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利云

作品数:5 被引量:102H指数:4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心理
  • 3篇信效度
  • 3篇信效度研究
  • 3篇问卷
  • 3篇教养方式
  • 2篇心理症状
  • 2篇信度
  • 2篇问卷编制
  • 2篇教养
  • 2篇家庭
  • 2篇家庭教养
  • 2篇家庭教养方式
  • 1篇心理测量
  • 1篇心理障碍
  • 1篇儿童
  • 1篇儿童行为
  • 1篇儿童行为问题
  • 1篇父母教养方式

机构

  • 3篇无锡市精神卫...
  • 2篇皖南医学院
  • 1篇江南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赵利云
  • 4篇程灶火
  • 3篇易媛
  • 2篇李萍
  • 2篇刘新民
  • 2篇周晓琴
  • 1篇杨碧秀
  • 1篇蒋小娟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百项心理症状问卷编制和信效度研究
目的编制一个与现行诊断分类标准相适应的、适用于1O岁以上人群的一般心理症状问卷,并在临床样本和社区样本中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经验法,参照《90项症状清单》基本构思,借鉴CIDI和MINI等精神症状检查问卷内容,...
程灶火易媛赵利云周晓琴李萍
家庭教养方式问卷的编制和信效度研究被引量:31
2011年
目的:编制本土化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并验证其信度和效度。方法:根据中国文化背景结合国内外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文献,编制了包含20种教养行为的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在3976名基本样本(年龄范围9—26岁)、140名重测样本和158名效度样本中进行测试。结果:问卷的重测信度、分半信度和“系数分别为0.654~0.822、0.635-0.869和0.496~0.824(P〈0.001);条目与维度分有显著相关(r=0.26~0.73),维度间有较高的相关(0.32~0.81);因素分析获得3个因子,解释方差68%,各维度分与SCL-90多数因子分显著负相关(r=-0.20~0.50)。结论:新编家庭教养方式问卷的重测信度、同质信度、结构效度和实证效度均较理想,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程灶火奚晓岚陈媛媛赵利云易媛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心理测量信度
百项心理症状问卷编制和信效度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编制一个适用于10岁以上人群的心理健康调查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按经验法编制了一个包含10个症状维度(每个维度10个条目)的心理健康量表,采用分层方便取样法收集了4672名社区或学校样本、1135例临床样本、252名重测样本和378名效度样本的心理健康资料,并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做了测量学检验。结果:问卷的重测信度和α系数分别为0.615~0.791、0.804~0.974;维度与总分(0.737~0.882)及维度间(0.453~0.811)显著相关,10个维度可归为4个因子(情绪症状、生理症状、行为控制和精神病理);百项心理症状问卷与SCL-90总分(0.823)和相关维度(0.605~0.797)显著相关,常模样本和临床样本得分(除人格品行外)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百项心理症状问卷的重测信度、同质信度、结构效度和实证效度均较理想,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程灶火易媛赵利云周晓琴李萍
关键词:信度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障碍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联研究被引量:46
2013年
目的:探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障碍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和相关研究设计,从门诊和住院患者中抽取200名心理行为障碍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从学校抽取200名基本情况相匹配的中小学生作为对照组,除收集一般资料外,入组对象同时接受百项心理症状问卷和家庭教养方式问卷测评。结果:病例组各项心理症状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O.01);被试家庭教养方式得分与心理症状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O.130-0.343,19〈0.05);父母教养方式对症状总分有显著影响,R。值分别为0.246和0.225,父母教养方式对各症状维度具有不同影响(Rz值在0.129~0.236之间)。结论: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障碍密切关联.教养维度对不同心理症状存在不同影响。
蒋小娟赵利云程灶火刘新民杨碧秀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心理障碍
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被引量:28
2011年
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具有密切双向联系。父母教养方式既能促进儿童心理发展,也能引发儿童行为问题。反之,儿童的正常行为对父母的教养行为有强化作用,儿童的问题行为也能改变父母的教养方式。此外,某种教养方式也许会使儿童免于产生外向性行为问题,但同时可能会使其产生内向性行为问题。特定教养方式与内、外向行为问题之间相关的特定性还没有一致的结论。
赵利云程灶火刘新民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