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素贞

作品数:9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角膜
  • 3篇真菌性
  • 3篇真菌性角膜
  • 3篇真菌性角膜炎
  • 3篇膜炎
  • 3篇角膜炎
  • 2篇弹力
  • 2篇移植术
  • 2篇移植术治疗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内皮
  • 2篇疾病
  • 2篇角膜病
  • 2篇角膜病变
  • 2篇角膜后
  • 2篇角膜后弹力层
  • 2篇角膜疾病
  • 2篇角膜内皮
  • 2篇角膜移植

机构

  • 9篇厦门大学

作者

  • 9篇谢素贞
  • 9篇吴护平
  • 7篇刘昭升
  • 5篇董诺
  • 5篇闫蕾
  • 3篇李学治
  • 2篇许芬芳
  • 2篇李程
  • 1篇李东侃
  • 1篇王燊
  • 1篇李晓峰
  • 1篇白琼珍
  • 1篇康克明
  • 1篇何雪洪
  • 1篇刘祖国
  • 1篇李海波

传媒

  • 3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中华移植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剥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角膜失代偿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剥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角膜失代偿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非对照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的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角膜失代偿7例患者,进行不剥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皮移植术。术后随访3—12个月,应用裂隙灯显微镜、前节相干光断层成像术、超声活体显微镜和激光共焦角膜显微镜观察植片透明度及植片贴附和植片移位等情况,应用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仪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对比手术前后的视力。结果术后无1例免疫排斥反应、植片移位及晶状体损伤发生。3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继发性青光眼,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3例术后第3天随前房空气的逐渐吸收而眼压下降。1例术后高眼压控制不佳,在术后2周行睫状体光凝术后眼压控制正常。7例患者植片均透明,激光共焦角膜显微镜显示术后供受体界面、供体角膜基质的高反光性随着时间明显下降,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显示角膜内皮植片与受体内皮面贴附良好且虹膜及角膜内皮粘连分离。6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患者术后视力不提高的原因为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176.6±267.6)个/mm^2。结论不剥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角膜失代偿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等特点,有望成为治疗该病的手术方式之一。
吴护平董诺谢素贞李程李学治刘昭升
关键词:角膜后弹力层内皮角膜角膜疾病虹膜疾病
福建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福建地区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VK)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住院确诊的FK患者176例,分析其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方面的特点。结果10~12月发病率最高,农村居民106例(60.2%),男女患病率比为1.5:1,41~60岁为发病集中年龄,仅39.8%有明确外伤史,在153例先于外院就诊的患者中,仅有28例(18.3%)接受过角膜刮片和(或)真菌培养检查;菌丝苔被、伪足、前房积脓发生率分别为94%、65%和55%;菌属鉴定结果:前两位分别为:镰刀菌属(60.4%)和曲霉菌属(25.4%);保守治疗治愈率80.9%,眼球保存率为97.5%;镰刀菌属菌丝在角膜中的生长方式表现为水平、斜行和垂直生长,曲霉菌属全部表现为斜行和垂直生长。结论福建地区FK在10-12月为高发期,多发于中老年的农村居民,多数无明显诱因发病,菌丝苔被、伪足和前房积脓依次为前三位临床体征,致病菌属以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为主,它们在角膜内地生长方式有所不同,大多数药物保守治疗有效,加上手术治疗绝大多数能保住眼球。基层医院对本病的诊治有待加强。
刘昭升吴护平许芬芳谢素贞闫蕾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学
福建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研究福建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7/2008-07住院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76例176眼,分析其发病高峰、人群特征、发病诱因、病原学特征。结果:每年10~12月份发病率最高,农村居民106例(60.2%),男女患病率比为1.5∶1,41~60岁为发病集中年龄,仅70例(39.8%)有明确外伤史,菌属鉴定结果:前两位病原菌为镰刀菌属(60.4%)和曲霉菌属(25.4%)。结论:福建地区真菌性角膜炎在10~12月份为高发季节,多发于中老年的农村居民,多数无明显诱因发病,致病菌属以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为主。
刘昭升谢素贞闫蕾吴护平许芬芳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学诱因
同一供体角膜分别用于全板层角膜移植和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同一供体角膜分别应用于全板层角膜移植治疗严重陈旧性眼表烧伤及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间8例严重陈旧性眼表烧伤患者行全板层角膜移植术,8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进行不剥除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术后随访6~20个月,观察角膜移植片贴附、生长情况,对手术前后的视力进行比较,检查移植片透明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8例严重陈旧性眼表烧伤患者术后5眼角膜基本恢复透明,3眼角膜均有不同程度细小新生血管侵入层间。8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术后移植片与自体内皮面始终贴附良好,移植片均透明,其中7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术后视力同术前患者为眼外伤造成的视神经萎缩;8例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患者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780±352)个/mm2。结论全板层角膜移植及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技术使同一供体角膜分别治疗严重眼表烧伤和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成为可行,且临床疗效较好。
