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永军

作品数:14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麻醉
  • 4篇气管
  • 3篇手术
  • 3篇全身麻醉
  • 3篇芬太尼
  • 3篇插管
  • 2篇单肺
  • 2篇单肺通气
  • 2篇单肺通气期间
  • 2篇低氧
  • 2篇低氧血
  • 2篇低氧血症
  • 2篇胸腔
  • 2篇胸腔手术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血症
  • 2篇镇痛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镜

机构

  • 13篇广元市第一人...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3篇赵永军
  • 5篇张莉
  • 5篇王莉
  • 4篇王义
  • 2篇董建军
  • 2篇任远华
  • 2篇王莉
  • 1篇陈均
  • 1篇黄小俊
  • 1篇李少波
  • 1篇李顺长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西部医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血压手术患者对不同麻醉诱导的反应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高血压手术患者在不同麻醉诱导过程中,分别使用异丙酚、七氟醚及两种联合下的麻醉诱导对病人血压、心率及麻醉深度指数(CSI)的影响,以寻求最理想的针对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方法:本研究选择临床确诊ASAⅡ级,高血压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A、B、C组),每组30例,分别对应异丙酚、七氟醚及异丙酚联合七氟醚麻醉诱导组。分别观察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T2)的心率(HR)、血压(SBP/DBP)及麻醉深度指数(CSI)的变化。其中所有结果均经统计学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组内比较,三组患者T1和T0比较,SBP和DBP均呈显著性下降(P<0.05),而T1和T2比较,SBP和DBP均呈显著性上升(P<0.05),T2和T0比较,A组无明显差异(P>0.05),B组和C组差异明显(P<0.05);组间比较,诱导后的血压下降,A组较B下降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血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血压上升,B组较A组血压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C组血压上升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C组血压上升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1的CSI均无差异性(P>0.05)。A组T2比B组CSI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比B组CSI也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七氟醚,异丙酚联合七氟醚三种方法均可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术前麻醉。但相比较而言,异丙酚联合七氟醚对插管后高血压患者的平稳作用优于异丙酚组和七氟醚组。
吴超贤王莉任远华董建军赵永军李少波
关键词:高血压麻醉诱导异丙酚七氟醚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致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致下呼吸道感染麻醉相关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03例老年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对其中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麻醉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麻醉相关影响因素有插管过深、插管不熟练、拔管指征不完全、拔管延迟(>3 h)、麻醉时间长(>3 h)等(P<0.05)。而与患者插管途径、插管方式、拔管延迟(<3 h)无关(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致下呼吸道感染麻醉相关影响因素较大,临床上要加以规范。
吴超贤王莉任远华董建军赵永军李顺长
关键词:老年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呼吸道感染
高频喷射通气治疗胸腔手术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高频喷射通气治疗胸腔手术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03月~2016年12月我院行开胸手术术中单肺通气患者资料,回顾分析其中发生低氧血症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常规置入支气管双腔管,使用电子支气管镜行支气管双腔管定位。手术中术侧肺开放,非术侧肺采用低潮气量(6ml/kg)加呼气末正压PEEP(6cmH2O)行容量控制机械通气。对术中发生低氧血症(SpO2低于94%)的患者给予术侧肺高频喷射通气治疗,若无改善则施行间断双肺通气。高频喷射通气频率280次/分,吸呼比1:4或1:5。检测高频通气前、高频喷射通气后15分钟和实施双肺通气后15分钟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回顾胸腔手术实施单肺通气患者共计374例,其中42例发生低氧血症,发生率为11.2%。该42例低氧血症患者全部接受术侧肺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其中30例(71.4%)治疗有效,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P<0.01);12例效果欠佳,实施间断双肺通气完成手术。结论:术侧高频喷射通气能够有效改善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可在临床上选择性应用,但对高频喷射通气的通气方式、频率、吸呼比、通气量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王义张莉王莉任元华赵永军黄蓉
关键词:胸腔手术单肺通气高频喷射通气低氧血症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心肺功能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13
2021年
背景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否成功与术中心肌保护措施密切相关,而术中心肌损伤主要与手术导致机体出现强烈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脏供氧失衡等有关。因此,术中保护心肌、抑制应激反应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心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行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及术中、术后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痛,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舒芬太尼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包括术后异丙酚用量、静脉自控镇痛药液用量、吗啡使用率),术前、插管后、切皮时、劈胸骨时、CPB前、CPB停机10 min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CPB前、CPB停机12 h后心肌损伤指标[包括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肺功能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氧合指数(OI)];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无延迟气管导管拔出者。观察组患者术后异丙酚用量少于对照组,吗啡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HR、MAP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HR、MAP上主效应均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后和劈胸骨时HR慢于对照组,切皮时和CPB前HR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后和劈胸骨时MAP低于对照组,切皮时和CPB停机10 min后MAP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PB停机12 h后cTnI、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PB停机12 h后PaO_(2)和OI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PB停机12 h后PaO_(2)、
隆雨秋张莉陈均赵永军曾恒王义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舒芬太尼血流动力学心肺功能
