与电影剧本《一九四二》呈现出了一个互文性的解读时空。小说以追忆和访谈的方式整理出了历史碎片,而剧本又将其进行叙事性改造,勾勒出了政治、战争与人事的极端存在境遇,两者共同建构起了一个战乱频仍、流年灾荒逃难的历史时空。更重要的是文本在再现时空中追问着历史背后的思想和根脉,文本以极强的对话性追问着当年政治真空地带民族苦难的生存世相,表达着对群体时间失忆的哲思和唤醒意识。
苏喜庆
关键词:灾荒史文本间性存在主义
大学语文悟性培养略论被引量:1
2016年
大学语文是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基础课程,但其在质量和效果方面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应该从语文人文价值素养的角度切入,找准学科定位,才能更好实现大学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同时,要把教育重点放在学生语文悟性上,这是打通语言文学知识的门径,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方式。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施教者要与学生实现积极的良性互动,真正将语文建构成为一门立体、综合、开放的人文学科。
苏喜庆
关键词:大学语文学生人文素养施教者教育重点中文学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