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家麟

作品数:16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巨噬细胞
  • 4篇抗体
  • 3篇沙门菌
  • 3篇鼠伤寒
  • 3篇结核
  • 3篇结核分枝杆菌
  • 3篇分枝杆菌
  • 3篇杆菌
  • 2篇蛋白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学
  • 2篇伤寒沙门菌
  • 2篇生物安全
  • 2篇鼠伤寒沙门菌
  • 2篇重链
  • 2篇教育
  • 2篇抗原
  • 2篇教学
  • 2篇过氧化

机构

  • 14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肺科医...
  • 1篇上海市血液中...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科学院
  • 1篇国家建筑工程...

作者

  • 15篇蔡家麟
  • 12篇潘欣
  • 6篇李晗
  • 6篇吴鉴今
  • 5篇王颖
  • 4篇陈龙
  • 4篇廖万清
  • 3篇李广波
  • 2篇潘伯驹
  • 2篇陈敏
  • 2篇曾思良
  • 1篇夏立亮
  • 1篇孙琰
  • 1篇赵子夜
  • 1篇蓝乐夫
  • 1篇刘培培
  • 1篇曹洁
  • 1篇方伟
  • 1篇沈下贤
  • 1篇杨光

传媒

  • 5篇微生物学杂志
  • 2篇生命科学
  • 2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上海高教研究

