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启榕

作品数:547 被引量:3,080H指数:2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54篇期刊文章
  • 71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8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03篇骨折
  • 174篇关节
  • 73篇股骨
  • 68篇内固定
  • 57篇膝关节
  • 50篇细胞
  • 49篇韧带
  • 45篇软骨
  • 44篇手术
  • 39篇钢板
  • 37篇腰椎
  • 37篇交叉韧带
  • 36篇关节镜
  • 34篇疗效
  • 30篇固定术
  • 29篇前交叉韧带
  • 28篇螺钉
  • 27篇骨头
  • 26篇关节置换
  • 25篇胸腰椎

机构

  • 442篇苏州大学附属...
  • 50篇苏州大学
  • 39篇苏州医学院附...
  • 26篇苏州医学院
  • 11篇昆山市第一人...
  • 10篇上海大学
  • 8篇南通大学
  • 7篇南京中医药大...
  • 7篇南昌大学第一...
  • 7篇苏州医学院附...
  • 6篇南通市虹桥医...
  • 5篇苏州市第二人...
  • 5篇苏州市第七人...
  • 4篇北京大学
  • 4篇泸州医学院附...
  • 4篇陕西省人民医...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徐州医学院附...
  • 4篇南通市中医院
  • 4篇阜宁县人民医...

作者

  • 541篇董启榕
  • 119篇徐又佳
  • 84篇周海斌
  • 64篇徐炜
  • 60篇沈忆新
  • 53篇成茂华
  • 51篇谢宗刚
  • 38篇周晓中
  • 32篇陈明
  • 29篇陈海南
  • 26篇李柳炳
  • 23篇王培吉
  • 23篇茅泳涛
  • 22篇王向利
  • 20篇严军
  • 20篇汪益
  • 18篇李涧
  • 15篇秦建忠
  • 15篇陆政峰
  • 13篇佘昶

