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连云宗

作品数:36 被引量:93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甲状腺
  • 13篇乳头
  • 13篇乳头状
  • 12篇乳头状癌
  • 12篇甲状腺乳头状...
  • 10篇淋巴
  • 9篇细胞
  • 8篇肿瘤
  • 7篇腺肿瘤
  • 7篇淋巴结
  • 7篇淋巴结转移
  • 7篇甲状腺肿
  • 7篇甲状腺肿瘤
  • 6篇颈部
  • 6篇颈部淋巴
  • 6篇颈部淋巴结
  • 6篇颈部淋巴结转...
  • 5篇蛋白
  • 5篇血小板
  • 5篇血小板反应素

机构

  • 17篇福建医科大学
  • 9篇南京军区福州...
  • 8篇福建省泉州市...
  • 7篇泉州市第一医...
  • 2篇解放军第17...
  • 2篇福州总医院

作者

  • 36篇连云宗
  • 16篇陈一峰
  • 11篇庄建良
  • 9篇吴玉水
  • 7篇朱忠勇
  • 7篇程烽
  • 6篇李极品
  • 4篇兰风华
  • 4篇张白凌
  • 3篇涂向东
  • 2篇苏密龙
  • 2篇邱龙翔
  • 2篇黄清流
  • 2篇黄云鹏
  • 2篇许玲玲
  • 2篇徐元斌
  • 2篇王水良
  • 2篇潘群雄
  • 1篇曾志雄
  • 1篇张鹏飞

