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洪亮

作品数:75 被引量:439H指数:11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农业科学
  • 17篇经济管理
  • 17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社会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0篇农业
  • 9篇气候
  • 9篇气候变化
  • 8篇水稻
  • 7篇农村
  • 7篇小麦
  • 6篇信息服务
  • 6篇院校
  • 6篇农业院校
  • 6篇作物
  • 6篇教学
  • 5篇冬小麦
  • 5篇生物炭
  • 5篇土壤
  • 5篇农业信息
  • 4篇栽培
  • 4篇农业信息服务
  • 4篇作物生产
  • 4篇高校
  • 4篇创新创业

机构

  • 75篇沈阳农业大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河北省农林科...
  • 4篇黑龙江八一农...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兴城市农业技...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铁岭市农业科...

作者

  • 75篇赵洪亮
  • 34篇谢立勇
  • 17篇侯立白
  • 12篇张雯
  • 8篇衣莹
  • 7篇刘恩财
  • 6篇刘喜波
  • 5篇李建东
  • 5篇冯永祥
  • 5篇林而达
  • 5篇郭伟
  • 5篇刘恩才
  • 4篇孙雪
  • 4篇姜乐
  • 4篇贾秀领
  • 4篇郭李萍
  • 3篇刘江
  • 3篇王惠贞
  • 3篇李颖
  • 3篇许婧

