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燕凤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高原湖泊生态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洱海
  • 2篇营养化
  • 2篇介形类
  • 2篇环境演化
  • 2篇富营养化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水平
  • 1篇枝角类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变化
  • 1篇色素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研究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稳定...
  • 1篇水生
  • 1篇群落
  • 1篇群落变化

机构

  • 5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作者

  • 5篇蔡燕凤
  • 4篇张虎才
  • 4篇陈光杰
  • 4篇段立曾
  • 3篇张自强
  • 3篇李华勇
  • 2篇王熊飞
  • 2篇常凤琴
  • 1篇王强
  • 1篇王强
  • 1篇卢慧斌
  • 1篇陈小林

传媒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地球科学前沿...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近7ka以来甘肃民勤青土湖沉积中的介形类及环境演化被引量:1
2013年
对河西走廊东段石羊河终端湖泊沉积的甘肃民勤志云村剖面研究,发现介形类7属11种,根据其地层分布特征划分出6个组合。通过分析介形类属种生态特征、组合变化和沉积岩性,结合14 C测年数据,对研究剖面所在的青土湖地区6 626aBP(Cal.a BP)以来的环境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结果表明:6 626—6 137aBP时期,湖泊水位由浅变深、水体由咸水变为淡水的状况交替出现,环境由暖干向冷湿转变;6 137—5 817aBP阶段,湖泊水位变浅,处于相对冷干的气候环境控制之下;5 817—2 978aBP期间,湖泊水位很浅且为淡水,为冷干的气候环境,逐渐恶化不利于介形类生存,系5ka余中全新世降温事件至晚全新世开始的环境状况;2 978—1 610aBP,环境继续恶化,水体曾一度退出剖面所在高度,反映的是干旱的恶劣环境;1 610—1 110aBP,气候干旱程度有所缓解,处于相对暖干的气候控制之下;1 110aBP以来,湖泊完全干涸,为典型的暖干状态下的风沙堆积环境,彻底结束了研究区湖泊的存在历史。
蔡燕凤张虎才王强常凤琴陈光杰王熊飞李华勇张自强段立曾
关键词:介形类KA
洱海生态环境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被引量:4
2013年
近年来,随着洱海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流域大面积快速开发,洱海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洱海所做的研究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对洱海环境(包括洱海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流域开发和植被状况)、生态(包括生物多样性、食物链变化、生态系统特征变化)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所得数据进一步分析了气象因素(气温、降水与风速)与水质变化的关系,指出洱海及流域研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如蓝藻爆发历史、对浮游动物和食物链的详细研究、区分多重压力对洱海富营养化的驱动强度)。以期对洱海生态、环境的情况有一个综合了解,为以后在洱海继续开展相关科研工作提供一定的认知基础,更好地为洱海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建设性意见。
蔡燕凤张虎才张虎才段立曾陈光杰王熊飞段立曾
关键词:洱海生态环境环境问题
近7ka以来甘肃民勤青土湖沉积中的介形类及环境演化
经对河西走廊东段石羊河终端湖泊沉积的甘肃民勤志云村剖面研究,发现介形类7属11种,根据其地层分布特征划分出6个组合.通过分析介形类属种生态特征、组合变化和沉积岩性,结合14C测年数据,对研究剖面所在的青土湖地区6626 ...
蔡燕凤张虎才王强常凤琴陈光杰王熊飞李华勇张自强段立曾
近百年来枝角类群落响应洱海营养水平、外来鱼类引入以及水生植被变化的特征被引量:9
2016年
近几十年来,以大型湖泊为代表的云南部分湖泊受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出现了生态环境的明显变化.洱海作为云南面积第2大淡水湖泊,经历了多重环境压力(富营养化、外来鱼类引入、水生植被退化等)的影响.在湖泊现代监测数据面临时段较短、缺乏连续记录的背景下,湖泊沉积物的连续记录可以提供湖泊生态环境变化的长期历史并可用于生态响应模式的识别.以目前处于富营养水平的洱海为研究对象,应用湖泊沉积物记录进行多指标分析,探讨多重环境压力影响下洱海枝角类群落的长期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并与已有研究成果和现代监测数据进行对比,探讨了枝角类群落对环境压力响应的空间差异性.通过分析沉积物枝角类记录,重建了近百年来洱海枝角类群落的变化历史,结果表明过去100年来,枝角类的生物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尤其从1990年左右开始,象鼻溞生物量显著增加,物种相对组成出现明显变化(如Bosmina longispina被B.longirostris取代).同时象鼻溞的生物量、壳长与触角长度在1990s初期有明显降低的趋势,与同期外来鱼类(如银鱼)引种成功的时间一致.限制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枝角类群落结构的变化有3个主要阶段:1990s以前,底栖枝角类为群落的主要组成;1990—2000年左右,浮游枝角类(以象鼻溞为主)在枝角类群落结构中的比例迅速增加;从2000年以后,枝角类群落组成以浮游枝角类为主.同时,枝角类数据的主成分(PCA)分析显示,仅有PCA主轴1呈现显著的变化且解释了群落结构变化的61.64%,进一步分析表明水生植被变化可能是驱动枝角类变化的主要环境梯度,如底栖枝角类生物量减少响应了湖泊水生植被的退化.与已有研究对比表明,浅水湖区沉积物记录的枝角类生物量在1970s急剧增加与1980s急剧降低等现象并没有被深水区的沉积物记录所反映,指示了洱海生态系统的变
卢慧斌陈光杰蔡燕凤王教元陈小林段立曾张虎才
关键词:洱海枝角类富营养化
近百年来洱海富营养化历史与硅藻群落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
洱海由于其水体面积大、环境压力多、地形结构较为复杂等特征,使得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特征存在很大的空间差异性。本文通过对洱海南部、北部和中部三个不同湖泊区域进行高分辨率的多指标分析,结合沉积物210Pb测年和色素记录,识别出...
蔡燕凤
关键词:洱海色素富营养化生态系统稳定性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