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慧峪

作品数:55 被引量:20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污染
  • 8篇饮用水
  • 8篇消毒副产物
  • 7篇饮用
  • 7篇污泥
  • 5篇有机物
  • 5篇树脂
  • 5篇污染物
  • 4篇剩余污泥
  • 4篇水处理
  • 4篇水质
  • 4篇污水
  • 4篇离子
  • 4篇降解
  • 3篇亚硫酸
  • 3篇厌氧
  • 3篇源水
  • 3篇水源
  • 3篇酸根
  • 3篇紫外

机构

  • 53篇中国科学院生...
  • 11篇广西民族大学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 7篇北京建筑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浙江工业大学
  • 3篇天津大学
  • 3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青岛大学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武汉纺织大学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北京城市学院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核工业北京地...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4篇董慧峪
  • 36篇强志民
  • 11篇刘绍刚
  • 4篇侯嫔
  • 3篇尹澄清
  • 3篇刘敏
  • 3篇汪鲁
  • 2篇王亮
  • 2篇章丽萍
  • 2篇刁开盛
  • 2篇谭学才
  • 2篇杨海燕
  • 2篇王为东
  • 2篇杜寒春
  • 2篇季民
  • 2篇马亚红
  • 2篇赵芳
  • 2篇李振林
  • 2篇李庭刚
  • 1篇於建明

传媒

  • 16篇环境科学学报
  • 10篇环境化学
  • 8篇环境工程学报
  • 4篇环境科学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年份

