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占军
- 作品数:322 被引量:1,512H指数:19
-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盐酸克林霉素胶囊随机开放两周期两交叉的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2023年
- 目的研究健康人群在空腹和餐后单剂量口服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BE)。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单剂量、单中心、自身交叉设计,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健康受试者空腹(n=24)或餐后(n=24)给药后血浆中克林霉素的药物浓度,使用Phoenix WinNonlin软件(Certara USA Inc,7.0)计算药动学参数,使用SAS 9.2软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空腹生物等效性(BE)试验:24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单次空腹服用克林霉素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0.15 g后,Cmax、AUC0-t及AUC0-∞的几何均值的比值分别为92.29%,95.32%和95.59%,90%CI分别为84.12%~101.27%,90.14%~100.79%和90.49%~100.98%,均落在等效区间80.00%~125.00%;餐后生物等效性(BE)试验:24名健康受试者分别高脂餐后服用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0.15 g后,Cmax、AUC0-t及AUC0-∞的几何均值的比值分别为95.79%,100.92%和101.65%,90%CI分别为87.75%~104.56%,93.48%~108.95%和94.09%~109.81%,均落在等效区间80.00%~125.00%。结论两制剂在空腹和餐后条件下,具有生物等效性。
- 贾彩云赵娜宋浩静万青华许玉芳胡义亭郭彩会董占军
- 关键词:克林霉素生物等效性试验药代动力学
- 信息化系统对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9年
- 目的探讨信息化系统对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影响。方法介绍本院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系统的功能,选取本院信息化系统使用前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入组受试者353例,信息化系统使用后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入组受试者295例,收集质控及监查记录,对比信息化系统使用前后各类关键问题发生率,并进行系统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信息化系统的优势及不足。结果使用信息化系统优化了机构管理流程,显著降低访视超窗、数据溯源、合并用药、安全性事件记录与报告及试验药物管理方面的问题发生率。结论信息化系统有助于规范药物临床试验流程,提高药物临床试验质量。
- 孙雪宋浩静郭彩会董占军
- 关键词:信息化系统药物临床试验
- 葡萄糖激酶激活剂多格列艾汀的遴选评价
- 2025年
- 目的:基于《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二版)》对全球首个葡萄糖激酶激活剂多格列艾汀进行快速遴选评价,为医疗机构合理引进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应用《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二版)》的评价方法,对多格列艾汀的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其他属性(包括医保情况、基本药物情况、贮藏条件、药品有效期、全球使用情况和企业信誉度)开展临床综合评价。结果:多格列艾汀的药学特性得分为25分,有效性得分为15分,安全性得分为18.5分,经济性得分为8.2分,其他属性得分为3.5分,总分为70.2分。该药作用机制独特,安全性和经济性良好。但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证据提高其指南推荐地位。该药的遴选评价推荐级别为“强推荐”。结论:本次卫生技术评估可为医疗机构开展新药遴选评价提供技术经验,同时为医疗机构遴选葡萄糖激酶激活剂多格列艾汀提供决策支持。
- 朱晓冉田冬冬张玥冯运佳蔡玥董占军
- 关键词:药物选择合理用药
- 玄麦甘桔中指标性成分血药浓度的UPLC-MS/MS法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建立玄麦甘桔颗粒中指标性成分甘草苷和哈巴俄苷在大鼠血浆中的超高效液相-质谱/质谱定量测定方法,并研究其体内药动学过程。方法色谱柱:菲罗门Kinetex C_(18)柱(50 mm×3 mm,2.6μm);柱温:20℃;流动相为0.1%甲酸(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5μL。采用ESI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负离子模式下检测各成分血药浓度。6只雄性大鼠灌胃玄麦甘桔颗粒药液后分别于给药后0.03、0.08、0.16、0.33、0.67、1、1.5、2、3、4、6、8、12 h,眼内眦取血0.5 mL测定血药浓度,并用DAS 3.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以芦丁为内标,甘草苷、哈巴俄苷的检测范围分别为0.78~50.0 ng/mL(r=0.997 9)和1.66~106.10 ng/mL(r=0.995 8)。方法回收率>82.3%,日内精密度与日间精密度RSD均<8.8%。甘草苷、哈巴俄苷大鼠体内的t_(1/2)分别为(3.46±2.08)、(3.28±1.17)h,C_(max)分别为(27.55±21.12)、(16.28±14.53)μg/L,t_(max)分别为(0.31±0.19)、(0.33±0.18)h,AUC_(0~12 h)分别为(48.82±11.35)、(64.85±46.70)μg·h/L。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玄麦甘桔颗粒2种指标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吴茵魏欣刘洪涛董占军
- 关键词:玄麦甘桔颗粒甘草苷哈巴俄苷药动学
- 呼吸系统疾病吸入粉雾剂的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总结呼吸系统疾病用吸入粉雾剂(DPI)中药物选择、新型辅料、装置研究、吸入技巧等因素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剂型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吸入粉雾剂""吸入装置""呼吸疾病""Dry powder inhaler""Respiratory disease""Inhalation device""Inhalation skill/technique"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5年1月-2015年7月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PubMed、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Wiley Online Library等数据库以及FDA官网中有关吸入粉雾剂的相关文献,对影响制剂疗效的因素进行综述与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筛选出相关文献62篇,其中有效文献35篇。设计DPI时,应将药物的选择、辅料的特性、装置的内部构造、使用技巧等方面协同考虑。药物应选择作用强、持续时间长的新型化合物;辅料应注重粒径、分布、圆整度、表面形态等方面;装置应能诱导足够的湍流通过碰撞将药物粒子解聚,剪切力与湍流是装置的核心;患者的吸入技巧教育也非常重要。
