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明峰

作品数:30 被引量:42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12篇蛋白尿
  • 12篇血红蛋白
  • 12篇血红蛋白尿
  • 12篇阵发
  • 12篇阵发性
  • 12篇红蛋白
  • 11篇血红蛋白尿症
  • 11篇阵发性睡眠性
  • 11篇阵发性睡眠性...
  • 11篇阵发性睡眠性...
  • 11篇睡眠性
  • 11篇睡眠性血红蛋...
  • 9篇骨髓
  • 6篇造血
  • 6篇综合征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凋亡
  • 4篇血细胞减少

机构

  • 26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熊本大学

作者

  • 30篇赵明峰
  • 29篇邵宗鸿
  • 25篇刘鸿
  • 23篇何广胜
  • 23篇施均
  • 20篇杨天楹
  • 15篇付蓉
  • 14篇白洁
  • 13篇和虹
  • 12篇储榆林
  • 11篇孙娟
  • 10篇李克
  • 10篇贾海蓉
  • 9篇张益枝
  • 8篇杨崇礼
  • 8篇陈桂彬
  • 6篇崔振珠
  • 5篇郝玉书
  • 4篇张泓
  • 4篇钱林生

传媒

  • 17篇中华血液学杂...
  • 5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Chines...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国外医学(输...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2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功能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功能观察被引量:51
2004年
目的 了解与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功能以及辅助性T(Th)淋巴细胞在此类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纤维素法培养 2 5例初诊、15例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的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和 10名正常人的CFU GM、CFU E、BFU E ;采用RT PCR方法 ,检测 2 5例初诊、15例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的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19例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和 10名正常人未经体外刺激的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NC)中Th1细胞的代表因子IFN γ、IL 2和Th2细胞的代表因子IL 4、IL 10的基因表达。结果 初诊组、治疗后血常规恢复正常的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组、正常对照组BMMNC培养CFU E、CFU GM、BFU E产率 ,三组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Th2型细胞因子IL 4、IL 10mRNA的表达在初诊组明显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均 <0 .0 1;经治疗血常规恢复正常后趋于正常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均 >0 .0 5。Th1型细胞因子IFN γ、IL 2mRNA的表达在所有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均无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均 >0 .0 5。结论 引起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可能并非骨髓造血祖细胞本身质的异常 ,而是造血祖细胞以外的因素 ;Th细胞亚群功能失衡。
付蓉邵宗鸿刘鸿和虹孙娟赵明峰何广胜施均白洁杨天楹杨崇礼
关键词:骨髓造血祖细胞细胞增殖T淋巴细胞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B淋巴细胞数量及凋亡相关蛋白水平被引量:56
2002年
目的 探讨B淋巴细胞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IR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2 5例初诊患者 ,1 5例治疗后血常规恢复正常的患者和 1 0名正常人骨髓总B淋巴细胞、CD5+ B淋巴细胞的数量以及B淋巴细胞膜表面凋亡相关蛋白Fas抗原 (CD95)、胞浆内抗凋亡蛋白bcl 2的表达。结果 IRP初诊患者总B淋巴细胞、CD5+ B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和正常人 (P均 <0 .0 5) ,后两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三组B淋巴细胞Fas抗原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初诊患者B淋巴细胞胞浆内bcl 2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 (P均 <0 0 5) ,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各组间B淋巴细胞凋亡相关指数(CD1 9+ CD95+ /CD1 9+ bcl 2 + )比较 ,初诊组显著低于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和对照组 (P均 <0 .0 1 ) ,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B淋巴细胞的比例与治疗起效时间呈正相关 (r =0 .69,P <0 0 1 )。结论 IRP患者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与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异常。
