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筱琪

作品数:8 被引量:40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用药
  • 2篇低氧
  • 2篇低氧血
  • 2篇低氧血症
  • 2篇血红
  • 2篇血症
  • 2篇氧酶
  • 2篇替加环素
  • 2篇缺氧
  • 2篇临床实践指南
  • 2篇耐药
  • 2篇耐药菌
  • 2篇加氧酶
  • 2篇合理用药
  • 2篇HO2
  • 1篇弹力
  • 1篇地震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性

机构

  • 8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8篇谢筱琪
  • 5篇康焰
  • 3篇邓一芸
  • 2篇董薇
  • 1篇金小东
  • 1篇马潞
  • 1篇唐敏
  • 1篇廖雪莲
  • 1篇王岚
  • 1篇金晓东
  • 1篇余荷
  • 1篇蒲虹
  • 1篇刘畅
  • 1篇杨岭
  • 1篇傅敏
  • 1篇王存真
  • 1篇钟西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第三届重症医...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与盐酸氨溴索存在配伍禁忌被引量:1
2015年
盐酸万古霉素为窄谱抗菌药物,仅对革兰阳性菌有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细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如脓毒症、脑膜炎、腹膜炎、肺炎、骨髓炎等,形状为白色粉末或冻干的块状物。盐酸氨溴索为无色澄明液体,具有良好的黏痰溶解及润滑呼吸道作用,可以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和呼吸液以及纤毛运动等,常用于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性治疗。2014年2月,笔者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现盐酸万古霉素与盐酸氨溴索存在配伍禁忌,查阅配伍禁忌表和药物说明书均未明确注明相关配伍禁忌。为提高临床用药安全,减少医患纠纷,杜绝医疗事故,现将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钟西谢筱琪金晓东
关键词:盐酸万古霉素盐酸氨溴索配伍禁忌慢性呼吸道疾病注射用临床用药安全
替加环素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被引量:34
2016年
替加环素(Tigecycline)作为首个(2005年6月)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新一代广谱的甘氨酰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能克服由细菌外排及核糖体保护所导致的四环素耐药性,对常见致病菌或多重耐药菌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
董薇谢筱琪康焰
关键词:替加环素耐药菌临床实践指南
血红加氧酶在缺氧时的表达变化
血红加氧酶是血红素分解代谢的限速酶,在体内有3种同工酶,HO-1、HO-2和HO-3,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HO-1为诱导型,而HO-2为构成型。HO-1在组织氧化损伤的病理条件下起着保护细胞作用,有
谢筱琪康焰邓一芸
关键词:HO2低氧血症
文献传递
血管瘤介入治疗后并发碘油肺栓塞一例被引量:1
2012年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5岁,因"呼吸困难3 d,加重1 d"于2011年10月31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10月27日在外院行右肩部血管瘤介入碘油栓塞术,术后1 d出现呼吸困难,伴咳嗽、气促,无明显咳痰,不伴胸痛,未予重视,症状进行性加重。2011年10月30日患者自觉呼吸困难明显,伴大汗,为进一步治疗入我院。既往一般情况良好,15年前行右肩部血管瘤切除术。
余荷刘畅谢筱琪
关键词:血管瘤切除术介入治疗后并发进行性加重
血栓弹力图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2022年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患者凝血状态发生改变,血小板活化、纤维蛋白形成和交联导致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高凝状态及微血栓的形成是造成迟发性脑缺血及不良预后的可能机制。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模拟人体内环境下凝血-纤溶整个过程,通过物理方法将血块弹性强度转换成图形,直观判断凝血情况并分析成因。应用TEG监测aSAH后患者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变化,以及探索这些变化与临床事件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为临床治疗措施提供干预依据,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傅敏唐敏蔡欣怡马潞谢筱琪田蕊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栓弹力图动脉瘤凝血检测
替加环素合理用药指南解读
董薇谢筱琪康焰
关键词:替加环素耐药菌临床实践指南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伤员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特征与处理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分析“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重症伤员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特征与处理结果,为今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年5月12日6月20日华西医院共收治地震伤员2708例,其中重伤员1153例,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142例,42例发生MODS,分析其基本情况、病情特征、生存者与死亡者重要指标差异、治疗措施及治疗时间。结果MODS患者人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1I(APAcHEⅡ)评分及预测死亡风险均随治疗进展逐步下降;地震伤疾病构成中肢体骨折最多见,发生率为45.2%;42例MODS患者中死亡14例,总体病死率9.8%,实际病死率为33.3%,低于预测死亡风险(41.5%)。生存组与死亡组间年龄、伤后首次接受ICU救治的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氧合指数、肌酐、血小板计数、血管活性药物泵速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伤情构成中,心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脓毒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2例MODS患者接受呼吸机支持治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在地震发生后14~29d达到高峰。结论本次地震伤MODS患者以肢体骨折最为多见,死亡原因与多发创伤及巨大创面所诱发的急性肾功能不全、全身性感染等密切相关;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中枢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肾功能以及血液系统的监测及治疗。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初期应做好充分的医疗准备以应对高峰阶段大规模的伤员救治。
蒲虹金小东邓一芸康焰谢筱琪廖雪莲杨岭王岚王存真
关键词:地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创伤
血红加氧酶在缺氧时的表达变化
谢筱琪康焰邓一芸
关键词:HO2低氧血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