传媒

  • 49篇江苏医药
  • 46篇苏州大学学报...
  • 38篇中华创伤杂志
  • 23篇骨与关节损伤...
  • 2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9篇中国组织工程...
  • 18篇苏州医学院学...
  • 17篇中国矫形外科...
  • 15篇中华骨科杂志
  • 14篇中华创伤骨科...
  • 14篇第八届全国创...
  • 13篇中华显微外科...
  • 10篇中国修复重建...
  • 10篇中国血液流变...
  • 10篇第七届全国创...
  • 9篇医用生物力学
  • 9篇中华医学杂志
  • 7篇中国骨与关节...
  • 6篇实用骨科杂志
  • 6篇山东医药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8篇2018
  • 17篇2017
  • 15篇2016
  • 27篇2015
  • 32篇2014
  • 22篇2013
  • 38篇2012
  • 35篇2011
  • 27篇2010
  • 34篇2009
  • 52篇2008
  • 36篇2007
  • 30篇2006
  • 20篇2005
  • 22篇2004
  • 20篇2003
5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髋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
目的观察自体植骨,钛合金网杯重建髋臼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9年2月,15例髋臼骨缺损,男3例,女12例,年龄35~82岁,平均65.3岁。髋臼骨缺损为AAOSⅠ型(节段性缺损)3例,Ⅱ型(腔性缺损)...
董启榕王向利徐又佳周海斌陈海南郑祖根
前臂离断合并2~5指完全离断再植成功一例被引量:4
2007年
患者男,18岁。工作时被冲床压伤1h于2005年6月8日急诊入院。检查见右前臂中段完全离断,右手示、中、环、小指近节中段以远完全离断,离断组织有皮下瘀斑。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即在全身麻醉下行清创再植术,手术分两组同时进行,一组再植前臂段:清创后在离断前臂远近端找出尺、桡动脉及伴行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皮下浅静脉3条;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浅支及骨间后神经以及伸屈肌腱等并分别予以标记。结扎骨间后血管;将尺、桡骨分别缩短约1.5cm,骨折复位后分别以6孔钛质钢板固定。以2-0无损伤缝针线缝合前臂伸肌(腱)和屈肌(腱)。在放大10倍手术显微镜下,用8-0无损伤缝针线吻合尺、桡动脉,动脉通血后再用8-0无损伤缝针线吻合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皮下浅静脉3条及尺、桡动脉伴行静脉各1条。均1次通血成功,观察再植前臂及手掌血液循环良好,手指残端的动脉搏动及出血均良好。用6-0无损伤缝针式打印机线缝合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浅支及骨间后神经(外膜法)。并在组织前臂作减张口以利渗出减压。另一组再植2~5指:将2~5指骨折复位后以1.2mm克氏针贯穿固定,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和8字法缝合加固)缝合2~5指指深、浅屈肌腱和指伸肌腱远近断端。然后在放大10倍手术显微镜下以10-0无损伤缝针吻合示、中、环、小指两侧指固有动脉(共8条),并分别修复4根指背浅静脉,2—5指两侧指神经以9-0无创尼龙线作端端缝合(外膜法)。再植共历时19.5h,术中用全血800ml,血管吻合后均1次通血成功;备再植段血液循环良好。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活血解痉药物等,术后1周缝合减张口,术后2周拆线,伤口愈合良好。复查X线片示骨断端对合良好。
王培吉周凯龙江波董启榕
关键词:完全离断再植改良KESSLER法骨间后神经肘正中静脉桡神经浅支
膝关节损伤的MRI诊断价值
董启榕
绝经后女性股骨头铁含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检测股骨颈骨折绝经女性股骨头骨铁含量,结合骨密度、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骨代谢指标,探讨骨组织铁含量与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10例绝经后女性脆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行走跌倒6例、扭伤跌倒4例)为绝经组,年龄56~87岁,平均72.6岁;6例年轻女性暴力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车祸伤4例、骑车摔倒1例、高处坠落1例)为对照组,年龄19~43岁,平均31岁。2组患者均为住院、单发、非开放性骨折,入院检查无炎性反应,既往无病理性铁过载史。2组入院后均检测血清铁代谢和骨代谢指标,术中留取骨组织行骨铁含量测定和骨组织铁染色,术后均行腰椎和髋部(健侧)骨密度检查。结果绝经组髋部和L1-4BMD值、铁蛋白(FER)、25羟基维生素D(25-OH)均大于参考值范围;对照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绝经组骨铁含量均值为(88.9±47.2)μg/g,血清FER均值为(234.3±91.70)ng/mL,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均值为(643.4±284.3)pg/m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均值为(3.4±0.73)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5±12.7)μg/g,(69.6±42.5)ng/mL,(254.3±129.9)pg/mL,(2.3±0.4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髋部BMD均值为(0.63±0.11)g/cm2、L1-4BMD均值为(0.87±0.10)g/cm2,均低于对照组的(0.88±0.67)g/cm2和(1.06±0.18)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组织普鲁士蓝+HE染色后可见条絮状骨小梁结构,绝经组骨小梁区可见特异性铁元素沉积,对照组骨小梁区未见明显铁元素沉积;2组骨小梁之外区域均有散在特异性铁元素沉积。绝经组骨铁含量与血清FER呈正相关(r=0.966),与髋部BMD值呈负相关(r=-0.820)。结论绝经后女性易发生铁代谢及骨代谢异常,骨铁水平升高、骨量减少和骨铁含量增加可能是导致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王兵赵环姜习凤艾红珍钱志远张林林董启榕徐又佳
关键词:绝经女性骨密度
一种蚕丝蛋白基人工韧带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蚕丝蛋白基人工韧带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韧带修复材料包括支架和衬纬纱,所述支架由天然桑蚕丝采用双轴向衬纬经编构成;衬纬纱为再生桑蚕丝素蛋白长丝和再生桑蚕丝纳米纤维纱线。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
吴惠英茅泳涛左保齐董启榕张锋
文献传递
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增殖后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7
2000年
