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林利 作品数:5 被引量:69 H指数:5 供职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重庆市633例婴幼儿母亲母乳喂养知-信-行调查 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婴幼儿母亲母乳喂养知识、态度、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重庆市6个区县633例婴幼儿母亲为研究对象,采取一对一问卷调查方法对其一般状况、母乳喂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整理,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1重庆市4个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58.4%。母亲对母乳喂养益处的知晓率为70.4%,对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的知晓率为71.9%。2χ2检验结果显示,自觉母乳量、母乳喂养的信心、同伴喂养方式、公共场所母乳喂养态度、开奶时间及是否采取泌乳措施在纯母乳喂养组与非纯母乳喂养组之间存在差别,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同伴喂养方式为纯母乳喂养、自觉母乳量能满足婴儿、对母乳喂养有信心是纯母乳喂养的有利因素;介意公共场所母乳喂养是纯母乳喂养的不利因素。结论:重庆市母乳喂养现状有待高。促进母乳喂养知-信-行模式的协调发展,积极开设公共场所母乳喂养室,可以成为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有效途径。 贺安然 李兴友 刘琴 杜成凤 蔡林利 祝微 刘舒丹 程绪婷 李青颖关键词:母乳喂养 知识 重庆市0~36月龄婴幼儿母乳喂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调查重庆市婴幼儿母乳喂养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地域差异和经济情况,采用目的性抽样选取重庆市主城4个区和2个周边区县共633名0~36月龄婴幼儿的母亲为研究对象。调查数据录入Epi Data 3.1数据库,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并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婴儿4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结果被调查地区婴儿4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率为58.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同伴喂养方式为纯母乳喂养、自觉母乳量能满足婴儿、对母乳喂养有信心是纯母乳喂养的有利因素;介意公共场所母乳喂养是纯母乳喂养的不利因素。结论被调查地区婴儿4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率有待提高,亟待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李青颖 刘琴 刘舒丹 祝微 程绪婷 蔡林利 杜成凤 贺安然关键词:母乳喂养 影响因素 中国西部两省(市)农村0~6岁儿童忽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了解中国西部陕西省、重庆市农村0~6岁儿童受忽视的程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两省(市)部分地区0~6岁农村儿童受忽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两省(市)共调查农村0~6岁儿童1488名,儿童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分别为31.59%、48.32。男女童忽视率和忽视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U=1.51,P〉0.05)。高年龄组儿童受忽视程度显著高于低年龄组儿童(χ2=13.36,F=33.45,P〈0.05)。三代同堂、核心家庭儿童受忽视程度显著低于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儿童(H=10.03,F=2.83,P〈0.05);留守儿童受忽视程度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χ2=30.30,U=6.76,P〈0.05);而陕西省儿童忽视程度低于重庆市儿童(χ2=9.42,U=8.40,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留守(OR=1.54;95%CI:1.20—1.97)、家庭类型(OR=1.38;95%CI:1.16—1.65)、父亲职业(OR=0.87;95%CI:0.78~0.97)、母亲的文化程度(OR=1.27;95%CI:1.07—1.52)、父子间关系(0R=1.43;95%CI:1.07~1.91)5个因素是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陕西省和重庆市农村0—6岁儿童受忽视程度比较严重,应重视儿童忽视问题。 刘晨煜 钟朝晖 潘建平 王应雄 钟引 杨新 胡晨 蔡林利 徐亚关键词:儿童 农村 影响因素 重庆市农村0~6岁儿童忽视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村0—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农村儿童忽视评价常模”中制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及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12月在重庆市3个区抽取822名0~6岁农村儿童作为调查对象,用忽视率和忽视度描述其受忽视状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忽视的相关因素。结果调查对象忽视率和忽视度分别为35.64%(293/822)、49.69±6.45。男童忽视度(50.23±6.40)高于女童(49.09±6.47)(P〈0.05);留守儿童忽视率[40.48%(202/499)]与忽视度(50.64±6.29)均高于非留守儿童[28.17%(91/323),48.23±6.44](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OR=1.61,95%C1:1.17—2.21)、单亲和再婚家庭(OR=1.39,95%CI:1.10—1.76)、在家务农和外出务工的母亲职业(OR=0.81,95%CI:0.73—0.90)、冷淡疏远的母子关系(OR=1.42,95%CI:1.02~1.97)等情况的儿童更容易受到忽视。结论重庆市农村0—6岁儿童受忽视程度比较严重,影响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因素为留守儿童、单亲和再婚家庭、在家务农和外出务工的母亲职业、冷淡疏远的母子关系。 刘晨煜 钟朝晖 潘建平 王应雄 钟引 杨新 胡晨 蔡林利关键词:农村 儿童忽视 儿童伤害 统计学 中国西部两个省(市)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忽视状况 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了解中国西部地区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忽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农村儿童忽视评价常模”中制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采用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12月分别在陕西省和重庆市各抽取3个区(县),再在每个区(县)抽取部分0—6岁农村儿童共1568名作为调查对象,用忽视率和忽视度描述其受忽视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忽视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568名调查对象中,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数分别为859和709名,总的忽视率为29.78%(467/1568),忽视度为48.51±6.49。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忽视率分别为34.34%(295/859)、24.26%(172/709)(P〈0.05),忽视度分别为49.59±6.54、47.19±6.18(P〈0.05)。0~2岁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忽视度分别为48.59±6.33、45.78±5.94,3~6岁组分别为50.43±6.60、48.25±6.16;男童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忽视度分别为49.83±6.67、47.36±6.28,女童组分别为49.32±6.38、47.01±6.08(P值均〈0.05)。0~2岁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忽视率为39.33%(153/389)、18.54%(56/302);男童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忽视率为34.91%(162/464)、25.13%(94/374),女童组分别为33.67%(133/395)、23.28%(78/335)(P值均〈0.05)。留守儿童中父亲文化程度低、儿童与母亲关系疏远者更容易受到忽视(OR值分别为1.29、1.55,P值均〈0.05),非留守儿童中父亲职业为务农或外出务工、父母之间关系不好者更容易受到忽视(OR值分别为0.85、1.92,P值均〈0.05)。结论西部地区农村儿童忽视状况较为严重,留守儿童的忽视率和忽视度均高于非留守儿童,且两组儿童忽视率的影响因素各有不同。 钟引 钟朝晖 潘建平 王应雄 刘晨煜 杨新 胡晨 蔡林利 徐亚关键词:农村 儿童忽视 儿童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