付蓉邵宗鸿和虹刘鸿贾海蓉孙娟赵明峰何广胜施均白洁储榆林杨天楹
关键词: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骨髓B淋巴细胞免疫性疾病
联合化疗治疗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其转化的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了解联合化疗治疗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及其转化的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 (postMDS AML)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2 4例高危组MDS和 2 3例postMDS AML患者接受联合化疗方案化疗 (DA方案 31例 ,HA方案 13,IA方案 3例 ) ,联合化疗加用造血生长因子 17例 ,单用联合化疗 30例。采用 2 0 0 0年MDS国际工作组疗效评定新标准评价 4 7例患者的联合化疗疗效 ,并评估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 (IPSS)的临床意义。结果  14例 (2 9 8% )患者获得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10例 (2 1 3% ) ,稳定状态 (SC) 2例 (4 3% ) ,失败 (failure) 2 1例 (4 4 7% ) ,总有效率 5 1 1%。高龄组 (年龄超过 5 0岁 )的CR率 (5 3 8% )明显高于年龄小于 5 0岁的低龄组 (2 0 6 % ,P =0 0 37)。IPSS积分系统中染色体核型分组 (Good组 ,Intermediate组和Poor组 )的CR率分别为 76 9% ,2 3 5 % ,0 % (P <0 0 1) ,3组间的总有效率 (76 9% ,6 4 7%和 11 1% ) ,失败率 (2 3 1% ,2 9 4 % ,77 8% )均有统计学差异。姐妹染色体分染 (SCD)阴性组的CR率 (2 6 3% )显著低于阳性组的CR率 (71 4 % ,P=0 0 36 ) ,且阴性组的总有效率 (5 2 6 % )也低于阳性组 (10 0 % ,P =0 0 2 4 )。DA方案的CR率 (38 7% )和总有效率 (6 1 3% )?
施均邵宗鸿刘鸿陈桂彬张益枝白洁何广胜付蓉赵明峰曹燕然吴玉红井丽萍郝玉书杨天楹杨崇礼
关键词:联合化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造血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1999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以血细胞的质、量异常,骨髓病态造血及高风险发展为急性白血病为主要特征。大部分MDS患者在髓内造血活跃的同时,却伴有外周血细胞减少。这一矛盾现象被称为MDS骨髓和“无效造血”。不少研究表明,过...
赵明峰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造血细胞凋亡
白血病前期综合诊断的前瞻性研究
邵宗鸿施均刘鸿宋鲁燕何广胜赵明峰傅蓉贾海蓉孙娟储榆林郝玉书
总结了白血病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免疫学、染色体核型、干/祖细胞体外生长方式等特征,以及上述指标对转白和生存的影响;比较了综合性(多指标)诊断MDS与单纯按WHO标准诊断该病对于“捕获”真白血病前期的...
关键词:
关键词:白血病
具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表型的B淋巴细胞株的建立被引量:12
2000年
目的建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和正常人的B细胞株,用以研究PNH。方法用EB病毒感染PNH患者和正常人的B淋巴细胞,感染后的B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表型,然后用免疫磁珠分选CD55-、CD59-B淋巴细胞,并用极限稀释法对分选后的细胞进行克隆,克隆后的细胞株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重排带,验证其克隆性。结果建立了2株分别来自于2例PNH患者的CD55-、CD59-B细胞株;作为对照,同时建立了2株分别来自于2名正常人的B细胞株。结论可用EB病毒感染B细胞来建立PNH患者的B细胞株。
李克邵宗鸿川口辰哉张友山赵明峰王立郝玉书中熊秀喜
关键词:血红蛋白尿阵发性PNH细胞表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指标综合诊断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建立多指标综合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标准。方法以前瞻性方法验证从回顾性研究中得出的综合诊断MDS的8项指标。观察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住院MDS患者,其中多指标诊断组38例,同期对照组79例,既往对照组123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转化为白血病的情况。结果随访期间多指标诊断组18例转化为白血病,转白率为47.37%,中位转白时间6(1~33)个月。同期对照组18例转化为白血病,转白率为22.78%(与多指标诊断组相比,P<0.01),中位转白时间6(1~33)个月。既往对照组16例转化为白血病,转白率为13.01%(与多指标诊断组相比P<0.01),中位转白时间5(1~23)个月。多指标转白的相对危险度:骨髓原始粒细胞和单核细胞≥0.020的相对危险度(RR)为9.11,髓系细胞分化指数≥1.8的RR为6.50,有淋巴样微巨核RR=4.55,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粒、单核细胞RR=4.40,骨髓有核红细胞糖原染色阳性RR=4.26,染色体核型异常RR=2.87,骨髓细胞体外培养粒、单核细胞系集簇与集落比值≥4.0的RR为2.14。结论多指标综合诊断较全面反映MDS恶性造血克隆的生物学本质,能更准确地诊断MDS患者。