  • 5篇2024
  • 10篇2023
  • 7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步实现污水脱氮除磷、剩余污泥减量和磷资源回收的方法以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步实现污水脱氮除磷、剩余污泥减量和磷资源回收的方法以及装置。该装置包括A/A/O单元、臭氧处理单元和磷回收单元;臭氧处理单元包括相连接的臭氧反应器和臭氧发生器;磷回收单元包括磷释放池、前沉淀池、磷回收池...
强志民汪鲁董慧峪
文献传递
亚硫酸氢根活化高锰酸根氧化富里酸对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考察了高锰酸钾/亚硫酸氢钠(PM/BS)氧化体系对天然有机物(NOM)组分富里酸(FA)的结构变化及消毒副产物(DBPs)生成势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总有机碳(TOC)、三维荧光光谱对FA结构变化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经PM/BS预氧化之后,PM的光谱特征峰及FA的荧光强度峰均消失.三氯甲烷(TCM)及二氯乙腈(DCAN)分别是FA生成的主要的含碳及含氮类DBPs.在PM单独氧化中,TCM与DCAN的浓度随PM投加量的增大都呈现先略微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在PM/BS体系中,随着PM/BS投加量的增大,TCM的浓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DCAN的浓度则显著上升.反应pH也显著影响FA的DBPs生成势,在PM体系中,除TCM和DCAN外其他DBPs(1,1-二氯丙酮(1,1-DCP)、1,1,1-三氯丙酮(1,1,1-TCP)、三氯乙腈(TCAN)、三氯硝基甲烷(TCNM))浓度总体随pH的增大而下降.在PM/BS体系中,随着pH的升高,C-DBPs及N-DBPs总浓度总体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pH 7.5时达到最大值.在pH 7.5时,无预氧化的条件下生成的TCM浓度约为100.7μg·L^-1,DCAN浓度约为7.5μg·L^-1;在PM预氧化条件下二者浓度分别为127.5μg·L^-1和9.7μg·L^-1;而在PM/BS预氧化条件下生成的TCM高达217.1μg·L^-1,DCAN为9.3μg·L^-1.PM/BS氧化工艺在加速降解微量有机物的同时,亦将改变NOM结构,进而有可能提升NOM的DBPs生成势,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予以关注.
徐垒谢锐莉董慧峪袁向娟李津强志民
关键词:富里酸消毒副产物预氧化
蒽醌-2,6-二磺酸盐强化酶电解池还原脱氯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采用氧化还原介质强化酶电解池(EEC)还原脱氯性能,结果发现,蒽醌-2,6-二磺酸盐(AQDS)、吩嗪-1-甲酰胺(PCN)、氰钴胺(CNB12)和核黄素(RF)均可明显提高EEC系统还原脱氯性能,二氯甲烷(DCM)脱氯率从57%分别提升至81%、72%、86%、84%.考虑到经济成本,选择AQDS作为氧化还原介质进行强化EEC系统还原脱氯性能.在EEC阴极中,AQDS被还原成AH_(2)QDS,可直接与DCM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不能作为脱卤酶辅酶提高DCM脱氯率.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是脱卤酶的天然辅酶,AQDS加速GSH消耗,且抑制GSH再生.此外,AQDS提升了EEC系统的库仑效率,这意味着更多电子参与了AH_(2)QDS生成.因此,可以推测AQDS是通过直接还原作用强化EEC系统脱氯性能.AQDS-EEC系统的最佳pH值、温度、外加电压分别为7、35℃、-1.2 V vsAg/AgCl.
胡俊吴朦汤育炜於建明於建明董慧峪
关键词:还原脱氯
紫外高级氧化工艺降解水溶液中的人工甜味剂被引量:2
2020年
人工甜味剂(ASs)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水体中被广泛检出,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糖精(SAC)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紫外/过氧化氢(UV/H2O2)和UV/过硫酸盐(PS)两种高级氧化工艺(AOPs)降解SAC的动力学、影响因素、矿化率、转化产物和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单独的UV、PS和H2O2对SAC的去除效果有限(去除率<5%),UV/H2O2和UV/PS工艺对SAC的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99%)且降解符合伪一阶动力学,速率分别为0.38 min^-1和0.09 min^-1.降低溶液pH值、增大PS浓度均可促进SAC降解;但随着H2O2浓度的升高,SAC降解效率先增加后减小.相比UV/PS工艺,UV/H2O2工艺降解SAC的矿化率更高(可达43%).产物鉴定结果表明,两种UV-AOPs氧化降解SAC均会生成开环产物,表明反应会破坏SAC分子中的N-S结构.此外,UV/H2O2工艺更易生成羟基化产物,二聚体产物仅在UV/PS工艺中被检测到.
段书乐马婧捷党宁黄艳超董慧峪侯嫔强志民
关键词:糖精紫外过硫酸盐降解路径
利用固相碳源去除养殖海水中硝酸盐的方法及装置
一种利用固相碳源去除养殖海水中硝酸盐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将固相碳源与种泥混合后对种泥中的菌种驯化使其在固相碳源表面形成生物膜,完成菌种驯化;将该表面形成生物膜的固相碳源与待处理养殖海水反应后即完成了对所述待处理养殖海...
强志民王鹰瀚董慧峪
文献传递
活性污泥工艺中微量污染物生物降解机制研究进展
2019年
活性污泥工艺对微量污染物的去除已成为近年研究热点,对削减微量污染物具有重要意义。微量污染物在活性污泥工艺中通过微生物代谢和共代谢作用被降解,其降解途径受氧化还原等基本工况条件影响。探讨了以微量污染物为碳源的异养降解、脱氮过程共代谢降解、厌氧降解等降解机制及研究进展,从降解路径、参与微生物及酶、中间产物等角度,对不同代谢过程中微量污染物的降解进行解析。好氧异养代谢和硝化过程共代谢对微量污染物降解贡献较大,缺氧反硝化过程及厌氧代谢过程能降解少量好氧过程难以降解的微量污染物。未来应从优化工艺组合及构建降解模型的角度着手,研究微量污染物在活性污泥工艺中的降解动力学、中间产物及生物毒性。
王亮董慧峪董慧峪
关键词:微量污染物生物降解降解机制
