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春盈
- 作品数:8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嵊泗上川山疏浚物海洋倾倒区及邻近海域水环境质量评价被引量:1
- 2013年
- 根据2010-2012年嵊泗上川山疏浚物海洋倾倒区6个航次的水质调查数据,通过三种评价模式对倾倒区及其邻近海域水环境进行了质量分析。结果显示,单因子评价模式表明该海域主要污染因子为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Nemerow水质评价模式显示倾倒活动发生时对海域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British Columbia水质指数评价模式研究显示,长期来看,倾倒活动未对邻近海域水质造成明显影响。
- 秦铭俐王琼葛春盈辛士河
- 关键词:倾倒区水质
- 一种用于土壤碳减排的新型绿色防波堤结构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土壤碳减排的新型绿色防波堤结构,包括梯形坡体、块石、胸墙、导流水管、排水槽、腔室、封堵石块、齿条、提拉条、井盖、圆孔、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一橡胶密封垫、第二橡胶密封垫、槽体、插块、导向腔、顶槽、...
- 朱志清叶林安张海波任敏葛春盈鲁水金余娣
- 杭州湾枯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 根据2007年杭州湾枯水期浮游植物调查数据,并结合2004~2006年的调查资料,本论文对杭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杭州湾海域枯水期共鉴定到44种浮游藻类,密度变化范围在1.44×104~7.68×10scell...
- 秦铭俐魏永杰王晓波任敏葛春盈项有堂
-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枯水期
- 文献传递
- 舟山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0
- 2019年
- 以舟山海域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研究区33个采样站位中Zn、Cu、Cd、Pb、Hg、As、Cr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分析评价了其污染分布、来源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舟山海域表层沉积物各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其分布总体呈西高东低、近岸海域高于远岸海域、局部存在高值区的特征。Zn、Cu、Pb、Hg、As、Cr主要受钱塘江、甬江沿岸工农业生产及入海排污口的影响;Cd可能受到海洋沉积环境对重金属在不同环境相转换机制的影响。Cd和Hg是研究区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高值区主要位于杭州湾口外、中街山列岛及长白岛-秀山岛等附近海域。
- 方利江葛春盈蒋红叶观琼唐韵捷谢立峰
- 关键词:舟山海域重金属污染分布潜在生态风险
- 象山港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以行政区划为计划单元,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对象山港海域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控制和排放指标额度优化分配,使得象山港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更具可操作性。研究结果表明,在COD各源强中,水土流失源、畜禽养殖源保持不变,生活源和工业源按一定比例增长,只有奉化、宁海区域海水养殖源需要削减,且削减后的COD源强(容量分配额度)亦能满足该区域今后海水养殖发展的需求,而北仑、鄞州和象山其他3个区域的海水养殖容量分配值则有较大的剩余空间,故在不超过总源强(海水养殖未使用全部源强)的前提下,工业、生活等COD源强可在优化结果的基础上适度增加,从而实现象山港及其周边陆域资源、环境和经济目标的最大化。
- 刘莲陈丹琴任敏葛春盈
- 关键词:象山港行政区划污染物总量控制
- 杭州湾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及分析被引量:22
- 2009年
- 根据2007年杭州湾4月和8月COD、无机氮(DIN)和磷酸盐(DIP)调查数据,并结合1987年以及2004~2006年的调查资料,对杭州湾水体富营养化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杭州湾海域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富营养化状态指数中DIN占优势,其次为COD,这两者起到了绝对性作用。水体营养等级基本为P中等限制潜在性营养(Vp)。通过比较发现,1987年杭州湾已经处于严重富营养状态,枯水期和丰水期其平均富营养化指数分别为22.4和17.8,与2004~2007年相差不大。
- 秦铭俐蔡燕红王晓波魏永杰任敏葛春盈
- 关键词:富营养化潜在性富营养化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浙江海域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研究
- 2021年
- 为全面评估浙江目标海域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于2020年分两批次对浙江海域20个站位点的理化指标和生物学指标进行系统测样调查,并采用改良后的层次分析法对浙江目标海域整体生态环境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目前目标海域水体质量整体保持良好水平,但海域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在贫营养与中度营养间来回波动,部分区域已经出现了富营养化的趋势,需要引起足够的环境关注并加强后续的保护措施。
- 王琼党晨阳葛春盈李政
- 关键词:生态系统综合评估层次分析法
- 杭州湾枯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根据2007年杭州湾枯水期浮游植物调查数据,并结合2004~2006年的调查资料,本论文对杭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杭州湾海域枯水期共鉴定到44种浮游藻类,密度变化范围在1.44×10^4~7.68×10^5’cells/dm^3之间,多样性指数为0.73~2.06之间,聚类分析显示该海域浮游植物基本可以分为4个类群,浮游植物密度与氨氮、硅酸盐及富营养化指数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枯水期杭州湾浮游植物种类数及密度皆呈现上升趋势,而多样性则表现为下降趋势,优势种种类数年际变化波动较大。
- 秦铭俐魏永杰王晓波任敏葛春盈项有堂
-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