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庆红
- 作品数:65 被引量:78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论《琐事》中的暴力存在和暴力解构被引量:1
- 2014年
- 格拉斯佩尔的独幕剧《琐事》不仅揭露了谋杀案背后家庭暴力的存在,也暗示了法律体系的排他性和暴力性。文章从解构主义批评理论出发,剖析《琐事》中男权和法权的暴力性,揭示受暴力压迫的女性以及女性同盟如何以自己的力量解构暴力,从而实现格拉斯佩尔对男权和法权的颠覆。
- 杨梅许庆红
- 关键词:《琐事》男权法权暴力解构
- 《宠儿》中的身体书写与黑人女性主体建构
- 2013年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的既往研究,多数从宏观的马克思主义和文化批评视角、女性主义视角、黑人民族文化或黑人群体的整体性研究角度,探讨种族压迫、黑人女性的自我身份建构和黑人集体民族文化身份和权力的重构问题,鲜有对其微观的黑人女性身体书写与主体建构关系的讨论。论文拟从身体书写的角度切入,解读文本中的黑人女性主体的双重建构。文章认为,小说通过对几位主要黑人女性的身体书写,一方面揭示了她们由“无法言说”的种族蹂躏历史到用身体伤痕重写历史,黑人女性利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与奴隶制斗争的武器,从而重建黑人女性主体的种族身份;另一方面,莫里森书写黑人女性的性欲和她们对身体的热爱,表现了黑人女性的欲望体验,挑战了男性主导的传统性别观和性欲观,从而实现了黑人女性主体的性别建构。从女性身体入手,书写被贬抑、被禁锢的黑人女性自我,莫里森着眼于黑人女性身份的重新发现和认识,其积极的政治意义值得肯定。
- 许庆红杨梅
- 关键词:《宠儿》身体书写种族
- 变写作课堂为写作实验室——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探索和实践被引量:3
- 2002年
- 英语写作教学采用以交际法为主的综合教学法,强调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写作训练中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写作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写作和其它基本技能的关系,努力把写作课堂转变成写作实验室,给传统的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语言教学更接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需要,从而更大地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 许庆红
- 关键词:交际法综合教学法英语写作教学
- 以姐妹情谊为例分析沃克对伍尔夫的改写
- 2019年
- 女权主义先驱者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追溯了女性写作传统,探讨了女性之间的爱。艾丽丝·沃克继承了伍尔夫的思想,但又通过关注黑人妇女问题、改写伍尔夫的文本实现了对伍尔夫思想的超越,提出妇女主义以强调两种女权主义思想的不同之处,尤其是对姐妹情谊的不同看法。白人女权主义者伍尔夫在《达洛卫夫人》中描绘的是两位白人少女的浪漫爱情,而妇女主义者沃克在《紫色》中呈现的是多个黑人姐妹相互扶持的情谊。
- 姚小亮许庆红
- 关键词:《达洛卫夫人》《紫色》姐妹情谊
- 劳伦斯的厌女情结——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性别观
- 2018年
- 在凯特·米勒特有关性政治理论的观照下,结合劳伦斯的真实生活经历分析《儿子与情人》中两性矛盾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劳伦斯厌女情结。《儿子与情人》呈现了"新"女性与"弱"男性之间相互抗衡——莫雷尔太太控制的失败与莫雷尔无声的反抗、米莉安爱情的妥协与威廉不懈的追求、克拉拉命运的屈服与保罗自我的努力,"新"女性不断追求自我导致了男性权威的缺失,遭到了"弱"男性的不断反抗。小说中"新"女性的悲剧命运以及"弱"男性的成功抗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劳伦斯的厌女情结。这一情结的形成原因部分源于劳伦斯生活中女性的影响与控制、内心的自卑感以及工业文明与大自然的冲突。深入揭示劳伦斯性别观以及背后的原因,并以此为契机探索两性关系。
- 张培培许庆红
- 关键词:《儿子与情人》
- 草原上的精神家园——怀旧认知图式下薇拉·凯瑟的怀旧认知建构
- 2023年
- 借助怀旧认知图式理论,力图重返时代语境和凯瑟的自身经历,挖掘凯瑟怀旧情结的触发机制,探究其在“草原三部曲”中的怀旧认知建构及成效。现代性及自我连续性危机导致身份焦虑,凯瑟在这些作品中借助对理想社会纽带、精神家园、边缘性价值、怀旧身份的认知建构,象征性地弥补了自我在现实中的归属感缺失。其怀旧的终极客体——西部草原“拓荒精神”在现实中不断被重写,在实践中不断被检验,甚至融入了美国国民性,为大众共享。凯瑟在“草原三部曲”中的怀旧认知建构成效较高,折射出其对“拓荒精神”的歌颂,唤醒人们对现代性危机的警醒。
- 许庆红沈洁
- 关键词:归属感
- 迈尔斯·弗兰克林:人格冲突与女性困境
- 2013年
- 迈尔斯·弗兰克林是澳大利亚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本文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聚焦其作品中凸显的人格冲突与女性困境。以其著名小说《我的光辉生涯》为研究案例,分析小说中西比拉、母亲和外祖母三位女性的人格结构,尤其是女主人公西比拉的自我人格从产生、强大到最终受阻的整个过程。西比拉的独立自我意识在澳洲丛林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她矛盾的婚姻观显示了女性内在人格的交锋,而她最终的迷惘孤独则与外界的超我对女性自我的压制密不可分。弗兰克林笔下的女性核心人物在人格冲突中的最终受挫反映了父权社会下女性自我存在的困境,是作家对世纪之交澳洲社会女性的普遍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
- 许庆红朱妤双
- 关键词:《我的光辉生涯》人格冲突女性困境
- 从男性附属到女性共同体——以身体写作为例分析沃克对赫斯顿的继承和超越
- 2023年
- 作为黑人女性文学的先驱者,佐拉·尼尔·赫斯顿对黑人女性身体进行了描写,将黑人女性身体视为她们重构主体身份的载体。艾里斯·沃克继承了赫斯顿的写作手法,以更为细致的笔调呈现了黑人女性的身体创伤和精神觉醒。与赫斯顿关注男性影响不同,沃克聚焦于黑人女性群体成员之间的互相影响,强调女性共同体对身体觉醒的作用,是对赫斯顿女性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丰富了女性主义研究。从妇女主义角度来看,沃克的女性共同体同样涵盖对男性的尊重,体现了对和谐两性关系的构想,对当代社会两性关系问题也有启发意义。
- 俞茉许庆红
- 关键词:身体写作妇女主义
- 人物·空间·主题——基于图形—背景理论的《一小时的故事》认知诗学解读
- 2023年
- 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凯特·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进行认知诗学分析,发现文本利用前景化技巧建构多重图形—背景关系,即人物的图形化、空间的图形化以及主题的图形化。通过马拉德夫人的图形化揭示她与他人之间的矛盾,通过客厅—房间的图形化引发读者积极探索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空间隐喻意义,通过“自由”主题的图形化升华婚姻与自由相冲突的主题。对文本中认知理据的挖掘,有助于读者从多角度把握文本的深层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意蕴。
- 沈洁许庆红
- 关键词:认知诗学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
- 艾里斯沃克对女性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紫颜色》为例
- 2012年
- 介绍西方主流的女性主义,以美国黑人女作家艾里斯.沃克的小说《紫颜色》为例,重点分析了其女性主义观在作品中的体现。
- 姚薇许庆红
- 关键词:西方女性主义姐妹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