松香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改性沸石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性能被引量:11
2015年
以松香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N,N-三甲基-N-松香基氯化铵,TAAC)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得到TAAC改性沸石并进行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表征.考察了TAAC改性沸石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如粒径、改性剂投加量、温度、pH值等,结果表明这一改性能显著地提高沸石对刚果红的吸附量;在pH值4.0—10.0范围内,CR的吸附量随着pH值增加而下降;反应温度从20℃上升至40℃,TAAC改性沸石对CR的吸附容量有所下降.TAAC.改性沸石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较好的描述TAAC改性沸石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过程,其最大吸附容量为78mg·g-1(pH6.0,T=20℃).热力学分析表明,TAAC改性沸石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是自发和放热的过程,是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共同作用的过程,其吸附机制主要为静电吸引、氢键和芳香基的疏水作用.TAAC改性沸石吸附刚果红后可通过NaOH再生,且随着NaOH浓度的增加到0.1mol·L^(-1),其解吸率明显增大.
赵芳马亚红李振林董慧峪杜寒春刘绍刚刁开盛雷福厚谭学才
关键词:改性沸石刚果红
5种卤代乙酰胺类消毒副产物对小鼠淋巴瘤细胞Tk基因致突变性研究
2016年
卤代乙酰胺类(HAc Am)消毒副产物(DBPs)是饮用水中新兴含氮类DBPs之一。为探究HAc Ams的致突变性,选择小鼠淋巴瘤细胞作为受试细胞,分别考察了一氯代乙酰胺、二氯代乙酰胺、三氯代乙酰胺、一碘代乙酰胺、二碘代乙酰胺(DIAc Ams)共5种HAc Ams对小鼠淋巴瘤细胞Tk基因突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5~20μmol·L^(-1)暴露浓度下,5种HacAms类DBPs对小鼠淋巴瘤细胞呈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性,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细胞毒性增强。暴露4 h后,5种HacAms中只有DIAc-Ams呈现出显著的致突变性(暴露剂量高于5μmol·L^(-1)),且以小集落为主。上述研究结果为研究HacAms对哺乳动物细胞的致突变作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袁婷婷王新亮董慧峪
关键词:小鼠淋巴瘤细胞突变分析
松香基三烯丙酯交联聚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对水中Pb(Ⅱ)、Cd(Ⅱ)和Cu(Ⅱ)的吸附性能与机制被引量:4
2022年
以自制的松香基三烯丙酯(triallyl maleopimarate,TAMP)为交联剂,通过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松香基三烯丙酯交联聚合树脂(triallyl maleopimarate-acrylic copolymer,TAMPA),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N_(2)吸附脱附曲线和热重(TG)分析等方法对其物理化学结构及热稳定性等进行表征,采用批量吸附实验探讨了TAMPA投加量、溶液pH、温度、接触时间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TAMP树脂对Pb(Ⅱ)、Cd(Ⅱ)和Cu(Ⅱ)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为2.0~5.0,TAMPA树脂对Pb(Ⅱ)、Cu(Ⅱ)和Cd(Ⅱ)吸附量呈先增大后平缓的趋势,pH=5.0为最大值.随着离子溶液的增加对TAMP树脂去除重金属离子有抑制作用;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模型;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TAMPA对3种重金属的吸附;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其能自发对相关金属离子进行吸附.以EDTA为洗脱剂,重复再生3次后TAMPA仍有可观的吸附性能.结合XPS和量子化学计算模拟结果,提出了TAMPA对Pb(Ⅱ)、Cd(Ⅱ)和Cu(Ⅱ)的吸附作用机制,主要为重金属离子与材料基体中的C=O氧配位螯合作用.
张丹丹刘绍刚刘绍刚董慧峪王荣臻刘雪虎刘敏刁开盛
聚马来酸酐树脂的制备及其对水中环丙沙星的吸附行为和机制被引量:1
2021年
通过沉淀聚合法合成聚马来酸酐树脂(Polymaleic Anhydride Resin,PMA),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分析(BET)和热重(TG)分析对PMA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PMA对水中环丙沙星(CPX)进行吸附去除,系统研究了原料配比、PMA投加量、pH、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因素对CPX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在2.0~5.0范围内,PMA对CPX的去除效果随着溶液pH的增加而快速升高,在5.0~10.0之间呈小幅下降趋势;离子强度的存在对PMA去除CPX的行为总体上表现为抑制作用;PMA对水中CPX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PMA对水中CPX的吸附过程,理论最大吸附量为77.06 mg·g^(-1)(pH=5.0、25℃);吸附热力学分析表明,PMA对水中CPX的吸附是自发吸热的过程,属于物理吸附;吸附再生实验表明,0.2 mol·L^(-1)NaOH溶液是PMA的优选洗脱液,经过5次吸附⁃脱附循环后,对CPX仍具有稳定的吸附性能,可多次循环使用;最后,利用化学计算从微观上明确PMA的羰基O与CPX的羧基H的氢键对吸附起主要作用,而静电引力对吸附性能影响很小.
董佳伟刘雪虎黎璋焰董慧峪王莉敏丁宁刁开盛刘绍刚
关键词:环丙沙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