吴护平董诺李程李学治谢素贞刘昭升刘祖国
关键词:角膜内皮移植眼表烧伤大泡性角膜病变
纤维蛋白黏合剂在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手术中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黏合剂在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的21例(21只眼)不同病因角膜病患者,根据病灶的大小和形状,采用纤维蛋白黏合剂行无缝线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随访4~20个月,观察患者术后视力、植片情况及并发症。手术前后视力的统计学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21例患者原发病分别为Terrien边缘角膜变性16例,角膜深层异物剔除后并发无菌性溃疡5例。无缝线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所有患者板层植片与植床均贴合良好。1只眼术中出现植床穿孔,1只Terrien边缘性角膜变性术眼手术后15个月再次出现复发,2只眼术后植片混浊,无层间积血积液、植片移位、继发感染、植片排斥反应等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19例裸眼视力提高(90.47%),2例因植片混浊而导致视力不提高。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0.04~0.08分别有9只眼和2只眼,0.1—0.2分别有7只眼和6只眼,0.3~0.4分别有4只眼和10只眼,0.5以上者分别为1只眼和3只眼。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7,P=0.018)。结论采用纤维蛋白黏合剂行无缝线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简单、安全,可有效提高患眼视力.
吴护平董诺谢素贞李学治王燊
关键词:纤维蛋白组织黏着剂角膜移植
翼状胬肉组织Caveolin-1,E-cadherin和P63的表达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caveolin-1,E-cadherin和P63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2例翼状胬肉上皮细胞caveolin-1,E-cadherin和P63的表达,并与正常结膜对比。结果:在正常结膜上皮,E-cadherin和P63低表达,caveolin-1无表达。在翼状胬肉组织,E-cadherin和P63的表达明显增强,caveolin-1在上皮基底及基底上部细胞阳性表达。caveolin-1在正常结膜上皮阳性表达的光密度值为0,而在翼状胬肉的吸光度值为9706±2018。E-cadherin和β-catenin在正常结膜与在翼状胬肉的上皮阳性表达的吸光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上皮细胞caveolin-1,E-cadherin和P63蛋白表达异常。
吴护平董诺谢素贞李海波刘昭升闫蕾白琼珍李东侃
关键词:翼状胬肉CAVEOLIN-1E-CADHERINP63上皮
表面麻醉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穿孔伤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PKP)治疗角膜穿孔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10眼)在表面麻醉下行PKP治疗角膜穿孔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和配合手术,8例术后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植片透明7例,透明率为70.00%,其中1例甘油冷冻保存的角膜术后植片浑浊,1例因排斥反应导致植片浑浊,另1例因继发性青光眼后角膜失代偿导致植片浑浊。结论表面麻醉下行PKP是治疗角膜穿孔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吴护平谢素贞李晓峰康克明何雪洪
关键词:角膜移植术表面麻醉角膜穿孔
福建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调查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福建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住院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7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农村居民为主,男女患病率比为1.5∶1,41~60岁为发病集中年龄,仅39.8%有明确外伤史。在153例先于外院就诊的患者中,仅有28例(18.3%)接受过角膜刮片和(或)真菌培养检查;菌丝苔被、伪足、前房积脓发生率分别为94%、65%和55%;菌属鉴定结果:前2位分别为镰刀菌属(60.4%)和曲霉菌属(25.4%);保守治疗治愈率80.9%,眼球保存率97.5%。结论福建地区真菌性角膜炎多发于中老年的农村居民,多数无明显诱因,菌丝苔被、伪足和前房积脓依次为前3位临床体征,致病菌属以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为主,大多数药物保守治疗有效,加上手术治疗绝大多数能保住眼球,基层医院对本病的诊治有待加强。
刘昭升谢素贞闫蕾吴护平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
不剥除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初步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剥除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自2007年9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进行不剥除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术中均未处理患眼角膜内皮,直接用植入镊将制作好的直径为8.5mm的角膜内皮植片植入受体前房,气体顶压植片进行固定。术后随访6—20个月,观察植片贴附和植片移位等情况,对手术前后的视力进行比较,检查植片透明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5例患者术后植片与受体内皮面始终贴附良好;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层问裂隙,经改俯卧位后植片贴附良好。6例患者植片均透明,其中5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患者术后视力同术前,视力不提高的原因为眼外伤造成的视神经萎缩。6例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648±384)个/mm2。随访过程均未发现有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结论不剥除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等特点,有望成为治疗该病的手术方式之一。
吴护平谢素贞董诺闫蕾刘昭升
关键词:角膜后弹力层角膜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