传媒

  • 11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华北农学报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农业经济
  • 2篇辽宁农业科学
  • 2篇高等农业教育
  • 2篇科教文汇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新农业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沈阳一市三县现代农业发展测评及路径研究
构建了县域现代农业发展测评体系,并对沈阳一市三县的辽中、康平、法库和新民进行了现代农业发展测评。结果表明,辽中、康平和法库均处于现代农业的起步阶段,新民市已经进入现代农业的初步发展阶段。农业生产水平最高的是辽中,新民农业...
张雯赵洪亮刘喜波
关键词:现代农业
文献传递
沈阳3县1市现代农业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被引量:5
2012年
结合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县域现代农业评价体系,并运用这一评价体系对沈阳3县1市的辽中、康平、法库和新民进行了现代农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沈阳3县1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均处于现代农业的发展起步阶段。研究根据各县域实际情况,提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建议。
赵洪亮张雯马云启侯立白
关键词:现代农业
关于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建设问题被引量:5
2010年
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愈演愈烈,加强农业适应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已迫在眉睫。本文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农业产业的特性以及防灾减灾的基本规律与要求等考虑,研究探讨了以推进经济发展为基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政策法规,基础设施建设,科研与推广,公众参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预警系统等8个方面的未来适应能力建设问题。
刘恩财谢立勇赵洪亮曹敏建郭明顺
关键词:农业气候变化
粮食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敏感性与脆弱性被引量:29
2014年
气候变暖延长了作物适宜生长季,缩短了实际生育期,改变了作物的种植界线;在一些区域促进了产量增高,给作物品质带来负面影响,并改变了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规律,导致损失增加。未来粮食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如温度增高1℃,冬小麦生育期日数平均缩短17d左右,水稻和玉米平均缩短7-8 d,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气候变化将威胁作物产量的稳定性,并影响作物品质。脆弱性主要是面对极端事件的影响,特别是在减小暴露度和提高适应能力两个方面,因为雨养农业的暴露度明显高于灌溉农业。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降低粮食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一是加强对敏感性的评估能力建设,包括完善和改进各类评估指标体系和模型,创新和发展评估方法和工具;结合实地观测和案例研究,科学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与敏感性,识别和降低研究中的不确定性;提高人类对气候系统及其变化的认识,提高气候变化影响及相应领域敏感性的认识。二是加强粮食生产系统适应能力建设,包括对已有的农田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增强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有计划地选用抗旱涝、抗高低温和抗病虫害等抗逆品种和新品种;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推广旱作农业技术;综合多学科的理论方法,进一步开展粮食生产系统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影响和适应研究。三是加强自然和社会系统体系和功能建设,包括加强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的推广,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步伐;通过立法、行政、财政税收等方式,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探索农业政策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风险分担机制;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加粮食生产系统固碳减排能力,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谢立勇李悦钱凤魁赵洪亮韩雪林而达
关键词:气候变化粮食生产敏感性脆弱性恢复力
农业科技期刊在农业信息服务中的重要作用被引量:1
2019年
农业科技期刊荟萃了农业领域优质信息资源,故而在农业信息服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文中从4个方面阐述了农业科技期刊在农业信息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第一,农业科技期刊作者、编辑和审稿专家的智力资源为优质信息内容生产提供基础;第二,农业科技期刊通过系列报道为提供系统的信息服务提供可能;第三,农业科技期刊通过追踪发布最新农业信息提高信息服务时效性;第四,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为农业经营主体获取信息提供便利。
马迎杰赵洪亮
关键词:科技期刊农业信息服务
FACE条件下CO_2浓度和温度增高对北方水稻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μmol/mol增加到目前的400μmol/mol,并且仍将持续增加。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底物,CO2浓度增高对作物光合生理和产量形成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利用开放式CO2浓度富集(FACE)系统,以北方水稻松粳9号和稻花香2号为供试材料,设置高CO2浓度(600μmol/mol)和正常大气CO2浓度(400μmol/mol),同时进行覆膜增温处理,研究CO2浓度与温度增高对水稻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覆膜与否,大气CO2浓度增高均提高了水稻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地上部生物质量和产量,降低了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覆膜处理增强了净光合速率、地上部生物质量和产量增高的趋势,同时减缓了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在高浓度CO2下降低的趋势。研究说明,覆膜处理下的增温会提高高CO2浓度下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促进增产潜力,增强水稻在高CO2浓度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谢立勇姜乐冯永祥赵洪亮王惠贞林而达
关键词:水稻净光合速率覆膜处理
水肥管理对稻田CH4 排放及其全球增温潜势影响的评估被引量:31
2017年
甲烷(CH_4)是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对全球增温的作用仅次于二氧化碳(CO_2)。稻田是CH_4的重要排放源,减少稻田CH_4排放对减缓气候变暖具有直接效应。为此,掌握稻田CH_4排放的规律和特征对控制和减少稻田CH_4排放尤为重要。为了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影响程度,估算稻田温室气体全球增温潜势,寻求农田减排措施,我们通过收集已发表的文献建立了稻田CH_4排放的数据库,采用析因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对稻田CH_4日排放量和全球增温潜势特征和可能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田CH_4日排放量和增温潜势均随土壤有机质背景含量的升高而增加,不同类型稻田CH_4日排放量大小依次为:双季稻晚稻>双季稻早稻>单季稻>稻麦轮作晚稻;晚稻田CH_4的增温潜势大于早稻田。不同肥料处理条件下,稻田CH_4日排放量表现为: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化学氮肥≈生物炭。控制灌溉水量可降低稻田CH_4的综合增温潜势,表现为:持续淹水>晒田>干湿交替>控制灌溉。研究结果说明,稻田CH_4的产生与排放过程受土壤有机质含量、肥料管理和水分管理以及轮作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应依据不同土壤条件和种植制度,适当调整肥水管理,以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其增温潜势。
谢立勇许婧郭李萍徐玉秀孙雪赵洪亮郭飞赵迅
关键词:稻田甲烷排放水肥管理栽培制度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信息需求特性分析被引量:18
2010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急切需要农村信息化,而农村信息化的关键是农民。本文从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农民对信息的认识和农民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等几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信息需求的特点,为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努力的方向。
赵洪亮张雯侯立白
关键词:新农村信息需求渠道
辽河平原玉米田不同施肥下的土壤氨挥发特征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通过不同施肥措施对氨气排放贡献的研究,获得辽河平原化肥施用本地化的氨排放因子,为大气环境和生态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于2018年5—10月在沈阳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开展不同施肥措施下的氨气排放的大田试验,以基肥施树脂包衣缓释化肥、拔节期追施尿素为常规施肥方式,设置无氮处理(T0)、常规施肥减半(T1)、常规施肥+生物炭(T2)、常规施肥一次性施入(T3)、常规施肥(T4)5个处理。采用通气法在玉米全生育期内定时收集氨气,利用流动分析仪检测计算氨排放通量,同时测定土壤铵态氮含量。【结果】施基肥后氨挥发速率呈现双峰趋势,各处理分别于施基肥后第1—2天或第5—7天达到氨挥发速率最大值,施基肥后各处理氨挥发速率最大值表现为:常规施肥减半(T1)>常规施肥+生物炭(T2)>常规施肥一次性施入(T3)>常规施肥(T4)>无氮处理(T0);施追肥后各处理均于第1—2天达到氨挥发速率最大值,追肥后各处理氨挥发速率最大值表现为:常规施肥(T4)>常规施肥+生物炭(T2)>常规施肥减半(T1)>常规施肥一次性施入(T3)>无氮处理(T0)。氨挥发损失累积量表现为常规施肥+生物炭(T2)>常规施肥(T4)>常规施肥一次性施入(T3)>常规施肥减半(T1)>无氮处理(T0)。各时期各处理间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差异并不显著,但土壤铵态氮含量和同时期土壤氨挥发速率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施追肥后两者的变化趋势比施基肥后更加相似。由于T1、T2、T4追肥期施尿素,尿素释放铵态氮比缓释化肥更加迅速,同时氨挥发也相对较快。整体来看,减少50%施氮量,氨挥发损失累积量只减少20%。各处理间生长季内氨挥发损失累积量差异显著,常规施肥+生物炭(T2)的氨挥发损失累积量最多,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加施生物炭氨挥发损失累积量增加22%。全生长季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一次性施
赵欣周张世春李颖郑益旻赵洪亮谢立勇
关键词:生物炭施肥玉米辽河平原
一种移动式农业气象的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农业气象的监测装置,包括机架、行走装置和探测装置,所述机架内部设有主机,机架两端连接有转动杆,所述所述探测装置由探测块、长连杆和短连杆组成,所述短连杆两端分别与长连杆和机架侧壁铰接,所述长连杆为...
赵洪亮谢立勇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