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萼良

作品数:74 被引量:132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理学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建筑科学
  • 9篇机械工程
  • 9篇航空宇航科学...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模态
  • 8篇载荷
  • 6篇动载
  • 6篇动载荷
  • 6篇统计特征
  • 6篇连接件
  • 6篇螺栓
  • 6篇螺栓连接
  • 6篇模态试验
  • 6篇复合材料
  • 6篇复合材
  • 4篇频响
  • 4篇相机
  • 4篇模态参数
  • 4篇模态空间
  • 3篇代数
  • 3篇等效
  • 3篇亚胺
  • 3篇印模
  • 3篇有限元

机构

  • 74篇东南大学
  • 8篇南京理工大学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莆田学院
  • 2篇南通大学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西安飞行自动...
  • 1篇北京临近空间...
  • 1篇丹阳市中医院
  • 1篇贵州风雷航空...
  • 1篇北京空天技术...

作者

  • 74篇董萼良
  • 37篇费庆国
  • 17篇姜东
  • 16篇李彦斌
  • 15篇吴邵庆
  • 14篇何小元
  • 9篇康新
  • 7篇黄跃平
  • 6篇陈强
  • 5篇顾成军
  • 5篇廖东斌
  • 4篇杨福俊
  • 4篇何顶顶
  • 4篇张培伟
  • 4篇汪凤泉
  • 3篇姜益军
  • 3篇刘根娣
  • 3篇林保平
  • 3篇迟佳囡
  • 3篇廖涛

