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沈阳地区428例水痘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015年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2013年水痘住院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428例水痘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水痘可全年散发,以3—6月、10—12月高发,6~29岁为发病高峰,男性多于女性。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可不典型,仅表现为斑丘疹;发病后皮疹较多,以躯干为主,可累及四肢、手掌、脚掌,易并发皮肤感染、肺炎、心肌炎、肝损伤。结论沈阳地区水痘发病以青壮年为主,临床症状较重,并发症较多。建议对6~29岁人群及时进行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以降低水痘的发病率。 吴彤 赵蕊 闫玉光 马玉梅关键词:水痘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疗效。方法选择8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每日1次口服,观察疗程为48周;观察2组乙肝病毒DNA定量(HBV DNA)变化、肝功能的恢复及e抗原/e抗体血清转换的情况。结果在治疗12周时,治疗组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e抗原、HBV DNA平均值分别为54.06,67.52,39.63,35.45,62.08,24.34,06.43;对照组分别为76.86,95.67,89.02,31.56,42.89,32.24,21.12;2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治疗24周时,治疗组检测ALT,AST,TbiL,ALB,PTA,e抗原,HBV DNA平均值分别为50.06,65.02,38.97,36.45,65.08,4.67,2.40;对照组分别为70.86,80.52,67.02,33.06,45.76,30.78,10.12;2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2.5%和22.5%,表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48周时,治疗组检测ALT,AST,TbiL,ALB,PTA,e抗原,HBV DNA平均值分别为40.58,54.23,38.07,38.43,70.18,3.57,0;对照组分别为56.67,75.52,69.09,33.98,59.86,24.86,14.12;2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5%和32.5%,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有效和安全的,可作为抢救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之一。 赵蕊关键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伴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伴肝性脑病(HE)的发病率、死亡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HE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对一般资料、生化指标、腹部超声、临床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统计,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P<0.05),再进行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出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伴HE的发病率、死亡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收集的99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34例伴有HE纳入观察组,其余65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死亡率23.53%,是对照组患者死亡率(4.62%)的5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ST、TBIL、总蛋白、PT、PTA、治疗方式,在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ST(b=0.011,or=1.011)、PTA(b=-0.03,or=0.970)、总蛋白(b=0.081,or=1.084)、治疗方式(b=1.003,or=2.725)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合并HE具有显著相关性。内科保守治疗HE发病率17.77%,TIPS治疗33.33%,内镜下止血治疗50%。结论:本次研究观察到HE在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发病率为34.34%,死亡率23.53%。其总蛋白含量越高、AST越高及PTA越低越容易合并HE。在治疗方式中提示内镜下止血治疗更容易合并HE。 张昕 刘丹阳 赵蕊关键词:肝性脑病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69例住院患者肝源性溃疡内镜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肝硬化住院患者肝源性溃疡的内镜特点。方法对69例行胃镜检查发现肝源性溃疡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9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食欲不振、反酸、上腹不适、腹胀、肝区不适、黑便、呕血为主。内镜检查:溃疡均为活动期,7例溃疡表面见血痂附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3例,胃溃疡21例,复合溃疡5例,所有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门脉高压性胃病及静脉曲张。结论肝源性溃疡患者缺乏典型的消化性溃疡症状,易被肝硬化的表现所掩盖,肝硬化的患者应定期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及时发现上消化道疾病,及早治疗。 孙羽 赵蕊 王岩 吴晓枫 崔丽萍关键词:肝硬化 溃疡 内窥镜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继发急性结肠假性梗阻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急性结肠假性梗阻(acute colonic pseudo-obstruction,ACPO)表现为结肠以非梗阻性肠腔为特征的肠动力紊乱,有典型结肠机械性肠梗阻的症状、体征,但未发现结肠机械性梗阻的确切原因或影像学证据的临床综合征[1]。