- 马银玲赵锋庞国勋邱志宏董占军
- 关键词:吸入粉雾剂呼吸系统疾病吸入装置
- 索拉非尼和多纳非尼对大鼠体内艾托格列净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索拉非尼、多纳非尼对艾托格列净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B组大鼠分别连续7天灌胃索拉非尼对照溶剂和索拉非尼(100 mg/kg),第7天均灌胃艾托格列净(1.5 mg/kg);C、D组大鼠分别连续7天灌胃多纳非尼对照溶剂和多纳非尼(40 mg/kg),第7天均灌胃艾托格列净(1.5 mg/kg)。于不同时间点从大鼠眼内眦静脉丛取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艾托格列净质量浓度并绘制药-时曲线,应用DAS 2.1.1软件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结果与A组比较,B组艾托格列净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和AUC_(0-∞)均明显增加(P值均<0.05),半衰期(t_(1/2))、平均滞留时间(MRT_(0-t))、MRT_(0-∞)均显著延长(P值均<0.05),清除率(CLZ/F)显著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艾托格列净的AUC_(0-t)、AUC_(0-∞)均显著增加(P值均<0.01),达峰时间(T_(max))、t_(1/2)、MRT_(0-t)、MRT_(0-∞)均显著延长(P值均<0.01),表观分布容积(VZ/F)和CLZ/F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结论索拉非尼和多纳非尼均能影响艾托格列净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明显增加艾托格列净的体内暴露量,临床联合用药时应密切监测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必要时给予剂量调整,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 邓艳茹曹格溪闫彬李颖董占军
- 关键词:索拉非尼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
- 我院抗癫痫药物治疗药物监测分析
-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我院抗癫痫药物的血清药物浓度监测情况,分析影响抗癫痫药物血清浓度的因素,提高抗癫痫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监测的1154例患者抗癫痫药物血清浓度相关数据,对...
- 刘洪涛李颖王琳珊邢晓清董占军
- 关键词:抗癫痫药物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合理用药
- 文献传递
- 黄连羊肝丸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增订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增订黄连羊肝丸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TLC鉴别了胡黄连和密蒙花。用荧光扫描法测定了黄连羊肝丸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通过方法学考察,盐酸小檗碱点样量在0.0208-0.10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盐酸小檗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11%(n=9),RSD为2.01%。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可用于控制黄连羊肝丸的质量。
- 韩桂茹董占军
- 关键词:胡黄连含量测定方法薄层鉴别TLC鉴别RSD
-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系统评价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系统评价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9月),收集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观察组)对比单纯使用丁苯酞氯化钠(对照组)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项RCT,共99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RR=1.21,95%CI=1.14~1.29,P<0.000 01)、痊愈率(RR=1.41,95%CI=1.08~1.83,P=0.01)和显效率(RR=1.35,95%CI=1.14~1.61,P=0.000 5)均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MD=-3.08,95%CI=-4.23~-1.92,P<0.000 01)和无效率(RR=0.31,95%CI=0.21~0.46,P<0.000 0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D=-0.47,95%CI=-0.97~0.03,P=0.06)和不良反应发生率(RR=0.74,95%CI=0.49~1.12,P=0.1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较单纯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更好,且安全性相当。
- 石岩硕要凯青曹格溪赵建群庞国勋董占军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META分析
-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 2024年
- 目的:系统评价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循证学支持。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8月),收集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观察组)对比单用阿替普酶(对照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质量评价,并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RCT研究,包含120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RR=1.18,95%CI=1.12~1.23,P<0.00001)、痊愈率(RR=1.55,95%CI=1.21~2.00,P=0.0006)和显效率(RR=1.27,95%CI=1.07~1.51,P=0.006)均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MD=-2.09,95%CI=-2.84~-1.33,P<0.00001)和无效率(RR=0.28,95%CI=0.18~0.42,P<0.0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6,95%CI=0.69~1.61,P=0.80)。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与单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相比,临床疗效更优,且安全性相当。
- 石岩硕邱学佳曹格溪赵建群庞国勋董占军
- 关键词: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