传媒

  • 3篇振动.测试与...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3篇振动与冲击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计量学报
  • 2篇光学学报
  • 2篇应用科学学报
  • 2篇江苏建筑
  • 2篇固体火箭技术
  • 2篇机械制造与自...
  • 2篇江苏省力学学...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实验力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桥梁建设
  • 1篇光子学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噪声与振动控...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9篇2019
  • 10篇2018
  • 9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激光测量法在大跨径桥梁静态检测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研究激光测量大跨径桥梁挠度和转角的测量法.激光测量法利用激光良好的方向性,将桥梁测点的位移(挠度和转角),转化为激光光斑中心的位置改变.通过高像素数码相机记录光斑图像,并用相关软件转化为灰度图像,利用灰度重心法和...
廖东斌顾成军姜益军黄跃平董萼良
关键词:大跨径桥梁数码相机数字图像灰度图像
文献传递
肱骨髁间骨折双钢板固定方法的实验研究
肱骨髁间骨折是成人髁部骨折的常见类型,属于关节内骨折。内上髁骨折或骨骺分离现象极为常见,常可引起神经损伤。外上髁在肱骨下端外侧,较内上髁略小,隆起程度不如内侧的陡峭。患者在伸肘时位手掌扑地,或屈肘时位肘下撞地,使肱部骨接...
董萼良迟佳囡武子靖付广龙蔡浩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生物力学
文献传递
噪声激励下典型复合材料铆接结构的声固耦合分析
2017年
针对CVI工艺下复合材料典型铆接板,提出一种适合复杂模型动力学分析的建模方法:采用Bush和RBE2的组合单元模拟铆钉连接,将板间的弱非线性接触力转化为接触刚度,建立该复合材料铆接板的有限元模型。同时,基于有限元-间接边界元法推导了考虑接触力的声固耦合动力学方程,开展了该复合材料铆接板在随机噪声激励下的声固耦合分析,并探讨界面接触对声固耦合系统固有特性和动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界面接触模型比界面刚接模型更为准确;刚接模型会增大复合材料铆接板连接界面的局部刚度,使得结构的固有频率偏高,响应峰值向高频处移动;考虑接触对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影响较大,对应力响应影响较小。
廖涛李彦斌吴邵庆费庆国董萼良滕堪
关键词:铆钉连接复合材料声固耦合
一种随机动载荷空间分布及统计特征的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随机动载荷空间分布及统计特征的识别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步骤:S1.开展模态试验,获取结构的模态参数,包括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S2.将结构随机振动响应利用模态振型展开,获取结构在模态空间的动响应;S3.利...
吴邵庆费庆国李彦斌陈强董萼良
文献传递
动态力学热分析法测定合成薄膜的力学性能被引量:3
2003年
讨论了动态力学热分析测试方法 ,并利用强迫非共振拉伸模式测定了厚度为 37μm的聚酰亚胺 /二氧化硅合成薄膜的力学性能。文章给出了测得的动态杨氏模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
董萼良康新林保平何小元汪凤泉
关键词:力学性能杨氏模量材料改性
数字图像分析用于下颌后磨牙及其桩核修复体被引量:4
2006年
将下颌后磨牙及其桩核修复体包埋于复合树脂模拟的牙周组织中,形成18 mm×16 mm×22 mm的包埋块,利用数字化光学测试手段得到两者在垂直载荷作用下的位移和应变,并对其进行了力学分析.结果表明:(1)在同级载荷作用下,桩核修复体的应变大于原始牙,建议避免使用过大的咀嚼力;(2)桩核修复体虽然充分利用残根的生理几何特征,但分散牙体传递的力却是一个渐进过程;(3)光测技术为口腔医学领域提供了另外一种有效的分析途径.
王伟刘根娣董萼良何小元
关键词:桩核修复
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种内固定方式的载荷-应变与位移(英文)被引量:24
2011年
背景:很多临床报道认为"双钢板"方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是较为理想的方法,但对于放置方式一直存在争议。目的:比较肱骨髁间骨折应用双钢板固定时,3种不同放置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18具防腐肱骨标本,制成肱骨远端"T"型髁间骨折模型,在髁间骨折线两侧各贴2个(共4个)应变片。随机予以背侧双钢板固定、垂直双钢板固定、平行双钢板固定,在压缩载荷下,对3种内固定方式进行应变、位移、刚度的测试。结果与结论:①从载荷-位移数据中可以看到:当载荷低于500N时,3种内固定方式位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500N时,平行双钢板压缩位移小于背侧双钢板固定、垂直双钢板固定(P〈0.05)。②3种内固定应变较小的是平行双钢板固定,另两种钢板固定方式应变较大,前者与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内外髁的应变大于髁间应变,外髁的应变最大。当载荷低于300N时,3种内固定方式的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300~500N外力的载荷下轴向压缩刚度以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最高,背侧双钢板和垂直双钢板较低,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由此可见,同等载荷下,平行钢板固定效果最佳,垂直钢板固定和背侧钢板固定之间无差异。
蔡浩倪晓晖董萼良盛国庆秦玉星王友华
关键词:肱骨骨折内固定器钢板生物力学
锚索的现场拉拔试验研究
本研究是基于惠莞高速公路惠州段的一高边坡,该边坡采用压力分散型锚索支护,通过锚索的支护,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得到改善和提高。由于锚索在岩体介质中受力复杂多变,因此其锚固能力的计算十分困难。工程中常用拉拔试验来确定锚固能...
张彬董萼良
关键词:预应力锚索拉拔试验拉拔力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含铰结构非线性参数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含铰结构非线性参数识别方法,包括用一种非线性模型来描述含铰结构中铰链的非线性特性,建立铰链结构的动力学模型,得到含铰结构的M、K、C方程;将含铰结构的M、K、C方程转化为非线性的代数方程组;...
姜东周李真辉费庆国曹芝腑董萼良
文献传递
桥梁静载试验中梁截面挠度的激光测试方法被引量:6
2006年
提出了一种大型桥梁结构截面挠度测量的光学方法。在桥塔架设一个自准直激光器,桥梁的待测截面设置接收屏,利用数码摄像机拍摄接收屏接收到的动静态激光光斑图像。通过标定及图像中心法处理,可以计算出所测截面的挠度。该方法在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动静载试验的静态挠度测试中作为补充方法在南汊悬索桥的L/8截面得以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激光摄影测试与全站仪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董萼良黄跃平何小元汪凤泉
关键词:静载试验挠度激光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