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华
- 作品数:31 被引量:103H指数:4
- 供职机构: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选择性减压植骨内固定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采用前路单个椎体次全切除联合单个间隙减压(选择性减压)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前路选择性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31例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于影像学上压迫较重的节段选择单椎体次全切除及上下椎间盘切除,压迫较轻的节段行单间隙减压。结果 31例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明显提高,改善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Odom临床效果分级,优良率85%。结论选择性节段减压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术后患者手术节段均获得了融合,手术节段高度无明显丢失,恢复的颈椎生理曲度无丢失,恢复了颈椎稳定性,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满意,此手术是目前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胡伟袁建华刘向阳赵辉吴建明巩陈
- 关键词:椎体次全切除
- 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 目的总结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和手术经验。方法对2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ODOM评分标准:非常满意12例,占57%;满意 6例,占29%;基本满意3例,占14...
- 胡伟袁建华廖中亚宋财赵辉王小合郭学德田浩然
- 非透视下闭合穿“V”形钉治疗胫腓骨骨折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报告非透视下闭合穿“V”形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方法:“V”形钉两端适当向前折弯,经胫骨结节上方斜坡入路,保持“V”形钉与胫骨嵴一致,整复骨折后在非透视下将钉打入。1994~1998年,用此法治疗胫腓骨骨折35例,上1/3,8例,中1/3,14例,下1/3,13例;结果:34例闭合穿钉成功,1例由于肢体肿胀和软组织嵌入骨折片间而切开复位。随访~5年,骨折均在3个月内愈合,无断钉、弯钉情况,无膝痛症状;结论:非透视下闭合穿“V”形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操作易,创伤小,疗效好,避免了X线对人体的损伤,对手术室无“C”臂X光机设备的医院更为实用。
- 袁建华刘建刘向阳
-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
- 复杂性开放性胫腓骨骨折96例治疗体会
- 2000年
- 廖中亚孙勇智梁新颖袁建华梁西俊
- 关键词:胫骨腓骨开放性骨折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C臂X线透视监控下,以骨水泥为充填材料,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10例12椎、经皮后凸成形术(PKP)5例8椎。结果:随访2—14个月,10例疼痛完全缓解,4例疼痛部分缓解,1例无效。有效率93.3%。术中穿刺针穿透椎体前壁1例,髓泥渗漏3例,均未产生严重后果。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安全、有效,但要把握好确认“疼痛椎”、准确穿刺、注射骨水泥关键技术。
- 袁建华廖中亚胡伟宋财赵辉
- 关键词: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
- 肌间隙入路单侧TLIF钉棒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病变初步报告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骶棘肌间隙腰椎单侧TLIF治疗腰椎间盘病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亳州市人民医院自2010年1月—2011年9月期间21例术前均有下腰痛症状且为单侧肢体麻木、疼痛的腰椎间盘病变行上述术式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欧氏失能指数(ODI)、改良Prolo评分变化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分析改良Prolo评分优良率和腰椎术后半年融合率。结果术中出血(265.7±59.2)ml、手术时间(110.3±21.5)min、住院天数(11.3±3.2)d、术后VAS评分(3.5±0.9)分、ODI评分(15.1±1.6)分、改良Prolo评分(14.9±2.7)分,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总优良率90.5%,术后半年三维CT重建显示融合率达90.9%。结论肌间隙入路单侧TLIF钉棒固定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小、手术和住院时间短、对侧正常结构无破坏、早期下床、功能恢复好、融合率高的优点。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
- 吴建明胡伟袁建华刘向阳邹明
- 关键词: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 颈椎后路成形术保留C_7韧带复合体的术后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讨论保留C7棘突上肌肉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否可以延迟和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节段为C3-6(A组,24例)和C3-7(B组,25例)的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年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颈椎活动度改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初始VAS评分、轴性疼痛术后出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C7棘突上肌肉韧带复合体与传统C3-7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不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和颈椎活动度,且可以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初始轴性症状疼痛程度,并可以延迟轴性症状发生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赵辉邹明胡伟袁建华刘向阳吴建明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轴性症状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 "压肩试验"在腰背痛患者检查中的初步应用观察
- 目的:观察、总结"压肩试验" 在腰背痛老年患者检查中的意义,探讨其用于辅助筛查诊断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可行性。方 法:选择60岁以上无明显外伤暴力病史的腰背痛患者,查体时常规进行压肩试验("压肩试验"的做法:嘱患...
- 袁建华
- 关键词:磁共振
- 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单侧症状为主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2
- 2016年
- 目的 探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单侧症状为主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40例单侧症状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A组(20例)患者均采用经症状较重侧下关节突、上关节突部分、椎板切除减压、对侧侧隐窝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改良术式治疗,B组(20例)均采用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手术后3、6、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欧式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和影像学植骨融合检查结果,对比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前A组VAS、ODI、JOA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A组分别为(415.0±42.1) ml、(133.2±25.3) min,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1.0±46.3)ml;(156.2 ±28.5)min,P<0.05)];术后3、6个月两组VAS、ODI、J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组VAS评分为(3.0±0.6)分、JOA评分为(25.3±5.1)分、ODI评分为(16.5±1.5)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影像学资料显示A组椎间植骨融合率100%、B组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单侧严重狭窄且症状较重,对侧椎管或侧隐窝轻、中度狭窄且症状较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更少,疗效更满意,腰椎术后稳定性更好.
- 胡伟赵杰巩陈邹明袁建华刘向阳
- 关键词:椎管狭窄
- 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穿刺点体表定位网制作和使用
- 目的 较精准快确定位椎弓根穿刺皮肤入点,减少调整次数,减少C臂机透视次数.方法 材料:"软玻璃"30x50cm一块,0.5mm钢丝若干,上颌窦穿刺针或硬膜外穿刺针一支,尖嘴老虎钳及直形血管钳各一把.油笔及直尺各一只.制作...
- 袁建华胡伟车丽
-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