有继发于严重创伤、腹部大手术后、老年患者等相关报道,但国内外少有失代偿期肝硬化继发ACPO诊治经验的报道, 王晓梅 赵蕊 吴云海关键词:结肠假性梗阻 肝硬化 肝功能衰竭 不同模式非生物人工肝(NBAL)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疗效体会 目的比较人工肝支持系统中不同模式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20年1月—2022年1月各种原因引起的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接受NBAL治疗24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三... 王春美 赵蕊成人麻疹合并重症肺炎一例 被引量:2 2015年 患者男,41岁。发热7d,皮疹4d于2014年4月2日人院,患者发病伴有声音嘶哑、干咳、畏光流泪、头痛、呼吸困难和腹泻,既往体健。 班媛 赵蕊 吴云海 朱贺 刘士男 陶乔楠 郝金丽关键词:重症肺炎 麻疹 成人 声音嘶哑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的临床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6 2008年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HBV-LP)结构、功能的阐述,分析其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让临床医生更深层次的了解其临床意义,为今后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做好铺垫。HBV基因组的S区分为preS1、preS2和S基因3段。HBV-LP即由S、Pre-S1及Pre-S2基因区所编码。大蛋白的前S区具有独特的立体构象拓扑结构,是HBV-LP发挥多种功能作用的依赖性结构。拓扑结构决定其具有反式激活作用。在HBV DNA阴性的患者中,HBV-LP阳性可能是肝内病毒继续复制和抗病毒治疗不彻底的标志。使用酶联免疫定量方法检测HBV-LP与HBV DNA的检测有良好一致性,是反映HBV复制活跃的可靠指标,可以作为HBV感染、复制和乙肝患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重要标志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赵蕊 李鲁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30例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分析沈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2月8日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t检验、Mann-Whitney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30例患者中输入性病例21例,其中湖北省输入病例17例,其他省份输入4例;本地感染病例9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范围为21~72岁,中位年龄为43岁,其中8例有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支气管炎等基础疾病。入院临床分型中,轻型2例(7%),普通型19例(63%),重型8例(27%),危重型1例(3%)。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伴或不伴上呼吸道症状,白细胞计数为正常、降低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计数以下降为主,C反应蛋白正常或升高,降钙素原均为正常水平。肺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早期以多发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为主,部分伴有实变,病变常累及双肺,或者累及一侧肺的多个肺叶。目前,临床治疗以呼吸支持、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抗细菌治疗为主。截至2月15日共治愈出院9例,其中1例为轻型,6例为普通型,2例为重型。在轻型/普通型患者与重型/危重型患者比较中,重型/危重型患者发热时间(中位时间为11.5 d)长于轻型/普通型患者(中位时间为2.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92,P=0.022);重型/危重型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Z=-2.669,P=0.008),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3.0的患者较多(Z=-4.071,P<0.01)。结论沈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早期以输入型为主,逐渐出现扩张性本地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咳嗽。肺部计算机断层成像表现为多发的磨玻璃影、部分病灶伴有实变。治疗中需严密监测肺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改变,其变化可早于临床表现。发热时间过长、D-二聚体水平升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3.0可作为重症病例的早期预警� 李丹 刘洪艳 王妍 郭虹利 王岩 王凯 赵蕊 吴云海 李兴海关键词: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猴痘4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了解猴痘的病原学特征、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检测及诊断方法,为猴痘的防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23年6-7月收治的4例猴痘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国内外报道相关病例资料进行回顾。结果4例病例均为男男性接触人群(MSM),近21d密切接触人员中无猴痘发病人员。发病后主要症状为生殖器、肛周、面部及躯干部的皮疹,早期为斑丘疹,逐渐演变为水疱疹、脓疱疹,直至结痂。4例病例皮损部位、血液、咽拭子标本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1经基因测序结果为Ⅱb B.1.3(西非进化支)。4例病例经治疗后均达到出院标准后出院。结论猴痘在我国目前仍属于新发传染病,根据接触史、临床表现及核酸检测结果可作出诊断。应提高临床医生对猴痘患者的皮疹识别,尤其在MSM中对皮疹患者开展猴痘核酸检测。 赵蕊 刘洪艳 李丹 李兴海 肖婷月 梁煊关键词:猴痘 猴痘病毒 皮疹 男男性接触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