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金方

作品数:30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细胞
  • 8篇基因
  • 7篇螺旋体
  • 7篇钩端螺旋体
  • 6篇问号钩端螺旋...
  • 4篇肾病
  • 4篇受体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糖尿病肾病
  • 4篇维生素D受体
  • 4篇耐药
  • 4篇基因多态性
  • 3篇衣原体
  • 3篇沙眼
  • 3篇沙眼衣原体
  • 3篇生殖道
  • 3篇生殖道感染
  • 3篇脲原体
  • 3篇泌尿

机构

  • 20篇浙江中医药大...
  • 16篇浙江大学
  • 4篇浙江省中医院
  • 4篇杭州医学院
  • 3篇金华职业技术...
  • 2篇温州医学院
  • 2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作者

  • 30篇赵金方
  • 13篇严杰
  • 12篇刘永林
  • 10篇陈益民
  • 5篇汪浙炯
  • 4篇陈婷婷
  • 4篇谈潘莉
  • 4篇孙爱华
  • 4篇汪志远
  • 3篇钱煦岱
  • 3篇张丽
  • 3篇葛玉梅
  • 3篇林旭瑷
  • 3篇胡玮琳
  • 3篇楼宏强
  • 3篇冯辉
  • 3篇包文婷
  • 2篇张金良
  • 1篇毛亚飞
  • 1篇邵吉民