不同剂量地佐辛预防鼻道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佐辛对鼻道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在我院于瑞芬太尼及七氟醚复合全身麻醉下择期行鼻内窥镜下鼻道手术60例,随机分为0.10、0.15和0.20 mg/kg地佐辛组各20例。手术结束前15 min,3组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10、0.15和0.20 mg/kg。记录各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前(T0)、拔管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10 min(T3)、拔管后30 min(T4)、拔管后60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并于拔管时进行拔管咳嗽评分,拔管后5 min采用镇静-躁动评分法(SAS)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躁动和疼痛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3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随着地佐辛浓度增高逐渐延长,SAS评分随着地佐辛浓度增高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咳嗽评分随着地佐辛浓度增高逐渐降低,0.20 mg/kg地佐辛组与0.10及0.15 mg/kg地佐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随着地佐辛浓度增高逐渐降低,0.15及0.20 mg/kg地佐辛组与0.10 mg/kg地佐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3组MAP均较T0时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3组随着地佐辛浓度增高MAP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3组HR均较T0时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3组随着地佐辛浓度增高HR逐渐降低,0.20 mg/kg地佐辛组与0.10及0.15 mg/kg地佐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各时间点Sp O2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瑞芬太尼及七氟醚复合全身麻醉下行鼻道手术,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5 mg/kg可起到良好镇痛作用,并可减轻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心血管应激反应,抑制拔管时呛咳,减少躁动。
赵永军
关键词:地佐辛鼻外科手术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单次髋关节囊局部浸润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单次髋关节囊局部浸润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应激指标、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3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照组采用单次髋关节囊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单次髋关节囊局部浸润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感觉阻滞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恢复时间等)。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估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患者疼痛程度;记录两组术后0~24 h、24~48 h内阿片类药物剂量;检测两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血糖、C反应蛋白(CRP)]及疼痛介质[5-羟色胺(5-HT)、P物质(SP)]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和疼痛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6、12、24及48 h时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苏醒和喉管拔除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应激指标及疼痛介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观察组血糖、CRP、5-HT、SP较术前升高,观察组术后48 h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0~24 h、24~48 h内阿片类药物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98例患者术后未发生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单次髋关节囊局部浸润麻醉可以减轻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疼痛物质的释放,从而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促进术后恢复。
王莉赵永军翟浩宇黄小俊仇丽雅
关键词: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局部浸润麻醉阿片类药物
探讨硬膜外术后罗哌卡因、氢吗啡酮的镇痛效果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对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择期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患者分为罗哌卡因组(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44例和左旋布比卡因组(左旋布比卡因复合氢吗啡酮)4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评分、躁动评分(Ramsay)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 h VAS评分较术后2 h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氢吗啡酮具有均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任元华张莉赵永军
关键词:罗哌卡因氢吗啡酮硬膜外术后镇痛左旋布比卡因
纤支镜、喉罩联合运用成功处理困难气道1例
2009年
本文报道纤支镜、喉罩联合运用成功处理困难气道1例的经过及体会。
王义任元华张莉赵永军
关键词:困难气道纤维支气管镜喉罩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CRP及补体C3C4的影响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CRP及补体C3、C4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手术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45例)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CRP、应激指标以及补体C3、C4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的CRP和皮质醇等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别,而全身麻醉组的上述指标在切皮后2h、术后4h时变化较复合麻醉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的C3、C4水平无明显差别,全身麻醉组的上述指标在切皮后2h、术后4h时变化较复合麻醉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复合麻醉组VAS得分低于全身麻醉组,两组患者的Ramsay得分无明显差别。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且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
任元华赵永军吴超贤
关键词:麻醉腹腔镜应激反应CRP补体
高频喷射通气治疗胸腔手术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高频喷射通气治疗胸腔手术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行开胸手术术中单肺通气患者中发生低氧血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常规置入支气管双腔管,使用电子支气管镜行支气管双腔管定位。手术中术侧肺开放,非术侧肺采用低潮气量(6 mL/kg)加呼气末正压PEEP(6 cmH_2O)行容量控制机械通气。对术中发生低氧血症(SpO_2≤92%)的患者给予术侧肺高频喷射通气治疗,若无改善则施行间断双肺通气。高频喷射通气频率280次/min,吸呼比1∶4或1∶5。检测高频通气前、高频喷射通气后15 min和实施双肺通气后15 min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回顾胸腔手术实施单肺通气患者共计374例,其中42例发生低氧血症,发生率为11.2%。42例低氧血症患者全部接受术侧肺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其中30例(71.4%)治疗有效,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P﹤0.05);12例效果欠佳,实施间断双肺通气完成手术。结论:术侧高频喷射通气能够有效改善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可在临床上选择性应用,但对高频喷射通气的通气方式、频率、吸呼比、通气量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王义张莉王莉任元华赵永军黄蓉
关键词:胸腔手术单肺通气高频喷射通气低氧血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