目的 :用组织工程的方法将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增殖后植入软骨缺损 ,观察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抽取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增殖后 ,将其与Ⅱ型胶原凝胶相结合 ,植入到兔膝关节实验性关节软骨缺损中 ,对照组的缺损分别置入与髓腔血混合的Ⅱ型胶原凝胶、单纯Ⅱ型胶原凝胶或不作任何处理 ,术后 4、8、12周取材观察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术后 4周 ,实验组的缺损由透明样软骨样组织充填 ,术后 12周 ,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基本修复 ;在对照组缺损 ,软骨下骨在术后 12周亦基本修复 ,但表层软骨主要由纤维组织修复。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来源丰富 ,采集方便 ,经体外培养增殖后 ,足量的未分化细胞与Ⅱ型胶原凝胶载体相结合 ,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较好。
董启榕戴涟生郑祖根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增殖关节软骨缺损
自体骨或硫酸钙人工骨结合MC+~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融合中的应用:疗效及并发症比较被引量:5
2010年
背景:自体骨在颈椎植骨融合术中应用最早、最多,但其来源有限,同时也带来供骨区感染、出血、术后疼痛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新型植骨融合材料的使用,使上述并发症得以避免或减少。目的:比较MC+?椎间融合器结合自体骨与硫酸钙人工骨在颈椎前路融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08-01/12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34个节段实施前路椎间盘摘除、椎体融合术,取颈前斜切口3.0~4.0cm,切除椎间盘及后纵韧带,保留终板,自体骨组椎间融合器填充自体髂骨松质骨,硫酸钙组椎间融合器填充Wright公司OsteoSet人工骨,结合固定嵌片使用。以术后X射线片和JOA评分及术后Odom’s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与结论:两组共26例患者(34个节段)全部获得随访,术后两组JOA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临床疗效评定(Odom’s标准)优良率,硫酸钙组高于自体骨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人工骨组融合率比自体骨组低,但12个月时两组融合率均为100%。硫酸钙组术后6个月前凸角丢失较自体骨组多0.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硫酸钙结合MC+?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骨结合MC+?椎间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一致,但硫酸钙人工骨可以有效避免取骨区并发症。
陈同磊成茂华沈忆新言湛军连晓宁董启榕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硫酸钙人工骨硬组织植入物
VEGF在低剂量X线照射后的大鼠后肢缺血模型中的表达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新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细胞因子,而低剂量照射对VEGF有促进作用,因而本研究拟通过探讨低剂量X线照射后的大鼠后肢缺血模型血管新生以及血清中的VEGF的变化来解释低剂量X照射促进大鼠缺...
顾军周晓中宋祥胜董启榕
文献传递
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力学性能变化的有限元分析及磷酸盐干预效应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膝关节不稳早期软骨下骨力学性能的改变及二磷酸盐的干预作用,以探讨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早期软骨下骨力学性能的改变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组(24只)、二磷酸盐组(24只)、对照组(12只)。采用兔关节不稳模型(切断前交叉韧带)右膝造模。二磷酸盐组每天皮下注射二磷酸盐(利塞磷酸钠)0.01mg/kg,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等渗盐水皮下注射。分别于术后4,12周空气栓塞处死动物,其中模型组12只,二磷酸盐组12只,对照组6只。分别切取保留关节面上下各2cm骨的手术侧膝关节,进行大体评分。后行Micro—CT检查,得到二维图像文件,导入Mimics软件中进行拟合,并导人到Ansys中进行有限元处理。结果造模后4周,模型组、二磷酸盐组、对照组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F)、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EM)、反应力(reBction force,RF)、平均Von Mises应力参数均下降,模型组较二磷酸盐组、对照组低(P〈0.01);二磷酸盐组与对照组比较也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较二磷酸盐组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二磷酸盐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周时模型组BVF、BMD明显增加,EM、RF、VonMises应力较对照组和二磷酸盐组低(P〈0.01);二磷酸盐组亦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12周与4周各参数比较,BVF、BMD、EM、RF、VonMises应力均升高(P〈0.01)。结论膝关节不稳早期软骨下骨发生力学性能改变,早期弹性模量明显降低,后期升高。表明关节不稳早期软骨下骨力学性能的改变可能和异常应力引起的骨吸收有关,而二磷酸盐可通过抗骨吸收明显提高软骨下骨的弹性模量。
陈海南董启榕姜伟杨侃
关键词:骨关节炎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生长因子浓度和添加方式对兔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
2005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bFGF和TGF-β1、bFGF不同添加方式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兔间充质干细胞(MSCs),梯度离心,分离培养。取第4代细胞,分别添加不同浓度bFGF(0、10、50、80、100ng/ml)及序贯或同时加入TGF-β1、bFGF。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吸光值。结果各组细胞形态无显著差异。高浓度bFGF及序贯加入TGF-β1、bFGF,吸光值测定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bFGF浓度增加,促增殖作用加强。序贯添加TGF-β1、bFGF,小剂量可明显促进细胞增殖。
谢宗刚董启榕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增殖
共5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