年份

  • 4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1篇199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肌动蛋白结合脂筏促进巨噬细胞摄入土拉弗朗西斯菌被引量:2
2011年
观察土拉弗朗西斯菌LVS借助脂筏以肌动蛋白为动力被鼠巨噬细胞摄入的过程。细胞胆固醇用菲律平Ⅲ染色,结合神经节苷酯GM1的霍乱毒素B亚基用键合了Alexa 594的兔抗霍乱毒素B亚基二抗显色;肌动蛋白用键合了Alexa 594的鬼笔环肽显色。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脂筏成分中的胆固醇、神经节苷酯GM1均可与细菌共定位;胆固醇可与肌动蛋白共定位。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细菌可离开脂筏。离开脂筏的细菌囊泡可与肌动蛋白共定位。这些发现提示肌动蛋白与脂筏结合,在弗朗西斯菌早期进入巨噬细胞期间发挥重要作用。
潘欣曾思良蔡家麟吴鉴今杨光黄通来
关键词:巨噬细胞土拉弗朗西斯菌脂筏胆固醇肌动蛋白
使用Glo Germ开展生物安全教育初探被引量:2
2011年
为提高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学员生物安全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入Glo Germ作为可视化教学工具,直观生动地让学员在设定的实验场景中了解模拟"病菌"的传播过程,学习污染控制技术。该举措通过师生的互动,提高了本科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潘欣蔡家麟李晗陈龙吴鉴今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GERM生物安全教育
结核分枝杆菌融合抗原Rv3914-6His的原核表达、纯化与抗原性检测被引量:2
2013年
血清学诊断是目前临床诊断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用原核表达并鉴定了系列结核分枝杆菌抗原融合蛋白Rv1908c-6His、Rv0733-6His、Rv0899-6His、Rv1411c-6His和Rv3914-6His,并以此包被酶标板,以Rv2031c-6His为阳性对照,采用间接ELISA方法比较了34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与3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IgG水平。结果显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中针对Rv1411c-6His、Rv3914-6His和Rv2031c-6His的Ig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其中Rv3914-6His的AUC值(0.786 7)略高于目前临床应用的类似于16 ku的抗原Rv2031c-6His(AUCRv2031c=0.754),提示Rv3914抗原可能是结核病血清诊断的新的候选标志物。
蔡家麟潘欣王颖陈敏廖万清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表达纯化抗原血清学诊断
特异性抗结核分枝杆菌抗原重链可变区胞内抗体的制备、分析与应用
近年来用基因工程方法从软骨鱼和骆驼科动物中克隆到的单域抗体(single-domainantibody,sdAb)具有无轻链、单一重链可变区保留了完整的抗原结合活性的特征。这类单域抗体具有分子小、稳定性高、体内组织渗透性...
蔡家麟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胞内抗体血清学
巨噬细胞感染鼠伤寒沙门菌后NO表达及与胞内菌增殖的关系
2011年
目的探讨鼠巨噬细胞RAW264.7在感染鼠伤寒沙门菌野生株(ATCC 10248)后细菌在细胞内的增殖过程。方法分别采用鼠伤寒沙门菌活菌和灭活菌(细菌:细胞比例为20∶1)感染鼠巨噬细胞,于感染1、4、8、12、24 h时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iNOS mRNA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计数感染细胞内细菌数量;采用0.1%Triton X-100 PBS裂解活菌,计数感染细胞活菌数量。结果活的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后,在前12 h细菌细胞内持续增殖;活菌和灭活菌感染均能引起感染的巨噬细胞iNOS mRNA表达增加(P均<0.05),尤以灭活菌感染者为著;细菌感染后细胞内NO生成增加(P均<0.05)。结论鼠伤寒沙门菌感染能有效促进鼠巨噬细胞iNOS表达,细胞内活的鼠伤寒沙门菌可抑制细胞iNOS表达及NO生成。
李广波潘欣李晗蔡家麟赵子夜吴鉴今
关键词:鼠伤寒沙门菌巨噬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实时定量RT-PCR一氧化氮
重链抗体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前景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重链抗体(heavy chain antibody,HcAb)是存在于骆驼和鲨鱼类动物体内,轻链天然缺失,只有重链组成的新型抗体分子。重链抗体和普通的抗体相比虽然缺失了轻链,但是依然保留结合抗原的能力。通过基因工程的改造获得仅有可变区,但保留结合能力的新型工程抗体——单域抗体(single-domain antibody),也被称为纳米抗体(nanobody),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小、稳定性高、易表达等优点;同时,克服了人源抗体改造后亲和力降低、易聚集等缺点,成为抗体药物研究领域的新型抗体分子。
蔡家麟夏立亮潘欣王颖
关键词:抗体药物
基于“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排队论教学模式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基于“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排队论教学模式研究□蔡家麟一、引言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途径。长期以来,由于习惯和偏见,存在着一种片面观点,认为大学教师只要熟悉教学内容,专业知识渊博,就能教好学生,教学法的研究并不重要。...
蔡家麟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程结构排队论高等教育
结核分枝杆菌Rv0733-6His抗原羊驼单域重链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2013年
单域重链抗体是目前中和胞内病原体抗原的重要分子之一,研究以结核分枝杆菌Rv0733-6His融合抗原为靶标,对羊驼非免疫单域重链抗体库进行了3轮淘洗,通过ELISA和测序方法,从1 024个克隆中筛选出10个独立单域重链抗体序列,继而用原核表达并鉴定了1株Rv0733-VHH-Fc-6His抗体。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结果均显示Rv0733-VHH-Fc-6His抗体可以特异性地结合Rv0733抗原。提示Rv0733-VHH抗体可能具备结合胞内菌相关抗原的潜力。
潘欣蔡家麟王颖陈建霞曾思良方伟陈敏廖万清余秀珍张俊宋维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表达纯化噬菌体抗体库
开展防生演练 提高危险病原体检出技能
2012年
采用商品化益生菌模拟高危病原体组织教员和研究生开展防生演练,为本科生防生演练探索可操作流程。防生演练以生物安全防护、检出盲检样品中的病原体、理顺演练流程为主线,建立预案,持续改进,不断解决数次防生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人事问题,形成出版了演练教材,储备了侦检试剂,积累了演练经验,提高了检出技能,锻炼了应急处置心理素质,造就了一支防生演练生力军,为在本科教学中扩大防生演练规模敦实了基础。
潘欣李晗蔡家麟曹洁朱风慧孙如美仇晓芳
关键词:本科教学
TassC结合过氧化物酶体对早期受染巨噬细胞内的鼠伤寒沙门菌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探讨鼠伤寒沙门菌在感染鼠巨噬细胞早期与细胞器的相互作用。用pTassC-GFP质粒转染鼠巨噬细胞RAW264.7,结合多抗的溶酶体标志物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用键合了Alexa594的羊抗鼠二抗显色,以观察标记了绿色荧光蛋白的TassC与溶酶体的关系;用pTassC-GFP和pDsRed2-Perxi质粒共转染RAW264.7细胞,以观察TassC-GFP与过氧化物酶体的关系;用SYTO42标记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用pTassC-GFP和pDsRed2-Perxi质粒共转染的RAW264.7细胞,以观察细菌与TassC和过氧化物酶体的关系。免疫荧光显示TassC-GFP不与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的溶酶体结合,但与标记了红色荧光的过氧化物酶体共定位;感染1 h的RAW264.7胞内SYTO42标记的鼠伤寒沙门菌吞噬泡可招募TassC-GFP和过氧化物酶体。这些发现提示在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早期过氧化物酶体携带杀菌成分通过TassC介导可参与发挥一定的杀菌作用。
潘欣蔡家麟李广波李晗陈龙吴鉴今
关键词:巨噬细胞鼠伤寒沙门菌过氧化物酶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