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人福
- 作品数:5 被引量:51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肛门灌洗治疗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3年
-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比例不断上升,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达到70孵引,但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有6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肠道功能失调,即所谓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
- 谭人福牟绍玉
- 关键词:排便
- 经肛门灌洗治疗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难治性排便失调的临床应用研究
- 直肠癌保肛术的比例不断上升,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达到70%,但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AR)后,约90%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排便失调。一些患者术后排便失调程度严重,持续时间长,很难治疗,需行永久性肠造口。国外采用经肛门灌洗(...
- 谭人福
- 关键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
- 重庆地区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及营养支持现状调查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了解重庆三甲医院老年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及营养支持的现状。方法:采用定点连续采样法,于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使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对重庆某三甲医院的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神经内科及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3分判断为有营养风险。如患者的体重指数(BMI)<18.5,临床一般情况差,则判断为营养不足。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实际接受营养支持的热量、氨基酸量和营养支持持续的天数等实况。结果:1276名住院患者参加本研究,其中1243名(97.4%)患者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和病情治疗观察的全过程。总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6.6%(579例),营养不足发生率为19.1%(238例),有营养风险患者接受规范的营养支持为8.8%(51例),且均为肠外营养支持。结论:住院老年患者进行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简易可行。重庆地区住院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不良(营养不足)发生率高,但营养支持使用率低且使用不规范。
- 张慧牟绍玉谭人福
- 关键词:营养风险营养不良营养支持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表中文版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7
- 2015年
- 目的检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评分表中文版用于评估患者排便失调严重程度的信效度。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在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的患者108例,应用中文版LARS评分表评估其术后排便失调程度,并询问其肠道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以检验聚合效度;随机抽取50例患者在首次评估后1~3周进行第2次测试,以检验重测信度;结合患者一般资料检验LARS评分表对不同临床特征人群的判别效度。结果中文版LARS评分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首次测量与再次测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该量表评分值与生活质量紧密相关,聚合效度良好(P〈0.001);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76.7%;量表的判别效度良好,能区分不同性别、年龄、吻合口平面的人群(P〈0.05)。结论中文版LARS评分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用于评估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排便失调的严重程度高效、可信。
- 闫晶晶牟绍玉谭人福王希罕
- 关键词:直肠癌信度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患者术后肠道症状特点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患者术后肠道症状的特点。方法使用建立在《症状管理理论》上的访谈大纲,对119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患者进行结构性访谈。结果术后最主要的6个肠道症状依次为过度排气、连续排便、便急、用力排便、便频和肛门坠胀。周期性排便者21例(17.6%)。术后6个月以上患者共79例,68例(86.1%)自述肠道症状显著改善,70.5%(48/68)的患者述至少6个月才发生这种改善。根据术后时间不同将119例研究对象分为3组,粪便泄露、排便用力和便急在3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接着对这三个肠道症状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1~5)个月组粪便泄露发生率显著高于(6~11)个月组和(12~24)个月组(P<0.017),(1~5)个月组便急发生率显著高于(12~24)个月组( P<0.017),(6~11)个月组排便用力发生率显著低于(12~24)个月组( P<0.017)。87例(73.1%)患者出现消极心理反应。结论对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患者,术后肠道症状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改善,改善最明显的症状为粪便泄露和便急。患者术后肠道症状易被医护人员忽视。
- 谭人福岳琳牟绍玉
- 关键词:肠道症状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