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健 作品数:36 被引量:138 H指数:8 供职机构: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项目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理学 更多>>
UPLC法测定紫杉醇注射液含量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 ,测定紫杉醇注射液中紫杉醇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ll BDS C18色谱柱(2.1 mm×100.0 mm,3μm),以甲醇-水(55∶45,V/V),分析波长230 nm,流速0.4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等度洗脱。结果紫杉醇在0.5~5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2),经过方法学验证,符合要求。结论本实验建立的UPLC方法可以简便、快速地可用于紫杉醇的含量测定。 宋文文 许健 刘雁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 紫杉醇 61例多西他赛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处理对策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了解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多西他赛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我院上报的61例多西他赛致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例使用多西他赛发生ADR的患者中,绝大多数为>40岁者(58例,占95.08%);女性患者居多(35例,占57.38%);原患疾病以乳腺癌(17例,占27.87%)、肺癌(11例,占18.03%)、食道癌(11例,占18.03%)及妇科肿瘤(包括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共10例,占16.39%)为主;多西他赛致ADR的临床表现合计70例次,以胃肠道反应(31例次,占44.29%)、过敏反应(23例次,占32.86%)为主,骨髓抑制(2例次,占2.86%)较少。结论:临床应用多西他赛的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做好用药监护,避免或减少严重的ADR发生,发生ADR后应及时予以处理。 宋春丽 许健 李薇红 孔令提关键词:多西他赛 药品不良反应 帕瑞昔布钠导致配伍禁忌回顾性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帕瑞昔布钠引起配伍禁忌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骨科2019年全年发生的帕瑞昔布钠出现配伍禁忌的完整资料,回顾性分析配伍禁忌的发生原因、物理化学表现以及主要处理措施。结果:帕瑞昔布钠出现配伍禁忌的主要原因为医师培训不足,主要理化表现为出现药液混浊或结晶沉淀,主要处理措施为停药、更换输液器以及更改医嘱。结论:应加强帕瑞昔布钠临床合理应用知识学习,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彭婷婷 马杰 许健 孔令提关键词:配伍禁忌 回顾性分析 基于DUE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安全监测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邢蓉 朱裕林 桑冉 许善初 许健 马露露 谢冬梅 郗颖 王群 陶箭飞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会导致医疗资源严重浪费、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升、细菌耐药性加速形成,已成为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性监测技术体系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项目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关键词:关键词:抗菌药物 安全监测 一例超高龄患者腹腔粘连束带绞窄性肠梗阻伴回盲部肿瘤、坏疽性胆囊炎及右肾巨大囊肿的病例分析 目的:为老年肠梗阻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一例超高龄肠梗阻患者的药学监护情况,探讨其用药过程是否合理.结果:该病例大部分药物的使用合理,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和营养支持方面稍有缺陷.结论:加大合理用药宣传力度,... 许健关键词:肠梗阻 文献传递 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抗菌药物利用评价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患者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利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RICU患者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抗菌药物应用等情况,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同时结合药物利用指数(DUI)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细菌学送检率达90.61%,细菌培养阳性率50.00%;病原菌共检出142株,真菌65株(45.77%),革兰氏阴性菌61株(42.96%),革兰氏阳性菌13株(9.15%);单独用药32例(13.06%),联合用药213例(89.94%),联合用药方式前三位分别是β-内酰胺类及其含酶抑制剂+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大环内酯类;使用频率前五位抗菌药物分别是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美罗培南、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等;使用频率前十位抗菌药物DUI在0.9~1.1之间的有6种,头孢呋辛DUI最高为1.75,万古霉素DUI最低为0.48。结论 RICU患者感染较为复杂,抗菌药物的选择和联合应用基本合理,但药物剂量还需合理控制。 朱裕林 桑冉 张永 许健 王慕华 师佩兰关键词:呼吸重症监护室 抗菌药物 药物利用评价 合理用药 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系统评价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舒血宁注射液的规范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Wanfang Data和CBM。各个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时间至2017年2月28日。由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采用R3.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作亚组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4篇文献,3 222例舒血宁注射液用药者,累计发生213例不良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4%[95%(0.049 9;0.067 4)],其中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6%[95%(0.018 8;0.076 0)]。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发生率分别为5.10%[95%(0.038 7;0.066 2)]、5.60%[95%CI(0.038 9;0.075 4)]。疗程≤7 d、7 d<疗程≤14 d以及疗程≥14 d发生率分别是5.14%[95%CI(0.030 3;0.077 0)]、5.49%[95%CI(0.044 2;0.066 4)]、7.80%[95%CI(0.059 3;0.098 6)]。单用药和联合用药发生率分别是6.41%[95%CI(0.051 1;0.078 3)]、5.38%[95%CI(0.042 9;0.065 7)]。单日用药剂量≤20 mL·d^(-1)和剂量≥20 mL·d^(-1)发生率分别是5.57%[95%CI(0.046 8;0.065 2)]、10.15%[95%CI(0.061 4;0.149 2)]。超适应证治疗和适应证治疗的发生率分别是7.75%[95%CI(0.047 4;0.113 1)]、5.66%[95%CI(0.047 9;0.066 0)]。其中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发生率4%[95%CI(0.03;0.05)],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5%CI(0.03;0.05)],循环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5%CI(0.03;0.06)],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5%CI(0.02;0.05)]。结论:该系研究提示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与使用溶媒、疗程长短、单日用药剂量、是否超适应证治疗等有关。 王灿 石庆平 石庆平 姜晓东 马涛 李见春 余美玲 孔令提 余美玲 朱裕林关键词:舒血宁注射液 发生率 META 亚组分析 某院放射科121例碘海醇注射液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分析某院放射科上报的碘海醇不良反应报告,掌握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从造影剂用药安全角度保障患者放射检查安全。方法收集2012年—2017年某院不良反应监测网上报的碘海醇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121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和描述性统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上报的121例不良反应报告中,自2012年—2017年,每年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数量逐年升高,50岁以上老年人为易发人群,且无明显性别差异,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附件反应和消化道反应,反应程度较轻,经对症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都可治愈。结论应规范放射科碘海醇注射液的合理使用,充分发挥放射科医师的相关优势,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患者放射检查过程有效、安全。 牛奇林 许健关键词:碘海醇 放射科医师 2009~2010年某三级甲等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采购计划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该院2009-2010年抗菌药物的原始数据资料,采用限定日剂量法、销售金额排序法和限定日剂量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抗菌药物品种数比2009年下降了13.64%,销售金额上升了6.01%;口服抗菌药物中克拉霉素缓释片、头孢地尼胶囊、头孢他美酯片连续2年销售金额居前3位;注射用抗菌药物中头孢替安、氨曲南、头孢硫脒连续2年销售金额居前3位。结论:2009-2010年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数显著减少,占总体用药比例较为合理,建议继续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宣传,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 叶燕 许健 桑冉 朱裕林 师佩兰 邢蓉关键词:抗生素类 用药频度 2009~2010年蚌埠地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蚌埠地区上报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ADR报告,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涉及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共11种,659例次,发生频次以左氧氟沙星(269例,占40.82%)居首位,其次为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2例严重ADR。结论应规范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严格掌握其适应症、禁忌症及用法用量,以减少ADR的发生率。 邢蓉 谢冬梅 许健 师佩兰 郭道华 张树强关键词: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