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安荣
- 作品数:27 被引量:167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南理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 感悟性教学的文化意蕴被引量:4
- 2006年
- 当今社会,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以及各方面原因造成了大学生越来越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压力,以至于大学教学从知识的灌输转而致力于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与竞争的能力。 大学教学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体为求得生存所必须的,或者说是人的生活所必须的。而作为文化主体的人,其生存或生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 谌安荣
- 关键词:文化意蕴扩招人文精神教学过程
- 语文课程科学精神的缺失与回归
- 2010年
- 语文课程归属人文课程早已成为共识。借助语文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更是一种必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从理念到实施,人们热衷于探讨的话题无不与其人文性紧密相连,从而出现了“泛人文化”的趋势。但值得警惕的是,我们仍然用二元论的思维方式将语文课程本应具有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对立起来,在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的同时,却又无意中排斥了语文课程蕴涵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语文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维,语文教育在加强人文精神培育的同时,也要着力于倡导科学精神,这是语文课程所应承载的教育使命。
- 谌安荣
- 关键词:语文课程人文精神培育人文课程人文素养思维方式语文教育
-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与思考
- 2012年
-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生存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教师的生存状态存在的问题仍很突出,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更是前所未有的。为了了解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我们从教师的经济待遇状况、教师的精神状况、教师的职业态度与业余生活、“新课改”实施情况等方面,对湖南省岳阳市农村中学教师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作出理性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之策。
- 谌安荣
- 关键词:课改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农村教师师生新课程改革
- 论教师生存方式及其现代转型被引量:32
- 2007年
- 教师生存方式的转型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题中之义。由于传统文化的制约和教育传统的影响,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经验消解了理性,重复消解了创新,从众消解了个性,处于一种自在自发生存状态。只有凭借文化启蒙、制度规范、自我反思以及社会评价的转变,教师才能实现由自在自发转向自由自觉的理性化、创造性和个性化生存。
- 张传燧谌安荣
- 关键词:教师
- 生命的体验——语文美育过程的本质被引量:6
- 2002年
- 语文审美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心理因素来看,语文美育的过程实际上是生命的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享受审美的愉悦,体验生命的意义,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和升华。
- 谌安荣
- 关键词:语文审美教育美育素质教育教学内容想象力情感
- 《学记》和谐教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 受古代和谐思想的影响,作为先秦时期儒家教学论思想之集大成的《学记》,在教学上所追求的是和谐的理想境界,具体表现为教与学的和谐共生、师与生的和谐共处、生与生的和谐共进、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 谌安荣
- 关键词:学记教学思想
- 教师现代化及其生成路径被引量:2
- 2015年
- 教育的现代化要以教师的现代化为基础。现代化的教师具备主体意识、创新意识、理性精神及和谐人格等特征。教师现代化的生成需要对其进行文化启蒙,以确立现代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文化精神;需要健全的制度,为其提供自由保障和约束;需要教师的自我反思,以实现教师的自我唤醒和理性评估。
- 谌安荣
- 关键词:教师
- 语文课程科学精神的缺失与回归被引量:2
- 2009年
-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语文课程所应承载的教育使命。由于理论的规避、外在的干预及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语文课程科学精神的缺失。科学精神回归语文课程,就要转变课程理念,确立科学性与人文性互融的语文课程观;改进课程内容,增加语文课程的科学含量;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师分析讲解与学生的自主探究中渗透科学精神;转变课程评价观念与方法,注重评价学生对待学习的科学态度。
- 谌安荣
- 关键词:语文课程
-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被引量:51
- 2004年
-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其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内涵极其丰富的命题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 ,是教育向生命的回归 。
- 谌安荣
-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 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
- 2009年
- 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由于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调以及严重的文理分科,导致所培养的教师在知识、能力及价值观等方面难以满足新课程的需求。建立由学科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技能课程、实践训练课程以及综合人文课程构成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提高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这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范院校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师范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 谌安荣
- 关键词:师范教育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