曹燕然邵宗鸿施均王化泉刘鸿付蓉赵明峰何广胜白洁涂梅峰邢莉民崔振珠孙娟贾海蓉杨天楹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
50例存活三年以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长期随访被引量:17
2002年
目的 评价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患者免疫抑制治疗 (IST)后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 50例IST后存活 3年以上SAA患者长期随访 ,了解其造血重建 (血常规、骨髓象、骨髓活检、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 )、T淋巴细胞免疫、生活质量及治疗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IST后各随访时间 (3年、4年、5年以上 )的患者中分别有 81 .3 % (1 3例 )、86 .7% (1 3例 )、89.5 % (1 7例 )血常规正常 ,93 .4 % (1 5例 )、93 .3 % (1 4例 )、94.7% (1 8例 )骨髓象正常 ,37.5 % (6例 )、40 .0 % (6例 )、73 .7% (1 4例 )造血祖细胞培养正常 ;全部患者中有 86 .0 % (43例 )血常规正常、94.0 % (47例 )骨髓象正常、52 .0 % (2 6例 )造血祖细胞培养正常 ,88.0 % (44例 )Karnofsky评分达 1 0 0分。各随访时间共有 31例患者进行了骨髓活检 ,其中 2 6例 (83 .9% )正常 ;37例患者进行了T淋巴细胞亚群检查 ,其中 2 9例 (78.4 % )正常。未发现晚期克隆性疾病。治疗远期不良反应轻微。 2 4例患者的全部随访检查结果正常。结论 部分SAA患者经IST后 ,造血功能、T淋巴细胞免疫、生活质量可完全恢复 ,且无显著不良反应 。
何广胜邵宗鸿刘鸿张益枝陈桂彬李克宋鲁燕和虹赵明峰付蓉施均白洁张泓储榆林杨天楹杨崇礼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造血生长因子
185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0
2002年
目的 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患者临床特点及疾病自然过程。方法 分析 185例PV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转归。结果  185例患者中 ,男 12 2例 ,女 6 3例。发病年龄 (5 2 .7± 14 .1)岁。初诊时血红蛋白为 (2 0 8.3± 2 1.2 )g/L。血常规三系增高 74例 (40 .0 % ) ,单纯血红蛋白增高 33例 (17.8% ) ,血红蛋白增高伴有白细胞增高 6 7例 (36 .2 % ) ,血红蛋白增高伴有血小板增高 11例(5 9% )。脾大 12 3例 (6 6 .5 % ) ,肝大 3例 (16 .2 % )。 2 5例患者检测Epo水平 ,9例 (36 .0 % )正常 ,16例 (6 4 .0 % )减低。 30例患者进行干 /祖细胞培养 ,5 7%CFU E增高 ,5 9%BFU E增高 ,其中 11例检测内源性红系集落 (EEC) ,10例 (90 .9% )出现EEC。 82例 (44 .3% )发生血栓栓塞 10 3次 ,5例进展为骨髓纤维化 (MF) ,1例发生继发肿瘤 ,2例死于栓塞。结论 PV是一种成年型骨髓增殖性疾病 ,极易并发栓塞 ,易检出EEC ,且血清Epo水平多减低 ,主要进展为MF。
白洁邵宗鸿井丽萍刘鸿施均赵明峰付蓉何广胜孙娟贾海蓉钱林生杨天楹杨崇礼
关键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症状
DA或HA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观察DA[柔红霉素 (DNR) 4 0mg第 1,2天 ,2 0mg第 3天 ;阿糖胞苷 (Ara C) 10 0mg d ,共 5d]或HA[高三尖杉酯碱 (HHT) 2~ 3mg d ,共 5d ;Ara C 10 0mg d ,共 5d]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PNH)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例使用DA方案 ,5例应用HA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PNH患者 ,分析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8例患者化疗均有效 ,所有患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用量较化疗前减少 6 6 %~ 10 0 % (中位数 75 % )。 6例检查PNH克隆患者治疗后 5例PNH细胞比例明显减少 ,1例无变化。 6例溶血指标明显好转。 8例患者经治疗后 2例进步 ,6例明显进步。 7例依赖输血者中 6例脱离输血。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DA或HA方案是治疗难治、复发性PNH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曹燕然邵宗鸿贾海蓉孙娟刘鸿吴玉红秦铁军施均白洁何广胜付蓉赵明峰涂梅峰崔振珠杨天楹
关键词: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克隆性疾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