传媒

  • 3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陕西医学检验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福州总医院学...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肿瘤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0
  • 1篇199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凝血因子Ⅶ C329G突变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野生型和C329G突变型的FⅦ真核表达载体转染BHK-21细胞进行体外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免疫学和凝血活性检测。结果FⅦC329G突变后,其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不受影响,突变型与野生型FⅦ的表达量相近,但突变型FⅦ无凝血活性。结论FⅦ第329位的半胱氨酸对其凝血活性功能起关键作用。当它被甘氨酸替换后,即丧失其凝血活性,此为FⅦC329G突变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发病的分子机制。
洪国粦连云宗李极品徐元斌吴玉水
关键词:突变
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分布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肿瘤微环境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相对分布。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5例PTC患者、25例良性甲状腺病变的局部肿瘤组织以及1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3^+ CD4^+ CD8^-、CD3^+ CD4^- CD8^+、CD3^+CD4^+CD8^+、CD3^+CD4^-CD8^-各T细胞亚群的水平及CD4^+/CD8^+比值。结果外周血、良性组和PTC肿瘤微环境的CD4^+/CD8^+比值明显依次递减(P〈0.01);PTC和良性组局部组织间的CD3^+CD4^+CD8^+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P〈0.01),但前二者间的CD3^+CD4^+CD8^+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的CD3^+CD4^-CD8^-细胞水平显著高于PTC局部和外周血(P〈0.01),后二者间的CD3^+CD4^-CD8^-细胞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伴淋巴结转移PTC局部癌组织的CD4^+/CD8^+比值及CD3^+CD4^+CD8^-、CD3^+CD4^-CD8^+、CD3^+CD4^+CD8^+、CD3^+CD4^-CD8^-各T细胞亚群的水平与2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PTC局部癌组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以CD8^+阳性T细胞为主,局部呈明显的免疫受抑状态,而甲状腺良性病变局部CD3^+CD4^+CD8^+、CD3^+CD4^-CD8^-T细胞的显著增多可能有利于营造抗瘤免疫效应的微环境,PTC肿瘤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分布与淋巴结癌转移与否无关。
陈一峰苏密龙连云宗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T淋巴细胞
血小板反应素mRNA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血管生成、转移的关系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血小板反应素(TSP)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标本和1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TSP1和TSP2mRNA表达,并采用CD105单克隆抗体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结果正常组织TSP1mRNA阳性率为80.0%,TSP2mRNA阳性率为90.0%;癌组织TSP1mRNA阳性率为45.0%,TSP2mRNA阳性率为47.5%,二者表达组MVD(25.4±11.7vs23.9±16.4)低于不表达组(43.6±10.4vs45.1±11.9),MV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6和2.64,P均<0.05),二者同时表达者MVD更低于同时不表达者(P<0.01),TSP1mRNA和TSP2mRNA阳性表达率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显著低于未发生转移的病例(χ2=9.42,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TSPmRNA表达可降低MVD和抑制淋巴结转移。
连云宗庄建良陈一峰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淋巴转移
p53蛋白三维空间结构改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瘤p21^WAF1/CIP1蛋白定量表达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从结构分子生物学深度探讨p53蛋白三维空间结构改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甲状腺滤泡性腺瘤(TFA)中p21WAF1/CIP1蛋白定量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DNA序列分析、计算机重构p53蛋白三维空间结构和有关分析软件、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等技术进行研究。根据p53基因Exon5-8突变与否把PTC划分为Ⅰ组(p53基因突变组)和Ⅱ组(无p53基因突变组),再根据突变型p53蛋白三维构象改变的空间位点不同,把Ⅰ组分为ⅠA和ⅠB组。结果:Ⅱ组和ⅠA组的阳性细胞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M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均数差1.26,P>0.05。Ⅲ组(TFA组)和Ⅱ组、Ⅲ组和ⅠB组、Ⅲ组和ⅠA组之间,尤其是ⅠB组和ⅠA组之间的MO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数差分别为12.57、25.80、13.84和-1.96,P<0.01。结论:p53蛋白空间构象的改变与p21WAF1/CIP1蛋白定量表达的变化之间存在着质变与量变的关系。
陈一峰庄建良连云宗张鹏飞李一伟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蛋白质P53免疫组织化学
同源型凝血活酶试剂检测重组人野生型和突变型凝血因子Ⅶ活性
早先我们报道了遗传性FⅦ缺乏症2个家系患者的F7基因存在Cys329G1y错义突变。为了研究该突变对FⅦ的功能影响,我们以野生型FⅦ真核表达载体pCDNA3/f7wt为模板,体外定点突变方法构建Cys329Gly突变型F...
吴玉水李极品朱晓辉徐元斌连云宗
文献传递
EB病毒gp85 N端片段的原核表达与初步鉴定
2008年
目的:构建EB病毒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分析非糖基化的EB病毒包膜糖蛋白gp85N端截短片段的抗原性。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以EB病毒B95-8细胞培养上清为模板,PCR扩增EB病毒的BXLF2基因N端片断。PCR产物经HindⅢ和XhoⅠ双酶切,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5T,构建pGEX5T-85N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gp85N蛋白。纯化表达的蛋白进行蛋白免疫印迹鉴定,并免疫BALB/C小鼠。结果:序列分析表明,插入片段的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参考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表达的蛋白的分子量约为45kD,与预期大小相符。可溶性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经ELISA检测获得了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且gp85单抗可识别所表达的gp85N抗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抗原可与小鼠免疫血清起特异反应。结论:表达并纯化的EB病毒的截短gp85N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下一步分析所产生抗体的生物学特性提供条件。
涂向东吴玉水邱龙翔连云宗程烽兰风华朱忠勇
关键词:免疫原性
谷赖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2
2017年
目的比较谷赖胰岛素(GLU)或门冬胰岛素(ASP)联合甘精胰岛素(GLA)治疗口服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口服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的T2DM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予以皮下注射ASP,起始剂量0.8 U·kg^(-1)·d^(-1),每日三餐前0~10 min+皮下注射GLA,起始剂量0.2 U·kg^(-1)·d^(-1),qd;试验组予以皮下注射GLU,起始剂量0.8 U·kg^(-1)·d^(-1),每日三餐前0~10 min+皮下注射GLA,起始剂量0.2 U·kg^(-1)·d^(-1),qd。2组患者均治疗12周,其中前2周住院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血糖达标例数和时间天数,治疗12周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三餐的餐后2 h血糖(2 h PG)均同时达标所需时间天数分别为(10.01±1.99)d和(10.93±1.52)d,例数分别为54和47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中晚餐的餐前血糖与三餐的2 h PG均同时达标所需时间天数分别为(10.31±1.04)d和(11.03±1.38)d,例数分别为48和4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Hb A1c分别为(6.78±0.59)%和(7.07±0.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以低血糖事件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0.00%和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U联合GLA治疗口服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的T2D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与ASP联合GLA相似,但前者控制餐后血糖明显优于后者。
郭树龙曾又晓王少崖连云宗黄雪娥吴淑燕
关键词:门冬胰岛素2型糖尿病
甲状腺乳头状癌uPA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血管新生和(或)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uPA)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C中uPA的表达和以CD105抗体标志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结果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PTC的uP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89%(43/59)和38.71%(12/3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6,P=0.002。59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PTC的MVD值(76.18±4.98)显著高于31例无淋巴结转移者的MVD值(38.01±3.92),t=37.03,P=0.000。uPA阳性表达且具有高MVD的PTC的淋巴结转移率为92.50%,明显高于uPA阳性表达但具有低MVD组(46.67%)、uPA阴性表达但具有高MVD组(50.00%)和uPA阴性表达且具有低MVD组(40.74%),χ2=23.45,P=0.000。结论活跃的血管生成和uPA的过表达与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PTC中uPA过表达且具高MVD者越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这对临床筛选高危淋巴结转移病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陈一峰张白凌连云宗
关键词: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CD105微血管密度淋巴结转移
SPECT/光声双模态纳米探针在肝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通过特异性纳米探针对肝脏疾病进行检测,为治疗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以牛血清白蛋白为骨架,在白蛋白上修饰半乳糖基团用于靶向肝脏上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通过氯胺-T标记法进行放射性碘的标记,并在白蛋白内包裹吲哚菁绿分子形成肝靶向的纳米颗粒。分别进行纳米颗粒的粒径及光谱表征、生物分布、SPECT显像以及光声成像实验。结果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颗粒的粒径为86.4 nm,在705、780 nm处有明显吸收峰。生物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该放射性标记的纳米颗粒在肝脏的分布60 min时可达到(55.52±5.39)%ID/g,而受体抑制后,肝脏摄取降为(37.01±7.38)%ID/g,抑制效果明显(P<0.05);该材料的肝摄取在240 min时依旧保持在(34.22±4.44)%ID/g,而在其他器官中,放射性标记物的分布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及光声成像实验结果与生物分布数据一致,肝脏上面有最高信号,适于进行肝的成像。结论 ^(131)Ⅰ标记的白蛋白纳米颗粒是一种性质优良的肝靶向双模态探针,有望用于肝疾病的检测。
张晓洁王庆大连云宗
关键词:发射型计算机分子探针诊断显像
体外定点突变法构建凝血因子ⅦC329G突变型真核表达载体被引量:2
2005年
以野生型凝血因子Ⅶ(FⅦ)真核表达载体为模板,通过定点突变方法构建FⅦC329G突变型表达载体;序列分析鉴定C329G突变重组子。重组子目的基因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FⅦ基因编码的第329个半胱氨酸残基被甘氨酸残基替换(C329G),即成功构建了FⅦC329G突变型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在哺乳类细胞中表达该突变型FⅦ,并对其进行功能性研究提供了条件。
李极品连云宗吴玉水程烽朱忠勇
关键词:定点突变真核表达载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