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突变
  • 2篇突变位点
  • 2篇位点
  • 2篇细胞
  • 2篇细胞集落
  • 2篇利福
  • 2篇利福平
  • 2篇利福平耐药
  • 2篇粒细胞
  • 2篇粒细胞集落刺...
  • 2篇耐药
  • 2篇脑梗
  • 2篇脑梗塞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突变
  • 2篇基因突变位点
  • 2篇集落
  • 2篇集落刺激因子
  • 2篇梗塞
  • 2篇M

机构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海德堡大学

作者

  • 6篇赵刚
  • 3篇张光运
  • 3篇韩军良
  • 3篇夏峰
  • 2篇石晓丹
  • 2篇史明
  • 1篇粟秀初
  • 1篇黄远桂
  • 1篇徐燕
  • 1篇武毅军
  • 1篇冯幼启

传媒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7th中华医...
  • 1篇第七届中华医...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07
  • 1篇199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臂丛上干卡压症的临床特点
2007年
目的探讨臂丛上干卡压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臂丛上干卡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均表现为一侧上肢桡侧感觉障碍,13例合并同侧肩背部或胸部感觉异常;所有患者病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或中下1/3处均有明显压痛,并放散到患侧上肢、肩背或胸部;55.6%(15/27)患者患肢处于外展外旋位时疼痛加重。25.9%(7/27)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轻度减低,7.4%(2/27)患者大鱼际肌运动单位电位异常。27例患者颈椎X线片检查未见相关的责任病灶。局部封闭并理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85.2%(23/27),4例(14.8%)无效的患者病程较长。结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或中下1/3交界点压痛并放散到受累的上肢、背部或胸部是臂丛上干卡压症的临床特征;压痛点局部封闭不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鉴别诊断的手段之一。
韩军良夏峰徐燕张光运赵刚
关键词:臂丛上干神经卡压症周围神经病
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位点M-ARMS-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背景研究 结核性脑膜炎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最严重的肺外结核.患者常会缺乏快速准确的诊断和药物敏感性检测,而延误治疗,最终导致严重后遗症、产生多耐药结核或使多耐药结核杆菌发展成为广泛性耐药,使得结核控制形式严...
石晓丹赵刚史明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在脑梗塞后不同时间窗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中风模型采用线栓MCA法,栓塞后90min后再灌注;动物采用雄性Wistar大鼠(n=45,体重280~320g)。实验组大鼠分别在中风后30min(n=11)、24h(n=12)、48h(n=10)开始皮下注射G-CSF(60ug/kg.day),至第7日结束;对照组大鼠(n=12)应用生理盐水0.3ml/日。每日检测大鼠体重变化。中风后7天,取脑进行形态学研究,分别进行anti-MPA2和TUNEL染色,计算脑梗塞体积和梗塞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对照组脑梗塞体积(163±25mm^3)明显大于30min(81±19mm^3)、24h(98±27mm^3)[P<0.001]及48h(114±23mm^3)[P<0.01]等各治疗组。对照组TUNEL阳性细胞数(187±21)明显高于MCAO后30min及24h开始应用G-CSF的治疗组(P<0.01)。结论:G-CSF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即使在脑梗塞发生候后48小时才开始应用,效果仍然明显。
韩军良夏峰张光运赵刚
关键词:脑梗塞神经保护凋亡G-CSF
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位点M-ARMS-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背景研究结核性脑膜炎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最严重的肺外结核。患者常会缺乏快速准确的诊断和药物敏感性检测,而延误治疗,最终导致严重后遗症、产生多耐药结核或使多耐药结核杆菌发展成为广泛性耐药,使得结核控制形式严峻...
石晓丹赵刚史明
文献传递
紫外光辐照血液疗法对急性脑梗塞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用光化学法诱导制备兔急性局限性脑梗塞模型。经紫外光辐照血液疗法治疗,其梗塞面积较对照组明显为小,病理改变亦明显较对照组为轻。在梗塞之前用紫外光辐照血液疗法对动物行保护性处理,则光化学法诱导的脑梗塞面积和病理改变与对照组相似。结果表明:紫外光辐照血液疗法对治疗急性局限性脑梗塞有显著疗效,但无保护性治疗作用。
冯幼启黄远桂粟秀初赵刚武毅军
关键词:脑梗塞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抑制大鼠脑卒中后的谷氨酸毒性和IL-1β反应
2007年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急性脑卒中大鼠脑梗死区域内谷氨酸、IL-1β和IL-6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拴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制备急性脑卒中模型,90 min后再灌注。线栓封堵大脑中动脉后,静脉一次性注射rhG-CSF(60 mg·kg^(-1),治疗组,n=10)或0.3mL生理氯化钠溶液(对照组,n=8)。采用微透析法,检测纹状体内谷氨酸浓度;ELISA法分别检测脑组织和血清的IL-1β和IL-6含量。结果:脑卒中发生后0.5~3 h,治疗组梗死侧纹状体内谷氨酸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梗死侧(P<0.01);脑卒中后6 h,治疗组梗死侧脑组织内IL-1β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11.38±5.54)vs(21.15±9.57)ng·g^(-1),P<0.01];治疗组血浆内的IL-1β浓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74.26±26.47)vs(122.88±29.10)ng·mL^(-1),P<0.01]。脑卒中6h后,两组大鼠的血浆和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IL-6。结论:rhG-CSF能明显抑制脑卒中后的谷氨酸毒性和IL-1β反应。
韩军良夏峰张光运赵刚Kollmar Rainer
关键词: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