传媒

  • 8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2015浙江...
  • 3篇2016年浙...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9篇2016
  • 9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淋病奈瑟菌pI优势基因型及其G120/A121突变与耐药性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浙江省上虞地区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外膜孔蛋白优势基因型及其G120和A121突变与耐药性关系。方法建立能同时检测pIA和pIB基因的双重PCR。目的扩增产物T-A克隆后测序,以分析G120和A121突变情况及证实双重PCR的检测特异性。采用酸性纸片法和二倍琼脂稀释法,分别检测pIA^+和pIB^+菌株产β-内酰胺酶情况以及对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多重PCR可准确地对所有受检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进行porinI(p1)基因分型,其检测灵敏度为1ngDNA模板。116株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中,30。2%(35/116)为pIA^+菌株,69.8%(81/136)为pIB^+菌株。所有pIA^+菌株出现G120D/A121G双突变(88.6%)或A121G单突变(11.4%),98.8%pIB^+菌株出现G120K/A121D(65.0%)、G120K/A121G或G120N/A121D(13.8%)双突变以及G120D/N/K单突变(21.3%)。34.5%(40/116)菌株产β-内酰胺酶,其中p/A’菌株产酶率(20%)明显低Tpm’菌株(40.7%)(P〈0.05)。上述临床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耐药率高达75.0%-90.5%,仅有3株菌株对头孢曲松耐药,未发现大观霉素耐药菌株。100%和71.4%不产β-内酰胺酶、G120和/或A121突变pIA^+菌株分别对青霉素和四环素敏感,但不产β-内酰胺酶G120和/或A121突变的pIB^+菌株对该2种抗生素耐药率均为100%。结论所建立的多重PCR可用于淋病奈瑟菌∥基因快速和准确分型。上虞地区流行的淋病奈瑟菌主要携带plB基因。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仍可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G120和/或A121突变增强对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性仅限于β-菌株。
高剑云陈建忠赵金方周坚红
关键词:淋病奈瑟菌PORIN双重PCR耐药性
研究生党员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研究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精英和先进分子,他们活跃于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满了青年学生的朝气与活力。在学生思想、学习、科研和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因此。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密联系研究生的培养实际和青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创新研究生思政工作的新方式、新途径和新载体。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在各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杰出创新型人才、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浙江大学基础医学系在引导研究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做一初步探索。
林海燕马伟宁赵金方邵吉民
关键词:先锋模范作用研究生党员校园文化建设基层党建工作校园生活先进分子
SAT技术检测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核酸在泌尿生殖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杭州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一种新的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检测杭州地区1454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分泌物拭子U...
陈婷婷钱煦岱包文婷赵金方陈益民刘永林张丽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
文献传递
GM试验联合G试验在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应用价值
刘永林赵金方陈婷婷李晓芳朱炳伟钱煦岱张丽陈益民周郁鸿
问号钩端螺旋体鞘磷脂酶类溶血素基因功能分析及其感染细胞后转录水平变化
2009年
目的了解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鞘磷脂酶类溶血素基因sph1—sph4产物溶血活性及其感染细胞后转录水平的变化。方法以致病性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波摩那群波摩那型罗株和非致病性双曲钩体三宝垄群Patoc型PatocⅠ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全长sph1-sph4基因片段,扩增产物T—A克隆后测序。构建sph1—sph4基因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检测目的重组蛋白rSph1—rSph4的表达情况,Ni—NTA亲和层析柱提纯rSph1—rSph4。采用绵羊血平板对rSph1~rSph4溶血活性进行鉴定,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问号钩体赖株感染J774A.1细胞前后sph1~sph4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问号钩体赖株和罗株基因组DNA中均能扩增sph1~sph4基因,双曲钩体PatocⅠ株则否。与报道的相应基因序列比较,所克隆的sph1—sph4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为100%。所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能分别表达目的重组蛋白rsph1~rSph4。rSph1~rSph4均有溶血活性,其中以rSph2溶血活性最强。问号钩体赖株感染J774A.1细胞后,sph1—sph4基因转录水平均上调,其中sph2和sph4基因mRNA水平上调更为明显。结论sph1—sph4基因仅存在于致病性问号钩体中,其表达产物有溶血活性。问号钩体赖株感染细胞后sph1~sph4基因转录水平的上调,提示此类鞘磷脂酶类溶血素可能在问号钩体感染宿主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赵金方林旭嫒严杰
关键词:问号钩端螺旋体溶血活性转录水平
白假丝酵母菌临床菌株对氟康唑耐药性及其与CAP1基因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了解白假丝酵母菌临床菌株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以及氟康唑耐药与白假丝酵母菌CAP1基因相关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了245株白假丝酵母菌临床菌株对氟康唑的敏感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白假丝酵母菌CAP1基因mRNA(CAP1-mRNA)及其表达产物Cap1p。采用氟康唑浓度递增(4~64μg/mL)的YPD培养液连续培养法了解氟康唑诱导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性的作用,qRT-PCR和流式细胞术确定CAP1基因与氟康唑耐药性形成的关系。结果 134株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敏感(MIC≤8μg/mL)、36株剂量依赖敏感(16~32μg/mL)、75株耐药(≥64μg/mL),耐药率为30.6%(75/245)。氟康唑耐药白假丝酵母菌株CAP1-mRNA和Cap1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氟康唑敏感菌株(P〈0.05)。氟康唑能诱导氟康唑敏感菌株产生耐药性(MIC≥64μg/mL),其CAP1-mRNA和Cap1p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白假丝酵母菌临床菌株对氟康唑有较高的耐药率。氟康唑能诱导氟康唑敏感白假丝酵母菌株产生耐药性。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性与CAP1基因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谈潘莉汪浙炯赵金方
关键词:白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
SAT技术检测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核酸在泌尿生殖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杭州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一种新的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检测杭州地区1454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分泌物拭子U...
陈婷婷钱煦岱包文婷赵金方陈益民刘永林张丽
创伤弧菌溶细胞素体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及其在细胞中的定位
2008年
目的了解创伤弧菌溶细胞素(Vibrio vulnificus cytolysin,VVC)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PCR扩增创伤弧菌GTC333株VVC编码基因whA,T—A克隆后测序并构建whA基因原核表达系统E.coli BL21DE3^pET-42a-vvhA。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目的重组蛋白rVVC,SDS-PAGE联合Bio—Rad凝胶图像分析系统确定rVVC表达量及提取物纯度。采用溶血试验检测rVVC溶解兔红细胞的活性。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和四苯硼钠比色法分别测定rVVC作用的HUVEC培养物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K^+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VVC诱导HUVEC凋亡的作用。将FITC标记rVVC,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对HUVEC中的FITC标记rVVC进行定位。结果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比较,所克隆的wh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6.09%和98.26%。1μg/ml的rVVC即可溶解兔红细胞(P〈0.01)。10μg/ml的rVVC可引起HUVEC培养物上清中K^+含量明显增高(P〈0.01),但LDH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1~100μg/ml的rVVC作用2h可使HUVEC凋亡。在FITC标记rVVC作用HUVEC5—240min内,rVVC逐渐从细胞膜表面向膜内侧和胞浆内移行,作用30min时多数rVVC进入细胞。结论rVVC具有溶细胞素活性。VVC可进入HUVEC,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损伤HUVEC的主要机制。
赵金方丁威赵旭鸿陆淼泉严杰
关键词:创伤弧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
维生素D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了解维生素D水平及其受体( VDR)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根据Mogensen等介绍的标准将178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非肾病组、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组,另选择4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上述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 D 水平。采用 PCR-LDR 检测上述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VDR 基因rs731236、rs11568820、rs1544410、rs7975232位点的多态性。采用多种统计学软件分析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及VDR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结果各组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糖尿病非肾病组(P〈0.05),但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与糖尿病非肾病组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无显著差异。糖尿病肾病组患者VDR基因rs1544410位点AG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rs731236位点CT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糖尿病非肾病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但rs11568820和rs7975232位点无显著性差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1544410位点AG基因型和rs731236位点CT基因型为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9)。结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下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病有关,VDR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相关,其rs1544410位点A等位基因和rs731236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易感基因。
赵金方汪志远刘永林冯辉陈益民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维生素D受体
维生素D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维生素D(VD)水平及其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根据Mogensen等介绍的标准将178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非肾病组、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组,另选择...
赵金方汪志远刘永林冯辉陈益民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维生素D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